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从军生涯实录(十)别致的“年夜饭”

前记:吾父生于农家,幼时家境尚可,方能从私塾读至县城高中。时逢新中国成立,毅然报名参军,随即赴朝,作为一名工程兵投入抗美援朝战争,虽未在前线与敌人兵刃相见,却也在枪林弹雨中不惜生死。吾父性情开朗,宽厚长幼,乐学好问,兴趣广泛。嗟乎!时运不齐,命运多舛。在吾母撒手人寰两年后,吾父不幸身患绝症,溘然离世,享年八十有二。余得闲将吾父陆续写下的笔记整理成篇,聊以慰藉。

(10)过年

小时候,常听大人念叨:“大人想买田,细娃想过年。”意思是说,过年时小孩子会有好吃的好玩的,还有新衣服。民间老百姓,无论再穷再苦,过年时总要弄点好吃的,贴个春联挂个灯什么的,欢天喜地过大年。

入伍后的第一个春节,是在行军途中过的,四菜一汤,倒也实惠可口。第二个春节,就是在朝鲜战场过的。

经过第一、二、三次战役,大部队不停歇地追击敌人。越过三八线后,部队仍继续向南奔袭,整个后援战线也就越拉越长。部队的官兵们也疲惫不堪,急需休整,并充实装备、补充给养。上级下达命令:就地驻下,休整两月。

我们工作队,就驻扎在南朝鲜加平郡(县)阳德面(区乡)一个山谷里,紧挨师部。当地老百姓在敌人煸动下,纷纷弃家逃离到附近的山林洞穴去了。过了几天,老百姓没见中国志愿军有什么异常,也陸续搬了回来。这正是春节将到的时候,朝鲜民俗也有过春节的传统习惯,只是因为战争带来的影响,物质极为匮乏,春节的气氛就显得平淡乏味多了。

由于交通受到严重破坏,志愿军的供给面临严峻考验。春节的供应,听说原定每人一斤冻猪肉,一个班一瓶白酒,可最后发下来的每班仅仅二斤黄豆。这就是1951年的年夜饭的,也算是唯一的“佳肴”了。

记得当时一个班围坐在一起,大家一边吃煮熟的黄豆,一边不约而同地谈起家乡吃年夜饭的情境来。四川老乡最多,其中有一位平时特爱说话的荀同学,因”荀”字与”苟”字形近,大家讪叫他老苟。他说他家过年可讲究啦:吃整猪头是必不可少的,大公鸡,大尾鱼,还有猪头,系三牲祭,是祭拜天地和祖先的供品。还有蒸肉,扣碗,喜沙肉等,祭祀后,一家人要连续吃好多天的呢!

北京的大个子李同学,说俺北方打年糕、做豆包,也包饺子……没等大个子李说完,话头又转向四川老乡,因为四川老乡们谈得最多也最有味。来自江西军大和湖南军大的两位同学也各自摆谈了家乡的过年吃喝盛况,家住东北的区队副说:“俺们家乡就是包饺子,喷喷香的羊肉馅饺子,再炒两盘可口的菜,倒上一壶好酒就美极了,不像你们川耗子搞得那样复杂。”

说到此处,便有人拿过军用水壶,满满倒了一碗凉开水,提议要借水为酒,于是就嘻嘻哈哈地苦中作乐起来,还玩起了行酒令,顿时将本很寒碜单调的年夜饭引向高潮。

可是,就在我们这儿吃着别致“年夜饭”的除夕夜里,敌军向我军发起强烈的反攻。前线的战友们在阵地上,用机关枪,手榴弹,将敌人一排排地打倒在地下。”痛饮挞虏血,狂啖匈奴肉。”岂不是一餐丰盛的除夕大宴吗?

那真是一个难忘的春节!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爸从军生涯实录(十)别致的“年夜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