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最终将赢得人工智能之战的胜利。”
没错,这就是赵博思的预言。赵博思是资深果粉。他的话会被自然的理解为有偏爱。但是风投那些事(touzi101.com)撰稿人听取了赵博思的理由之后,认为他的分析是站得住脚的。
这不是说微软、谷歌、亚马逊、Facebook、Uber等等企业不会成功。就像智能手机市场上,iPhone、OPPO、vive、三星、华为、联想、魅族、小米等等都赫然在列,还有一个该死不死的锤子手机。但是这么多成功者背后,iPhone拿走了92%的利润,成功的定义对各自企业都是有差异的。但是从这个角度上来讲,苹果的成功是具有压倒性的——未来人工智能也是如此。
本文将会分析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以及各家科技巨头的布局,相信你看完这篇文章之后,也会认同:苹果就是人工智能最后的赢家——最起码是之一。谷歌微软亚马逊当然也会取得他们的成功,但是可能不在一个量级。
1、现在的人工智能,就是巨头们的一次全球化营销
对信息的利用处理,会区别谁处于领先地位。在赵博思的眼里,信息、决策、驾驭的决策者三要素中,信息是前置的必要条件——对信息的准确获取,以及正确处理是决策的前提。
但真正的信息并不会主动完全的铺陈在你的面前,而一旦有价值的信息完全公开化了,其价值也就变成了营销。
只有最有影响力的人(俗称KOL),才能引导方向(民间也会有各种爆点,但是那都是随机的,不具备价值发现)。而人工智能就是顶级科技企业的一次成功营销。当然后续所有的科技企业都跟上,变成了一次营销盛典,每个抓住机会,说自己依靠人工智能技术的人,都在期间得分。
人工智能距离我们还很远。但是,这次营销却帮助所有人燃起来对人工智能的期待和向往。在这个过程中,媒体一次次推波助澜,而顶级人群也非常聪明的分成两派,从人工智能是否毁灭人类的角度进一步让人工智能的概念进入到千家万户。
虽然这是一次年度热点话题的炒作,让我们见识了国际顶级科技巨头的本事——以至于中国顶级企业都不得不跟风。但这也确实是一大趋势。
有人说,全球巨头都不约而同的营销人工智能,他们彼此竞争,怎么营销得起来?问这个问题说明你至少在边阅读边思考,很赞。
行业性的盛事,都来自行业性的自发参与。如果任何一个概念能够帮助行业有效发展,那么企业当仁不让。就好比如果房地产行业出现了新趋势,每个房企都会站出来表态一样。
人工智能本轮的发轫其实是从iPhone开始的。然后助跑是苹果推出的Siri。之后一系列碎片的创新出现:能够感知你身体状况的手环,能够上网冲浪的眼镜,能够虚拟现实的眼罩,能够战胜人类围棋的程序(谷歌的Alpha Go阿尔法狗),能够自动驾驶的汽车(特斯拉等等)……诸如此类的碎片创新被统一打包成人工智能这个概念,然后全球化推销。
这一轮推销非常成功。谷歌领头,其他企业纷纷跟进这个概念。原本的大数据处理和机器学习集合到一起后,直接被包装成人工智能。以至于迟迟没有参与炒作的苹果,被视为在人工智能领域落后了。默默深耕这一领域,布局比其他人都要早很多的苹果,原本不打算声张,继续偷偷完成生态系统的搭建。但是,在这个社会化营销的舆论时代里,一旦没能参与就被大众遗弃。所以库克和他的团队在2016年底几次发声,说在人工智能上是非常领先的。但是由于苹果正在做生态级的系统布局,而非先拿出一个单点来炫耀,所以对于等待爆品的读者来讲,等于没说。所以,大家都觉得苹果落后了。
这是真的吗?
2、目前的巨头们正在做什么?
人工智能是什么?它就是下一代的互联网。没有任何一个科技巨头会忽略它。
但也正像互联网一样,刚诞生的时候百废待兴(虽然这个词是错误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有金子可以挖。但是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金子。谁能在不同的时期做对该做的事呢?风投那些事(touzi101.com)撰稿人先带领大家看看各个巨头当下正在做什么!
**微软:人机互动
微软目前最核心的是人机互动。
Project Oxford项目:通过人脸、语音和情绪识别去理解人。其中Contana小娜一直声称比Siri更好用。
微软风投近期公布了一支专注于人工智能创业公司的新基金。该基金的目标是通过改进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系统、信息安全,以及软件即服务等技术,帮助人工智能公司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
**谷歌:逻辑推演
谷歌正在做的事有两个——
虚拟助手:基于机器学习的虚拟助手Google Assistant。通过谷歌Pixel智能手机,以及集成了谷歌搜索的设备,这给用户带来了易于使用、由语音控制的助手工具。
逻辑推演:谷歌团队正在推动DeepMind的技术突破极限。谷歌新的机器学习系统TensorFlow将很快被免费提供给公众。TensorFlow在图片、语音识别,以及翻译等领域模拟了人脑的行为,是到目前为止最强大的人工智能系统之一。Alpha Go已经击败了人类成为围棋冠军。
此外,谷歌收购了11家人工智能公司。来自这些收购的一些技术被用于改善谷歌的搜索功能。
**苹果:传感器和海量数据
苹果目前对人工智能的思考体现在数据获取上。数据获取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外部数据获取,一个是用户数据获取。
外部数据指的是通过各种传感器把现实中的各种数据全都数字化。目前只有苹果在孜孜不倦的为设备增加传感器,双摄像头不仅优化拍照还可以把空间数字化,增加了气压传感器、M协处理器等等。
用户数据则包括用户的行为数据收集和用户通过传感器产生的各种数据。数据接入和场景数据是苹果目前的切入点。
苹果也收购了多家小型的人工智能创业公司,包括面向开发者和数据科学家的机器学习平台Turi,以及机器学习公司Tuplejump,还收购了Vocal IQ。在面部识别等其他领域,苹果也在广泛布局。
**IBM:速度以及语法语境
IBM的发力点是处理速度,以及对语法语境的深度学习。显然这是符合IBM商业化需求的。超级计算机沃森能在15秒时间里阅读4000万分文档,理解其中的语法和语境。这项技术将帮助企业以更快的速度分析大量数据。
目前,IBM仍在继续对沃森的性能进行优化,而近期还与英伟达展开合作,使沃森的响应速度提升了1.7倍。
**英特尔:商业化的人工智能平台。
英特尔希望让人工智能成为整个社会和商业的基础。新的Nervana平台使深度学习模型的训练速度更快。通过强大的开发者工具,Nervana将凭借易用的、兼容性强的平台推动创新,让人工智能的社会效益最大化。
**Facebook:人机交流和互动
Facebook已经宣布计划,建设“全球最佳的人工智能实验室”,而该公司也利用人工智能开发了个人助手“M”。未来的人工智能开发可能将包含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常规升级,以及将资源分配至人工智能实验室。
这一人工智能实验室将成为智库机构,专注于解决科技行业在人工智能领域最大的挑战。
亚马逊:家庭常用场景。
亚马逊推出了集成在蓝牙音箱Echo中的智能助手Alexa。
其他:Salesforce从商业场景切入。Nvidia从自动驾驶切入。中国的科技巨头们,基本还在跟风的过程中。
3、谁能抢到人工智能第一阶段的核心?
人工智能最终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环境。这是一个全新的庞大的蓝海,一切都是可行的。但是哪个才是最好的支点呢?
我们知道,任何时候,很多顶尖技术是可以购买的。但是也有些顶尖的储备是无法逾越的。移动互联网之战,软硬件一体化是关键。那么早期的人工智能有诸多的方向,为什么我说苹果有可能取得胜利呢?
当我们提及智能的时候,很多人想到的是语义理解、逻辑推理能力等等,微软和谷歌就在这个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卓越的成果。但是,他们忽略了一个根本的事实:当我们想要做到人工智能的时候,我们最需要获得的是数据!
各种各样的全方位的数据,每个细节每个动作的数据。面部表情的捕捉、心率变化、身体变化、眼神的变化、呼吸变化、周围环境的变化……只有有了这些数据,人工智能才有可能准确的处理信息——此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
要获得这些信息,仅仅依靠软件是不可能的获取的。尤其是人工智能想获取的数据,不会仅仅是结果,而是要数据产生的过程,才能加以研判。
数据产生的过程(即可持续的动态数据的产生)比最后数据的结果更重要。比如看到你每天使用手机的习惯和行为,要比目的地和结果都重要。今天打字是激烈的,使用过程中很多小细节,手表监测到这个过程中心跳加快等等,可能意味着已经升起暴跳如雷。
“假设我在家里写邮件,待会就要去上班。”正如苹果高管埃迪·库所说,“我希望地图告诉我:’现在还没有必要离开,如果再在家里待一会,上班的时间可以缩短15分钟。’这样的信息相当实用。”——这才是对每个人有用的人工智能。
这是好的人工智能,那种告诉你大选谁可能赢,球队谁可能赢,价值几何呢?我不特别懂。但是我认为,如果没有处理个人信息的能力,单纯语义分析意义是不大的。你可以说这个领域是单项冠军,但是我们需要的产品是为我所用。
那种不能为我所用的人工智能,如果只具有公共意图,或者提供无差别服务,我认为就不够核心,当然也不够智能。
所以,在我看来,人工智能在早期阶段是信息的获取最为关键。任何突破性的技术都可以复制,但是如果你没能掌控到核心数据,真实世界的数据没有办法被完整的摄入,那么人工智能就毫无用武之地。
4、早期的核心:不断增加的传感器
如果你承认风投那些事(touzi101.com)撰稿人所说的这一点,你就会发现,只有苹果做对了——只有苹果在通过各种设备把各种传感器放到产品里。
如果没有各种传感器,即便别人找到了人工智能的逻辑编辑器,最后也只能被苹果拿走去用。因为没有这些信息的产品,何谈信息的处理?
这里我想纠正大家一个概念:真正的智能是对很多细微分析产生的结果。下棋赢了人类当然伟大,但是通过手表获取心跳的变化就能分析出母亲和胎儿各自的健康状况,加上身体的变化就能分析出你所处的运动状态,在我看来,是真正智能的核心。
持续获得数据,以及持续对数据作出分析处理,根据最简单的数据还原最复杂的情况,这是未来智能崛起的前提。因此,在我看来,真正的人工智能到来之前,通过安置各种传感器获取各种数据,并且能有对各种数据有效处理的方式,这是打开未来人工智能大门的钥匙——如果没有这些,即便语义理解再优秀、逻辑处理能力再强,能帮助我们解决的也只有通用的问题,价值就非常小了。
纵观整个世界,只有苹果试图在每个人生活的各个角落,都提供苹果的服务;在苹果店服务中,不是考虑短期的盈余,而是考虑长期发展的战略布局;因此在每款产品中,苹果在不遗余力的安装各种最先进的传感器。比如最新的iPhone7就安装了气压计和双摄像头,前者可以测量气压感觉周围环境,而后者拍照的同时,还能够对现实环境进行实测。
智能互联网时代,智能就是底层。我一直说世界有三种手机:iPhone智能手机、安卓多功能手机和功能手机。因为安卓大家就是用那一些功能而已。
智能互联网时代,最需要的是什么?我们可以敞开来想:如果世界智能了,我们怎样实现?首先是无线对话,我们肯定不会对着手机喊才是智能;其次,生活中的智能不是AI赢了围棋冠军,而是我要找什么就能找得到,能打通所有的场景;再次,智能需要传感器、需要打通所有的用户数据、需要强悍的数据综合处理分析能力,能把各种图片等瞬间分析出来。这些没有小米那么黑科技,但是,这些是智能的底层。
苹果拿起屏幕就亮、听到主人的声音Siri就会响应、可以随时随地计步、0.1秒运行110亿次的拍照技术、丁磊直播证明可以1.5小时防水没问题,等等等等,但是耗电量却非常可控,以远小于安卓的电池容量支撑了强大的性能。这些是不是更加智能?还有AirPod,拆解开来以后,里面放的传感器才是真正的智能的开端。
微软小娜更理解语言,但这是可以突破的;谷歌好像也挺厉害。但是!处理已有的大众数据看起来很高级,其实没啥意义。真正的人工智能是服务于人的,而人是个性化的。
5、人工智能前进的阻碍:硬件、隐私、和数据处理
智能来源于信息的自然获取,如果通过硬件能获取每个人能感受到的全部信息(甚至更多,因为我们自身会忽略很多异常信号或者常规信息),因此,真正的智能需要的是传感器、需要的是正确及时处理个人的数据、需要的是每个人自己的内容。
人工智能的发展,必须以硬件进化为前提——即便人工智能已经超越人类且无处不在,我们仍然需要和硬件打交道,硬件就是我们和数字世界交互的介质——人工智能和我们的劳动仍然需要载体。
苹果的硬件做到了全覆盖也就意味着可以获得更全面的数据,汽车显然是个人数据的有效补充。这也是为什么苹果必须做汽车。
在这场必须软硬件一体化才能胜任的智能大战中,苹果已经取得了绝大多数的优势。只不过外界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没有了硬件收集个性化的全面数据,部分互联网数据的存在不足以支撑真正的完全智能。
为何我会说,在这场人工智能大战中,其他对手已经落伍了?首先,我们来看看如果我们无偿把信息交给微软或者谷歌会怎样?
谷歌当然最有希望,但是缺乏硬件以及缺乏个人全信息收录,谷歌人工智能的核心将会是智力游戏和外部信息处理。对于个人信息处理则需要用户自己交出全部数据权限,又因为谷歌等靠贩卖数据为生(广告),他们广告盈利的性质导致他们会中心化处理信息,然后匹配广告。这样每个人的信息就等于全部交出去。
因此,隐私问题很难解决。即便用户真的把所有数据都交给谷歌,他们仍然无法获得硬件传感器才能获得的信息和数据。因为大多数数据应该是大家在使用各种设备时的轨迹和场景,而非数据结果本身。而这些,必须依靠硬件设备、传感器、用户场景以及正在使用设备的具体情况等才能实现。智能对数据的要求是实时的、复合性的。即此刻你的心跳和手上的动作和你刚才应用的反应以及你所在的位置,可以推测出你是否突发疾病需要呼救。如果这些信息的获取不是在瞬间同步和及时的处理,即便这些信息全部都被获取(所有隐私都泄漏的情况下),也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
从数据角度来看,中心化的信息处理虽然看起来高效,但是产生的内容却对每个人缺乏实际价值。这是为什么事实上,Siri会比其他更高级的原因。
苹果决定把数据停留在手机里,也就是说,每个Siri的全部权限中,有一大部分只适应于你自己。这个隐私设置我一度怀疑他们是否会在新隐私时代落后,但现在看来,真正的智能不是广义的智能炫技,而是对每个人都更了解,提供更为全面的帮助。如同苹果埃迪·库所说,“从你早上醒来到晚上睡去,我们要一直待在你的身边。”
为什么苹果强调隐私?就是因为我们生活中产生的所有数据都是人工智能的基础。只有企业不使用这些隐私数据,用户才能放心交出这些隐私数据。
因此,人工智能的前提要求软件和硬件同步,然后对隐私的要求也要把数据处理放在个人手中,同时还要有云和端端区别。也就是说,接下来苹果要把别人在云中集成的千亿次运算,在手机单机里完成。这是看不见的挑战。
很多人说苹果没有创新能力了,我不知道如果这都不算创新,还有什么才算持续创新,孕育创新的过程,才更为惊心动魄,不是吗?
人们不断的质疑苹果支付Apple Pay,但是现在苹果支付在美国已经覆盖率第一,人们不断质疑苹果手表Apple Watch,上个季度它占了80%的市场份额。当大家担心苹果是不是落后的时候,只有我担心苹果有没有对手。如果没有强劲的对手,苹果现在的创新方式持续有效,苹果会存在几千年。
而我认为,这个方式是有效的。所以我现在希望苹果有对手。如果再没有软硬件一体化的对手,苹果就会一统天下了。我热爱苹果,所以我希望它有强大的对手。
6、胜负已分:苹果已经赢了,只不过输家还没有完全失去机会
库克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说,他认为“有才华的人能够拿出使用人工智能却不侵犯隐私的奇妙方法。有一个叫做差分隐私的新技术基于大数据来预测用户行为和请求,而不要去精确的个人。而追踪精确个人会侵犯用户隐私。”
因为现在软硬件割裂且很难保护隐私,人工智能这一块,真正能挑战苹果的对手,我认为目前还没有出现。
没错,在逻辑分析、计算速度、语义理解等方面,各有企业超过了苹果,但是这些局部的超越,不足以对苹果形成碾压。相反,在真实世界数字化以及众包还原世界真相等方面,苹果的努力很难取代。
更重要的是苹果的人工智能出发点是针对每个人的个性化信息进行处理,掌握分析个人信息,但本地化处理。这样做的好处是:①不伤害隐私;②针对每个人的个性化解决方案,才是真正的人工智能。真的对每个人有用,这样虽然目前看不出任何东西,但是这些技术一旦成熟,就会领先中心化的处理逻辑很多倍。
比如微软预测比分、亚马逊听用户的语音吩咐、谷歌围棋打败人类……都是中心化的,通用的内容。这种通用的内容会让人眼前一亮,但是本质上只不过是机器学习+大数据处理,缺乏个性化和对每个人真正不同的帮助。
如我前面所说,没有对获取数据的获取和加工,你分析得再对也没有意义。但即便找到了可行的路径,要铺设完路基然后修路……这个浩大的工程也不会一下子就颠覆世界。苹果做了很多铺垫,而且把这些铺垫都变成了新一代产品,虽然没有评论者眼中的“创新”,但是,这个行业的人才会意识到,实现这一点背后的难度有多大。
现在的人工智能蹒跚学步,还没有传统的更好用。对不对?就像刚诞生的蒸汽机、刚出来的汽车、刚飞上天的飞机一样,可能还不如过去效率高。但是一旦模式成立,品控到位、校正有效,它会迅速长大,成为巨人。
当然,苹果从来不在乎被别人误解。但是苹果现在的布局如此清晰有力,而且整个方向明确可验证,才会让库克有信心说做千年的企业。我认为,虽然各种技术流派很多,大家都在争夺制高点,但是,真正确定技术走向的可能还是苹果。人工智能也不例外。
也许,因为这一点,库克才有底气说苹果其实才刚刚开始(虽然苹果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企业):人工智能,不仅仅是押注方向正确就可以,而且需要极为精确的判断。
综合分析了上述内容之后,我认为,没有乔布斯的苹果,依然继承了乔布斯的分析研究框架,在人工智能上,他们将会取得领先优势。
刘沫@风投那些事(touzi101.com),“风投那些事”联合创始人。转载请保留本段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