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tech 圆桌讨论,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学妹说3月17日,以太资本携手斯道资本在上海举办了一场“科技驱动金融”的主题沙龙。现场的圆桌讨论环节,嘉宾们就大数据时代下的征信和消费金融这一主题激烈交锋,提供了自己的洞见。以下是分享实录。


Fintech 圆桌讨论,你不知道的那些事。_第1张图片


嘉宾介绍

郑之亮斯道资本合伙人

俞亮 手机贷CEO

娄建勋 木金融联合创始人

黄琛 即科金融COO&联合创始人

张沛元 斯道资本投资经理

王晨智 以太资本投资总监


A.互联网大数据对消费金融的影响

张沛元

消费金融在最近一年一直是非常热的焦点,各位能不能谈一谈,你所认为的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对消费金融最大的改变?

黄琛

我们主要专注于消费金融。从消费金融大数据的应用来说,我觉得现在还在起步阶段。现在有很多的变化,一个是数据的供应商或者数据合作伙伴越来越多。以前我们在银行的时候依赖于征信数据以及客户自己提供的一些数据做评估,现在有很多合作伙伴,也有更多的辅助数据帮助我们判断。但这些相对比较碎片化,没有像国外那样有比较好的预测效果。中国现在都还没有预测效果比较强的应用。


举个例子,数据公司有运营商的数据,如果拿到原始数据来做预测还是有用的,可以在模型里边看;如果只是给个评分,我们的CEO把他的手机号放在征信平台,我们把三个坏帐的客户放进去,可能出来的数据刚好是相反的,我们CEO得分最低的,预期坏帐的都比他得分高。所以国内这些利用数据预测现在还在起步阶段,但我相信总会涌现好的征信平台,能让我们对用户进行实时判断,因为消费金融最重要的就是信用的实时判断。这是我的体会。

俞亮:

十年前我和建勋是老同事,我们在银行工作的时候,银行让我们找高帅富的客户,因为他们有比较好的资产,比较好的现金流收入,行业稳定性。而互联网金融,目前为止我们从互联网上得到大的数据可以覆盖银行不能覆盖的用户,那些算是增量用户。由于他们没有资产,没有和银行有过信贷交易,因此他们的资产是空白的,收入是有限的,没法给到银行授信。同样互联网的数据能够对他们的征信得到评分,得到风险预测预估,这使我们有能力覆盖非信用卡的目标客户群。这就是我们现在为止做的工作。


这里面有几个点。第一,对互联网大数据的利用使得互联网创业公司能够覆盖非银行的目标客户,这并不是对银行的冲击。第二点,由于互联网大数据以及先进建模的方式,能够通过自动化手段替代人工的审核工作,大家可以想象这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审核的成本大幅度的下降,这对银行来讲是冲击。当然我们也有缺陷。银行的资金成本低,银行获取存款产品资金成本是两个点、三个点左右的水平,而我们互联网公司需要向市场募集资金。


但这是未来的方式,当它逐步地把我们的资金成本降到和银行差不多对等时,我们就完全可以通过运营的自动化、运营的成本,那时候再去向银行发起挑战。一个是好的方面,为银行无法覆盖的客户提供服务。第二个假以时日,如果资金成本下降,我们才有能力向银行发起冲击。

娄建勋:

核心的问题就是算帐的问题,我们在银行工作时每年都会做资产配置,每个链都是算期待的规模、投放计划、收入、运营成本、税等等。大家看互联网金融也好,传统金融也好,都是在同一个指标体系下去比的。什么意思?以前我们帮阿里管理资产,评估一个金融机构或者一个放贷者运营效率怎么样。如果说银行有300个人,管理10亿资产,比银行1000个人管理1000亿资产区别是很大的。减掉成本,减掉风险损失就是挣钱的。这在中国银行业净息差是2.5左右,这个数字逐年压缩,各种广告率至少百分之二三,现在投放收入一直覆盖不了,有很多的坏帐。像我们这种干过银行的出来做创业,很多时候也是算透了帐,同样养一百个人,一年管一百亿的资产,比银行高很多。


我们看了这么多的数据、模型,到最后是成本效率的问题。为什么?因为能不能把获客成本、审批成本、所有的管理成本算进去,然后再减掉新的模式下的风险成本风险可控,如果减掉之后还有剩就有价值。到最后其实就是算帐的问题。所以大家看一个创新型的金融机构,不管是金融科技也好还是互联网金融也好,只要跟现实最好的领域机构去比,如果比现在的更优,创新就是有价值的,如果还赶不上银行在地铁里摆个摊发信用卡,如果还不如这个,那真的不叫什么创新。

郑之亮:

实际上我们在看这个领域时觉得这个市场实际上是在扩大的。直接跟银行机构比较的话,传统银行的业务大部分都是信用卡客户,中国更大的人群是有些没有信用卡的人群。我刚才跟大家讲过,我们看到美国的市场消费人群里边有一群比较庞大的人群未必是使用信用卡的人群,他对利率的敏感度没有那么高,可能是另外一部分人群。我也想听听王晨智你的看法,你认为市场对传统的金融行业冲击在哪里?

王晨智:

如果说冲击的话,我自己的感觉,以前的金融机构活得比较好,可能不愿意做一些事,现在相对来说活得没那么好,资金成本高了,各个方面不如以前了。现在创业公司相当于对市场做细化,比如说俞总做的手机贷,做的就是没信用卡的人群,其实到信用卡的人群之前一部分就被分流了。买个手机有部分蓝领的人也许到达某个阶段后会需要信用卡,但是买手机都被信息公司取代了,信用卡的需求会暂且搁置。


再比如说农村领域,现在消费金融会先看需求,把需求进一步细化了以后,会搁置这部分人借贷需求的渴望,这是对银行业务进一步分流了。我的感受就是这些。

B.消费信贷互联网化的方向

郑之亮:

我们一直在讨论消费信贷互联网化,这是基于几方面,可以在线上做的大数据风控和建立信贷的模式。我们看到在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做法,有不同的模式。大家都说大数据,但最后还是要授信,每年还是有坏帐,还要经过一段比较长的时间才知道模式是否成功,你们找到了一个方向了吗?

俞亮:

互联网信贷和传统信贷做比较,传统信贷方面,首先我们信用卡的申请卡是一张A3纸,每张表差不多需要花费25~30分钟左右,看不清楚,体验非常不好。至于写的申请资料,还需要对各种复印资料进行审核。这是传统的银行做的模式。我们放到我们的信贷,我们公司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请客户花三分钟填非常简单的信息,家庭住址、工作等等。

剩下的信息我们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获取,我们到互联网上从我们的合作伙伴那里获取,我们建模、分析,同样也可以作为我们征信数据。渠道不重要,关键是后面的结果,评分的结果是我们的逾期率正相关,那是我们的目标。

至于如何实现目标以及中间的途径是什么?那是我们创业公司干的活。我们只有把中间的效率提升起来,让客户体验更好才行。我们已经做到比信用卡平均逾期率更低的水平,填简单的信息能够完成对于一个客户的授信。由于我们做的客户层次等级没有主流银行收入那么高,因此客户的等级比他们次一点,但是我们的逾期率做得比他们更安全。这是我们第一种方式。

第二种方式是预先授信,客户跟电商做交易的时候留有一定的配送方式等等信息,我们以这种信息进行预先授信。也是传统预发信用卡的模式,我们把传统银行申请信用卡的模式更加优化,也就是说让我们的客户以最简单的方式享受到我们的服务。最终的目的是逾期率、坏帐率和银行差不多,甚至于更好。这是我们最终的目标。

郑之亮:

黄总因为你的授信场景都是线下的,跟传统的业务不同之处在哪里?整个模式上面你觉得已经比较成熟了吗?

黄琛:

我们做的很多消费是在场景之中的。比如街上随便走来一个人办信用卡,我们能获取更多的信息,就是场景里的信息。大数据当然是一块,其实我们还运用很多的小数据。在中国的信用环境里,很大一部分风险于欺诈造成的风险,相对来说根据历史的经验风险还是比较可控的。比如说买戴尔电脑的平台上,通过率很低,很多坏帐是由于欺诈造成的,这个人信息可以做得非常好,但是本身是假的或者被别人收购的信息。


所以在这里边,我们说的小数据就会变得很重要,我们用很多规则引擎来判断信息,如果你放在大数据里边,就像刚才说的做股票交易一样,如果你有内幕交易模型是没有用的。所以最主要的部分是线下场景要剥离欺诈,然后根据本身的信用、第三方合作伙伴的数据进行判断。比如新商户进店的频率和金额,自己报的每个月交易额的时候会有很大的特点。如果是马上假交易套现账号,它和真实的商户行为是不同的。我们可以通过规则和引擎出来,我们可以参考更多征信公司的数据。所以现在授信这部分比较成熟了,商户的数据不断地变化,规则过几天马上会变。

郑之亮:

现在更多的问题是什么?

娄建勋:

这个事情经过验证了,但是局部验证,并没有向全社会广为接受的验证。即使到了美国,数据做信用管理也比较类似。


C.消费金融类非标资产的优劣点

张沛元:

因为在座的三位企业家做的都是非标资产,从资金端的角度来看非标资产有很多种类,非标资产池子里边消费金融比起其他的非标资产优势和劣势在什么地方?

俞亮:

标准资产从证券化的角度来讲消费金融比起房贷、车贷周期更短、金融(规模)更小。风险控制越小越分散,越可以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边。从这点来讲消费金融能够做到足够的小而分散,买个手机总比买辆车,买个房更碎片化,更容易标准化的控制过程当中的风险。


第二点,如果我们做非标资产,那就意味着给了标准资产一个补充。因为小就可以更灵活,就可以有各种的展现形式,让我们广大的消费者能够从银行为数不多的理财产品当中还有更多的选择余地,而不仅仅是去炒房、炒股。

娄建勋:

什么叫好资产?我们理解回报是稳定的,规模持续增长。不是说风险很低,而是风险高度可控,风险是可预期、可管理的,不会有意外出现。这是我们认为好的资产。消费金融或者小微企业的信贷完全符合这些,从增长上是高度可预期、可管理的。同时期限通常不长,而且是高度循环的。有非常好的流动性。如果谈到跟ABS比较不好的地方灵活性、碎片化对管理和成本控制是有很大的挑战。当时小贷做了5000亿的资产规模绝大多数是通过ABS。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讨论的时候有缝隙,大数据是不整齐的,每笔费用随时有可能换。我们用团队做了自由化的事情,不断地拿新的、小的填到既有的资产包里边去。即便如此原来的标准价格还会增1~5个点,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客户承诺的可以随借随还,到了ABS就变成资金要占位。好坏都有。

黄琛:

基本上两位已经说到了资产的特点,主要是碎片化、分散,缺点就是非常灵活,消费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产品的灵活性有非常多变化。但是从整体来说整体风险可控性、稳定性还是相当不错。


D. 未来资金端会不会是机构主导?

郑之亮:

如果我们看海外的P2P、消费金融、手机贷款,基金端大部分都是基金提供的。目前各位的资产包,很多时候都包给P2P平台。我们也看到现在监管机构也在监管P2P平台,越来越严格。这个趋势会不会逐渐像美国资本市场或国际市场,基金端提供的更多是专业基金经理提供的基金,而不是个人来提供的。王晨智,你的看法是怎么样?

王晨智:

我不是专门做这方面的,我自己感觉它应该是一个大势。现在P2P平台资金成本太高了,很多2C的平台利差都是很低的,想做一个点的利差都挺难的。很多平台从长远上来看赚钱都很困难,做2B高一点赚钱能力稍微好一点。他们现在做价值不止于此,如果能从机构拿到钱,对他们来说肯定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至于说钱什么时候能进入市场,什么时候银行或资管(放松监管),以及他们自己有胆量介入都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短期内不会那么快。现在消费金融市场也没那么大,对他们来说不是非进入不可的,如果到万亿级的,他们就会觉得这是不可放弃的市场。

娄建勋:

从人类进步的长远来说我觉得个人投资者直接对接借款人效益是最高的。但短期内,或者说我们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这个过程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都不会很快。为什么中国需要那么多银行作为借鉴融资的信用风险,因为国家对信用中介这四个字都是按照审批制的方式才能用的。我觉得长远来说大势所趋,间接融资占比会持续往下走,2013年的时候中国借鉴融资通过银行信贷已经低于一半了。长远来说我觉得个人直接对接效益更高,监管上、各种安全上都要跟得上,这个动作一定要靠创新去开展。


E. 进场玩家需要怎样的核心竞争力

张沛元:

最后一个问题。目前来看不同类型消费金融公司都是从1~2个特地的场景切入,目前我们看到一个趋势,就是从全场景到一个解决方案的转型。未来这个行业有传统公司的竞争,也会有互联网巨头的竞争,细分领域之间也会有竞争。想问一下在座的嘉宾,对于未来在这个市场的玩家里边需要有什么样的核心竞争力?

娄建勋:

大家做的场景越来越广泛是对的。谈到核心的能力个人认为是三点:第一,信贷产品和信贷解决方案能够比较通用地满足各种类型的信贷需求;第二,风险管理能力,不管你是自己做银行还是自己做小贷公司或者没有直接拿牌照的信用公司,没有核心的风险管理能力也不行;第三,更重要的是系统实现,光写一个概念,写个PPT,还是真的写30万行代码,要真正串起来。这个到最后是最不起眼的,但是往往是最重要的。这是我的看法。

黄琛:

现在很多人可能不是搞金融的,在某个场景里边我们碰到一些合作伙伴,比如在医疗行业,我们自己是开医院连锁的,我也可以做一个信贷金融公司,你还要拓展,我只要打个电话就可以了。但是最后只是一个皮,在这个场景里获客、客户体验、风控等怎么样通过系统得到实现都是问题。你要有完美的政策,在五分钟之内给一个授信,放款是实时的,细节的东西都是具有技术含量的。

另外是产品设计能力,产品设计能力也是很重要的风控能力,你在产品设计的时候,包括产品,包括采集的数据,根据什么来授信,额度是多少,最后把很多风险都屏蔽在这个之外了。这些是打通的,娄总已经总结了,不多不少就这三个。

王晨智:

我感觉娄总总结得差不多了。说点我自己的感觉,如果要做消费金融也是有点2C性质在的。金融市场虽然很大,但渠道的把控力不一样。刚才黄总说排他,你有这种能力,又可以排他。好多公司也有这方面的考虑,跟做很多2C的事情逻辑也比较像。

郑之亮:

俞总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您刚才说了很多竞争的重点,之后我们看到其他领域里边BAT无论怎么打都可以把你们打掉。怎么看这个问题?

俞亮:

我们每次融资的时候机构都会问这个问题,BAT做了以后你怎么办,如果回答不好的话机构就不给钱。我们带团队三年,做了四轮融资,回答了无数次这个问题。实际上并非这样,如果BAT干了以后别的机构都没有机会的话,市场上也不会有那么多新兴的信贷公司出来。BAT的确很大,他们有很多产品,一个公司最专注的无非几个产品,剩下的东西BAT也在并购、投资。为什么?因为他们没有能力去干非常小而分散的业务,他们追求利益最大化,一定把最主要的精力、资源投入在最赚钱的领域市场,那些不赚钱的领域,被人家忽略的领域,那就是我们创业团队的机会。我们把横坐标看成是衣食住行这些场景,纵坐标分成年龄或者行业,我们可以当中划线,可以看到很多方块,每个方块就是创业的细分领域,有可能每个方块都会成就一家伟大的创业公司,因为BAT再大也不可能把整个市场所有领域全部填补全了。《红楼梦》里边说到大有大的难处,小有小的优势,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以我们有机会。

更多沙龙活动敬请期待

Fintech 圆桌讨论,你不知道的那些事。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Fintech 圆桌讨论,你不知道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