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个生命,
是为了牺牲而存在。
文章经公众号 来了少年 授权转载(ID:Flgh12)作者:嗨酱
3月30日下午17时,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境内发生森林火灾。
3月31日下午,四川森林消防总队凉山州支队人员与地方扑火人员共689人,在海拔4000余米的原始森林展开扑救。
灭火行动中因风向改变引发林火爆燃,30名扑火人员失联。
历经24小时漫长的等待,奇迹没有发生,真相像个拙劣的愚人节玩笑刺痛人心:
4月1日晚,30名失联扑火人员全部找到,30人全部遇难,无人生还。
4月2日凌晨1点,载着30名英雄遗体的车队,到达西昌。
有人自发地守候在街头,送别英雄,道路中央,有人点燃了蜡烛、摆满了菊花和白色的条幅。
车队驶过,有人低声啜泣,有人高喊:“英雄一路走好!一路走好!”
在新闻内,30条生命,是一个冰冷的数字。
而现实中,却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他们是谁的儿子?是谁的兄弟?是谁的丈夫?又是谁的父亲?30个家庭,一夜之间支离破碎。
没想到一次寻常的任务,却再也见不到你。
一场大火,将所有的美好撕碎、燃尽,灰飞烟灭。
其实在成为英雄之前,他们也是普通人,他们还有许许多多的愿望未完成。
如果他们还活着,他们想……
他是蒋飞飞。
如果没有这场大火,他原本想在10月份结婚。
8年前,2011年,即将毕业的蒋飞飞,在自己的职业规划书里,郑重地写道:
“我将离开北京林业大学,投身森林武警部队,这是我人生的第一份正式工作,也许会是我人生永恒的事业。”
森林消防,成为了他第一份工作,也成为了他永恒的事业。
3月31日凌晨2:09,当大多数人在温暖的被窝里酣睡时,蒋飞飞发了一条朋友圈:
“再出发,求安慰啊。”
7分钟后,哥哥蒋松成问他:“去哪?”
蒋飞飞回复说:“木里县卡拉乡”。
谁也没有想到,这会成为兄弟两个最后一段对话。
蒋飞飞的最后一条朋友圈
时隔一天,蒋松成在微信朋友圈写道:“亲爱的弟弟别害怕,哥哥我来陪你了,你是英雄!哥保证不哭。”
蒋飞飞和女友,原本准备今年国庆假期举行婚礼,哥哥甚至已经替他联系好办婚礼所需要的酒店和司仪。
如果没有这场大火,他一定是个幸福的新郎吧。
然而,这个世上,常常没有如果。
他叫汪耀峰。
如果没有这场大火,他想给家里买房。
在武昌区中华路青龙巷,一间面积70平方米上下的房子,是一家人的租住地。
13年的租房生活后,汪耀峰一直想给家里买一套房子。离家时间越长,看见父母日渐苍老,这种愿望更强烈。
“去年,孩子回家,就跟我说,要给我买别墅,自己结婚要穿礼服。” 汪耀峰的母亲回忆起当时的场景,那时母子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买别墅是他们的憧憬。
一场大火,燃尽了所有的憧憬。
6年前,2013年,汪耀峰选择从军,他跟妈妈定下约定。
“妈妈,我想当兵。”
“想好了吗?”
“想好了。”
“好,你要记住,当兵不能当逃兵!”
“妈妈,你放心,我一定不会当逃兵!”
6年后,四川凉山,他向火而行,义无反顾。
母亲悲伤却坚定地说:“儿子没有当逃兵。”
可是,你明明记住了和妈妈不可以当逃兵的约定。
为什么没能记住平安回来,给家里买房的约定呢?
他叫张成朋。
如果没有这场大火,他也许会给喜欢了3年的那个女孩表白。
这个山东少年的生命,永远定格在20岁。
17岁那年,张成朋和发小大刘离开家乡,来到四川。
“想要为这个世界多做点什么。”
一次次往返于漫天火光和人间平静,他们从最初的新兵连到进入凉山州森林消防支队西昌大队,三年下来,被淬炼成自己最向往的模样。
在这个少年心里,有个秘而不宣的欣喜:在家乡,他有个喜欢的姑娘。
三年,他一直没有说。
最后一次聊天,发小劝他表白算了,他沉默了一下说:“两个人隔得太远,不能照顾到人家。”
现在,他的喜欢再也说不出口了。
傻孩子,人生无常,喜欢要好好说出口。
也许,你喜欢的那个女孩,一直都在等你的一句告白。
他叫赵耀东。
如果没有这场大火,他想退役后去上大学。
高中毕业参军,他拿到录取通知书后,还没来得及体会大学生活。
“大学还没念呢,回来就念书去。”
到凉山一年,他还没回过家。过完年正月,父母到凉山来探亲,8天的时间,实际上每天只能和儿子相处半天。他匆匆请假,又匆匆归队。
从赵耀东的老家,坐火车到四川西昌要20多个小时。遥远的20多个小时的车程外,22岁的他等待家人来接他回家。
这20多个小时,父母又是在何种悲伤的心情下,去面对儿子呢?我们不得而知。
这条路,可真的是太长太长了,长到眼眶湿了又干,长到看不到尽头。
他叫孔祥磊。
如果没有这场大火,他和战友要去聚餐。
今年,是孔祥磊成为消防员的第7年。
奔赴火场前,他休假回了一趟老家。他订婚了。
战友发微信给他道喜说,约好战友一定要聚上一餐……但他食言了,对爱人也食言了。
他的朋友圈最终定格在了3月30日19点57分。
那天,他发布了一段仅有11秒的短视频——一段吉他弹奏,曲子轻松而文艺。还有一段文字:老领导说这是爱情的冲锋枪。
孔祥磊的最后一条朋友圈
画面里,他独坐在桌子前,抱着吉他,摆着与头像一样的坐姿,踮起右脚的脚尖,手势轻盈地拨动着琴弦。
这是一曲《遇见》,歌词这样唱着:阴天、傍晚、车窗外,未来有一个人在等待,向左、向右、向前看,爱要转几个弯才来……
你是迷失在这场大火里吗?
爱人和战友,再也等不到他。
我们常以为,生,是生生不息的,却没想到死,更为悄无声息。
如果他们活着,还有很多很多事情想做。
可如果没有如果。
更让人难过的是,这些年,在媒体所知的所有牺牲的消防官兵里,很多都是90后,大多数,也都只有二十几岁的年纪。
更可怕的是,有相关数据统计,自消防部队组建以来,已有近千名官兵在灭火救援、抢险救灾中牺牲。
仅过去十年全国就有300余名消防战士牺牲在救援一线,平均每月3名。
浓烟肆虐的火灾现场,有他们;
万分危急的洪灾现场,有他们;
震情不断的地震现场,也有他们。
1989年“8·12”黄岛油库爆炸事故、1998年西安“3·5”爆炸事故、2003年衡阳“11·3”火灾扑救、2015年天津港“8·12”特大爆炸事故……
每一场事故现场,每一个人民需要他们的时候,都有这些橙色的身影。
他们一次又一次,都在用这世界上最震撼的背影,向所有人证明着那句:
这世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还记得当年轰动全国的天津爆炸案吗?前后共计多名消防战士英勇牺牲。
牺牲战士中,最小的袁海不满18岁,还有一个月就成年:
他才刚刚开始享受人生,却在耀眼夺目的火光中一切戛然而止。
同样的,还有在去年八月初,消防战士张利鹏,休假营救落水群众时不幸牺牲,入伍12年,他累计参加灭火抢险救援1300余次,营救遇险群众60余人,这一年,他才刚满三十岁。
5月,消防战士谢勇,和队友们一起解救被困人员36名,最终,群众无一伤亡,可他却在现场救援被困群众过程中,从火场坠落,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可是,他才21岁啊。
这个时代,我们总是笑着说,喜欢年轻的小鲜肉、小哥哥,可是当你睁开眼看看他们,他们又何尝不是同我们一样大的年纪。
他们也喜欢NBA、甚至喜欢看演唱会,偶尔在队里办的节日晚会上还总能看到他们羞涩的神情。
可当走上火场的那一刻,“战士”两个字,早已变得无比沉重。
鞍山一大爷在结冰湖面行走,不小心落水,生命危急,等待救援,当天气温达零下15摄氏度,消防员奋力营救的过程中,冰面突然大面积坍塌,多名消防员也落入水中,大爷不幸遇难,一名消防员因抢救无效牺牲,生命停止在最冰冷的一天。
上海某处居民楼发生火灾,消防员钱凌云、刘杰为了救人,在灭火的过程中,被室内突然的热气浪推出窗外,直接从13楼坠落,当场牺牲。
某小区业主的屋内着火,消防员本想进去迅速的找到灭火水管的接口,可没想到,风势太大,屋子内迅速燃爆,迫不得已,只能当机立断选择破窗而下。
而远远的望去,他的衣服早已被烧灼,无数群众都在楼下呼喊:弟弟,快下来。
广西玉林市一处居民宅起火,消防员杨科璋因现场烟雾弥漫,为救一名被困小女孩,不幸踩空从五楼坠落,当场失去生命。
怀里的孩子仅仅轻微擦伤,回到自己家人身旁,他却再也见不到明天的太阳,最后,他依然保持着抱孩子离开的姿势,用血肉之躯给孩子充当“救生垫”。
暴雨袭城,道路被冲毁。百余名群众被困在山区,消防战士接到命令,迅速带上物资前去救援。
为了多运水,他们放弃携带自己的饮水和食品。
10多公里的山路,渴了就把路边的山泉扑到嘴里喝几口
问他们为什么不喝矿泉水?
他们说:“老百姓的水,我舍不得喝。”
说完又扛起物资,匆匆上路。
吉安一个19岁的消防员岩稍参与了火灾扑救。灭火战斗中,一心想救人的他,直到灭完火,才发现背部有刺痛感!
优秀消防战士谢晓晖,为了救援,全身的烧伤面积曾高达75%,经历了351次手术……
在某一次一次救援任务结束后,福清消防救援大队消防员颜振,身上粘上厚厚的煤灰,像从墨汁里捞出来一样,煤灰洗不掉,他就用洗碗的钢丝球反复刷身体,忍痛刷了好几天,才能刷干净。
后来他在采访中说,好多人看到这张照片,都以为我是在墙边休息,其实,后面不是墙,只是烟气大得都快成实体了,让人觉得是一面墙。
……
记得之前网上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是:
一个外国数学家问中国留学生,一个商场发生火灾被困500人,逃出200人,又进去八个消防员,最后死了多少人?留学生,八个人。
数学家:你不懂数学。
留学生:你不懂中国军人
当凶猛的火焰来临,作为战士。留给他们的选择只剩下了迎难而上。
这是职责,更是使命。
但如果转念一想,当你看到穿上便装的他们,当你看到在没有灾情时偶尔可以休息的他们,会不会也会想到,其实他们不过也只是父母的孩子?
在这次牺牲的30名人员中,有一名是湖北孝昌籍汪耀峰,临出发前,只留下了一句“我去救火了”便再也没有了留给父母的回应。
他那平时以捡废品为生的父母,还想着今年6月份,可以住进儿子新买的大房子,可是接下来,谁能再代替他,照顾他们的余生。
救火英雄张帅,1999年出生,2017年入伍。他的入伍通知书和照片一直放在张父的床头,父亲每天睡觉前都要看上两眼;每次执勤回来,母亲都要与他视频。
他曾答应父母,明年过年一定会回家。
可答应的、说好的,都因为一场大火,变成了再也无法实现的承诺。
3月31日,王佛军的父亲给远在四川凉山的儿子打了电话,但无人接听。他不知道的是,儿子已奔赴山火扑救一线。他更不知道,他的儿子,已经牺牲在了这场大灾难当中。
后来他说,儿子每次周末都会跟他们视频,“他还总说,除了他们班长,他是最出色的”
说这句话的时候,王佛军应该和每个会向父母炫耀的孩子一样吧,他希望父母可以夸一夸他,更希望自己成为父母的骄傲。
可他的父母没想到,这样的骄傲到最后,竟然只能以生命,作为最沉重的代价。
甚至还有蒋飞飞的父母,在这次火灾过后赶往西昌,到现在不吃不喝,嘴里每天念叨的都是那句:“飞飞快回来”
……
记得以前,每逢有这样的新闻发生,人们都总是会说,“工作,就是应该做的”
可也正如一位消防战士的父母所说:“我们要的是战士,不是烈士!”
他们不是超级英雄,他们也是有血有肉、有笑有泪的普通人。
前脚奔赴战场,身后是一个家庭提心吊胆期盼安全归来的目光。
所以后来,当人们总是在说,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
我们不禁也需要反思,是否真的需要这样以生命作为赌注的英雄。
看过一个网友的评论说:
“扪心自问,每一次发现有人乱扔烟头我们有没有制止?小区的消防通道停着的车辆我们有没有去劝说离开或者举报?看到安全隐患的建筑场所我们有没有发声?进入公共场合我们有没有留心安全逃生通道?甚至每次看电影之前,我们有没有认真去看安全逃生短片?”
如果以上,我们什么都没做,那么我们是不是更像这场火灾的始作俑者!
……
春天到了,可今年,却依旧格外悲凉。
这个四月我们失去了最好的战士,父母失去了他们最爱的孩子。
但我们不愿每一次牺牲,到最后都只化成了每年一次的祭奠。
作家曹含清在《英雄》里曾说:
“英雄在创造丰功伟绩的同时,也创作了一部部悲剧。”
如果可以,我更愿意在我们力所能力的的范围内,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小事。
不尽量去麻烦他们,不尽量去给他们制造麻烦。
因为如果英雄只能是白发人送黑发人
而我们,宁可他们不去承受这生命之重。
“为自由开路者,不可使其困顿于荆棘,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
如果英雄两个字要以生命为代价。
那么这世间,我们宁可不要英雄。
作者简介:
嗨酱,让90后看到真正的世界,让世界看到真正的90后,微信公众号:来了少年(ID:Flgh12),转载请联系“来了少年”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