人人赞叹的芬兰教育,到底赢在哪?

在全世界15岁左右孩子参加的PISA,TIMMS和PIRLS测试中,芬兰孩子在阅读,数学和科学知识方面,取得了世界上最好的成绩。

因此,芬兰教育备受瞩目。芬兰何以取得如此的成绩?两年前,我曾经亲耳听Markus讲过;两年后,虽未亲眼见过,却通过一部纪录片——《他乡的童年》,让我有了更深的认识。芬兰教育如此成功,是芬兰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作用及结果呢?我想,价值观起了重要的作用。

儿童是最宝贵的资源

所有的芬兰婴儿在出生前,其父母都会收到一个来自政府赠予的百宝箱,里面包含了新生儿会用到的东西。根据需求,百宝箱每年升级,让父母充满期待。这些都让父母感觉到被关心、支持和照顾。

在世界很多个国家,出生人口都在持续降低,这和母职惩罚现象有很大关系。

母职惩罚现象,指的女性因为母亲角色而遭受求职、工作评价、薪资、晋升机会、社会等方面的负面影响。

小学老师拉妮生育了五个孩子,最大的 24 岁,最小的 7 岁。每个孩子出生的头三个月,她可以拿全额工资。之后的一年,她可以拿工资的 80%。孩子三岁前,妈妈可以留在家里照顾孩子,孩子三岁后再开始工作。

人人赞叹的芬兰教育,到底赢在哪?_第1张图片

拉妮很喜欢自己的工作。她在每个孩子一岁或一岁半时回到工作岗位上。期间,她不断学习,取得了文学教师资格,取得了和现象教学相关的学位,学了一年半的中文。她是妈妈,她是老师,她也是学习者。

母职惩罚现象并没有发生在她身上。

芬兰把儿童当作最宝贵的资源,但要照顾好儿童,首先要照顾好的,是儿童的父母。在芬兰,妈妈带小孩出门可以免费使用所有的公共交通设施。

不仅如此,父母不尊重孩子的行为是不被允许的。北京人张宇飞与芬兰姑娘结了婚,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小时候说不喜欢数学,被中国爸爸弹了一下脑门。因此,夫妻俩被芬兰的儿童保护部门约谈了三、四次,每次谈话都在两三个小时。张宇飞说,“在芬兰,任何暴力,包括语言都是不允许的。”

除了照顾好孩子的心灵,照顾好孩子的身体同样重要。芬兰的每间学校,都向孩子们提供免费午餐。这一政策已经执行了 70 年。所有人都认可免费教育和免费午餐是芬兰人的权利。

如此善待儿童,意义何在?一土学校的创始人李一诺说,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最大资源。如今,仅仅是简单地积累或获取那些我们曾经认为很重要的,比如经济和金融资本、先进的技术、独有的信息等资源,已不足以在竞争中占据优势。人才的竞争将是未来最大的竞争。人才从哪里来?他们在未来的主人——儿童当中。

学习是一趟自我发现之旅

芬兰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是,孩子通过学习,最终了解自己是谁,发现自己。而自己(自我)是在与他人及环境的关系中逐渐成长并形成的。

亚力山特里凯南学校是一所位于北极圈里的学校。记者到达时,那里的健康孩子正坐在轮椅上体验残疾同学的生活。

体验是芬兰孩子学习的重要手段。

孩子们在森林课里观察不同的颜色,嗅闻不同的气味,触摸不同的东西。这样做,是为了培养孩子和自然的关系,让孩子爱惜和保护自然。上森林课的老师说,在不同的环境,应因地制宜地让孩子们与其所处的环境产生联系。正如位于北极圈的学校,他们根据自己所处的地域,选择的现象课是涵盖所有科目的领域——驯鹿。

驯鹿人一家祖祖辈辈都生活在那里。他们的孩子一出生就拥有自己的驯鹿。孩子们从小就在森林里喂养驯鹿,与自然融入在一起。

除了与自然的关系,体验人与人的关系同样重要。

拉妮老师给三年级的孩子们上了一堂时间、年龄与人的现象课。她带孩子们去康复服务中心和老人们交流。她说,孩子们未来会忘记她的数学课,科学课,但他们会记得他们和老人的谈话。这会帮助孩子们了解自己。

孩子们几乎是不用考试的,知识的学习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习的过程。在过程中,孩子学习如何学习、学习合作、学习责任感。

学校教育重视体验,家庭教育同样如此。

15 岁不到的安特罗想要一双乔丹的鞋,可是很贵。于是他通过送报纸获取收入,买了自己心爱的鞋,体会到赚钱的不易。他的爸爸于尔基年净收入排在芬兰人收入排行榜的第 330 位,是一位富爸爸。于尔基会让孩子去麦当劳,星巴克以及一些餐馆打工。孩子有时候会抱怨老板不好,他就和孩子探讨,如果孩子是老板,要怎么办,启发孩子的思考,将学习与实践联系起来。

校外的兴趣班,也是通过启发孩子思考来教学的。建筑兴趣班的老师让孩子们为飞机失事的幸存者设计避难所,孩子们要设计,然后运用不同材料搭建建筑物,创意由此而来。

孩子们在体验、思考、创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发展并了解自己的性格、能力、喜恶等等,从而长成了自己。

平等

记者问 9 岁的小学生,在这里什么是成功?

孩子回答,这里没有成功。如果你有一份工作,有一个妻子,有点钱,你已经算成功了。
另一个孩子回答,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好,平等的,没有人是最好的。

既然每个人都一样,公平就格外得到重视。

2018 年11月18号,芬兰《赫尔辛基报》发表了一篇名为《研究表明:新的教学方法会严重破坏学习》。全文在解析芬兰赫尔辛基大学一项科研结果:赫大科研团队检查了芬兰15岁学生在2012年和2015年的PISA结果,仔细研究了5000多名芬兰学生的成绩,结果发现,芬兰近几年实施的现象式教学和数字化课堂在阻碍学习。研究发现,数字电子化课堂也是近些年芬兰学生在PISA测试中成绩下降的原因之一。

参与这项研究的Aino Saarinen博士说,这并不是因为数字化设备不好,或者学生不会使用,而是这种类型的学习适用于在学校表现良好并得到家庭支持的学生。但是,如果学生存在一些学习障碍,或是家庭资源较少的学生,当他们参与到现象式教学过程中, 反而是在加剧这些学生更加落后、跟不上。

赫大Liisa Keltikangas-Järvinen教授更是认为,现象式教学在强化教育中的不平等:“目前来看,已经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和未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之间已经有了明显的区别。按此发展下去,我们正在创造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就是父母对孩子学业的参与度将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学业成就。”(来自”芬兰吧“,作者钱文丹。)

因为家庭的原因而导致学生学业水平的差异,是芬兰人不愿意看到的结果。一线教师对此感受颇深。

乔斯曼公园小学的学生来自 25 个国家,说 27 种语言,校长伊娃说,她并不知道学生的父母是做什么的,收入多少, 这些都不重要。我们收的是孩子。

看重每个人,就不可以对孩子贴标签,不可以贬低孩子,不可以说孩子不行。芬兰的老师在进入师范学院前,需要做心理测试,以确认其是否充满爱心,是否关心他人,是否适合做一名教师。学生不喜欢某个科目时,老师不是寻找学生的原因,而是思考自己是否找到了适合这个孩子的教学方式。

不仅人与人之间平等,学校也一样。北极圈里的学校获得的政府资源与大城市完全一样。在芬兰,所有的学校都是一样的,教学条件和教学水平都是一样的,不会因为地域、经济的差别而有所差别。

平等,就不需要评估、考试和竞争。这意味着人们不会一味追求精英教育。住在北极圈的驯鹿人就很满意自己的生活,觉得自己富足而自由。

这些朴素的价值观影响甚至指导着芬兰人的教育。
每一个价值观都来源于其所在的文化,芬兰的教育植根于他们的文化。我们有很多可以向他们学习的地方,我们也一定可以在我们的文化里,积淀出适合中国人的好的教育。

《他乡的童年》是导演周轶君成为母亲后,为了解答自己心中关于教育的疑问,亲身走访各国寻找答案而拍的纪录片,目前在优酷上独播,已经播出的是日本和芬兰,后面还会有印度、以色列、英国和中国。邀请大家一起看,或许我们可以得到更多思想的撞击,然后,我们一起讨论啊。

听芬兰教授讲芬兰教育
高考是什么样的游戏?
愿你会渔,而不仅是得到鱼
你要成为什么样的父母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人赞叹的芬兰教育,到底赢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