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朋友圈美食家迷上了拍视频动态。
朋友圈可能会被忽略,但视频动态就不一样了。深夜里,用声音、图像兼具的美食视频,向真正关心自己的朋友「放放毒」,简直是人生一大乐事。
不过,「转型」的美食家们也开始遇到一些小烦恼,比如:如何为自己的视频选一个合适的音乐?一些美食家甚至频频被朋友吐槽,「能不能不要每次都选《舌尖上的中国》里的音乐?」
去年底,微信 7.0 版本正式推出,视频动态这个新功能获得了最多的关注,而由系统为用户自动推荐背景音乐的功能,更是大受欢迎。
这个推荐系统的背后,是基于图像识别的人工智能系统(AI)。
近些年来,深度学习的进展是人工智能领域的最重大突破之一,它的应用让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图像与视频分析、多媒体等诸多领域都向前跨越了一大步。
和过去主要依靠手工设计的人工智能算法不同,深度学习从海量的大数据中自动学习特征,也就是说,它的学习过程更像人脑。因此,现在的深度学习模型也被称为神经网络。
视频动态的 AI 正是基于这样的神经网络,对视频的帧、镜头、场景等进行分割,并识别出视频中的人物、物体、环境及动作等,然后,AI 就可以根据识别出的内容进行智能推荐了。
这个 AI 有多智能呢?
除了为美食视频推荐《舌尖上的中国》配乐,当你的视频中出现电脑、键盘时,它很可能会配上激昂的《打字协奏曲》。
当你拍摄了大海,AI 会为你推荐那首熟悉的《大海啊故乡》:大海啊大海,是我生长的地方……
如果你的视频里有蛋糕和蜡烛,生日快乐歌也一定不会缺席,不仅如此,生日快乐歌库里还有各种中文版、英文版、儿歌版可供选择。
夕阳西下,层林尽染,AI 会适时推荐一首《夕阳红》,为易逝的美景,也为感怀伤秋的人。
在准确识别内容并推荐相关音乐上,这个 AI 绝对是个高手。不过,你不要以为 TA 只会「看图识字」,这个 AI 还有很多让你意想不到的操作。
比如同是包含电脑、键盘的视频,上一次它推荐了《打字协奏曲》,这一次可能就是《妈妈,我的电脑死机了》。甚至,它会给你来一首眼保健操的音乐,让你体会到来自 AI 的关心。
让人垂涎的烤鸡腿的视频 BGM,可能是让人熟悉的《舌尖上的中国》,也有可能是让人捧腹的「梦的翅膀已经受了伤,我飞不到有你的地方……」
有时 AI 还富有哲学智慧。一段在飞机上拍的视频,AI 配上了《启程》:「想到达明天,现在就要启程……」 ,可能 AI 在屏幕的另一头里默默地跟你加油打气吧?
还有一个好玩的例子,一位用户拍到一只老鼠,他最后选择的 BGM 是《做我的猫》。当然,这也是 AI 推荐的。
这个 AI,堪称十级戏精。
不过,这其实正是视频动态 BGM 的正确用法。除了精准的识别,它还会随机带来冲突、意外和惊喜。
前阵子的微信公开课,小龙 BOSS 说过视频动态想要达成的目标:
微信的视频,是希望能够记录自己和真实世界,以及对真实世界的反应,这是电脑前做不到的。
这是视频动态和大多数短视频产品都不同的原因,它没有滤镜、美颜,不支持横版视频,24 小时后自动消失。这样的设计,就是为了让你我真实记录生活中的每个时刻,同时,不给用户增加过重的负担。
如果你认真留意,还会发现拍完一条视频动态后,右下角的按钮不是「完成」,不是「发表」,而是「就这样」。
所以,为视频动态选择配乐,也要足够简单、有趣。花费两个小时为精心排演的视频选择一个 BGM?这不是微信的 style。
小龙 BOSS 还特意介绍过视频动态的 AI:
大家现在在视频动态里面拍一个视频,你会看到有 AI 匹配的一些配乐,有很多人都觉得这个配乐挺智能的,因为它确实能够识别出拍的东西并且是比较吻合的。
我并不觉得这种 AI 识别的吻合是特别好的,所以我也跟团队说我们这里要出现随机的东西。当你拍一个东西的时候,比如你拍一条马路,你并不是非要一条关于马路的歌曲,不然就很死板了。人是有想象力的,当你看到这个景象的时候就会想象到另外一种意象。
一个智能又戏精的 AI,正好可以给视频配上合适的 BGM,同时让记录变得更加方便又充满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