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人士"万字专访刷屏,收藏这15大论断就够了(附机构全解读)

“权威人士”今日再次刷屏!继《五问中国经济》《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后,今天第三次现身人民日报,把脉当前中国经济的五大问题。

"权威人士"万字专访刷屏,收藏这15大论断就够了(附机构全解读)_第1张图片

"权威人士"万字专访刷屏,收藏这15大论断就够了(附机构全解读)_第2张图片

图为2015年5月25日人民日报发布的《五问中国经济》和2016年1月4日《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文中首次提出,股市、楼市、汇市“要回归到各自的功能定位,尊重各自的发展规律,不能简单作为保增长的手段。”对于当前股市,文中有一段表述:股市要立足于恢复市场融资功能、充分保护投资者权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加强发行、退市、交易等基础性制度建设,切实加强市场监管,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严厉打击内幕交易、股价操纵等行为。

开局首季问大势,这回,权威人士说了啥?说了谁?释放了哪些新信号?我们先来看下“权威人士”的15大判断。

“权威人士”的15大判断

经济运行的总体态势符合预期,有些亮点还好于预期。但经济运行的固有矛盾没缓解,一些新问题也超出预期。很难用“开门红”“小阳春”等简单的概念加以描述。

综合判断,我国经济运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势。这个L型是一个阶段,不是一两年能过去的。

明确了股市、汇市、楼市的政策取向,即回归到各自的功能定位,尊重各自的发展规律,不能简单作为保增长的手段。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供给侧是主要矛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加强、必须作为主攻方向。需求侧起着为解决主要矛盾营造环境的作用,投资扩张只能适度,不能过度,决不可越俎代庖、主次不分。

“退一步”为了“进两步”。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余地大,即使不刺激,速度也跌不到哪里去。

促进宏观经济健康发展,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招数都要用,但在不同阶段,侧重点和着力度是不一样的。

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更多地减少行政干预,让市场机制更多地发挥好决定性作用。但“解铃还须系铃人”,减少行政干预离不开政府自我革命。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工作的主线,往远处看,也是我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生命线”,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

依靠过剩产能支撑的短期经济增长不仅不可持续,而且承受的痛苦比去掉这些产能要更大、痛的时间会更长。

那些本身没有行政干预、市场机制发挥较好的领域,就别再去指手画脚了。

稳预期的关键是稳政策,不能摇来摆去。

要善于进行政策沟通,加强前瞻性引导,提高透明度,减少误读空间,及时纠偏,避免一惊一乍,不搞“半夜鸡叫”。


让企业家既有“恒产”又有“恒心”。建立“亲”和“清”的新型政商关系,把企业家当作自己人,让他们充分体会到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在一些具体政策执行上,不要盲目翻旧账,使创业者有安全感。

今年伊始发生的股市汇市动荡,反映出一定的脆弱性。要避免把市场的这种“超调”行为简单理解成只是投机带来的短期波动,而要从整个金融市场的内在脆弱性上找原因。


“保人不保企”,把人员的安置作为处置“僵尸企业”、化解过剩产能的重中之重。能培训的培训,能转岗的转岗,确实不能转岗的要做实做细托底工作。


机构怎么看

民生证券管清友

股市汇市楼市将首次回归功能定位


民生证券管清友指出,“权威人士谈话”释放了重要的经济信号,明确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是当前的主要矛盾,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经济增长都是L形。

管清友还表示,股市的功能是什么?“股市要立足于恢复市场融资功能、充分保护投资者权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加强发行、退市、交易等基础性制度建设,切实加强市场监管,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严厉打击内幕交易、股价操纵等行为。” 也就是说,政府主要是要强化监管,防止异常波动,防止系统性安全,股市涨跌、指数波动不在监管目标当中。

对于汇市方面,管清友表示,这次没有参考一篮子货币,而是“要立足于提高货币政策自主性、发挥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在保持汇率基本稳定的同时,逐步形成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双向浮动、有弹性的汇率运行机制。” 意思就是说,人民币的涨跌,应该更多参考市场。不希望出现剧烈波动,所以说是“基本稳定”。但汇率涨跌也不应该成为汇率政策的主要目标。

海通证券李迅雷

货币政策宽松空间缩小


李迅雷表示,权威人士在此时再次发文,是对于中国未来的L型走势和宏观政策方向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也是希望各级地方政府重视改革,对于经济增速有一个理性的认识,着眼于更长远的调整,而不是寄希望于短期的刺激政策带来经济增速上的好成绩。

权威人士以大篇幅强调供给侧改革,强调去产能以及加杠杆的风险,便是再次提醒了供给侧改革才是下一步经济工作中重中之重,提醒了要明确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刺激之间的主次关系,这也预示着未来一系列供给侧改革措施将加紧上马。

预计二季度信贷可能会收紧,另外目前看到通胀数据也开始回升,所以,未来货币政策宽松的空间不大了,财政政策可能也会适度收一些。二季度的经济成绩可能依然不错,但预计三四季度经济会有走弱的可能性。

九州证券邓海清

稳增长让位于供给侧改革,货币政策宽松周期结束


1、“供给侧改革”重新取代“稳增长”成为政策重点。当然,政府重心切换也意味着,政策层确认经济已经见底回升,否则不具备把改革放在首位的条件。

2、货币宽松周期结束。从全球货币政策周期同步性来看,欧美日货币政策由分化走向收敛,美国加息步伐放缓,欧、日宽松进程暂停,在欧美日央行都进入观察期之后,中国也开始由宽松周期进入观察期。

3、“周期归来”在新常态下有新内涵,与旧的周期相比,新的周期结构性特点突出。在总量上,表现为整体经济见底、整体企业盈利见底,在结构上更为重要,不同企业盈利情况将严重分化,权威人士也表示“总有一部分在‘二八定律’的分化中得到‘八’的好处,脱颖而出,前景光明”。把握结构性分化的机会,是未来几年的投资重点。

4、对于未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权威人士明确了到底怎么做。此次权威人士则明确了“三去一降一补”的具体内涵:去产能,核心是处置僵尸企业,“保人不保企”;去杠杆,“宏观不放水漫灌,微观有序打破刚性兑付”;去库存,通过“人的城镇化”去房地产库存,否定通过“加杠杆去房地产库存”的做法;降成本,降低整体税负,取消不合理收费,减少行政审批,不再提降低融资成本;补短板,注重精准扶贫,推进科技创新和生态文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体制机制。

5、对于通胀,权威人士既不认可物价大幅上行,也不认可通缩。滞胀只是杞人忧天,前期涨幅最大的蔬菜价格已经明显回落,只有猪肉价格由于供给弹性较弱还存在一定上涨,但由于去年下半年猪肉价格高位,猪肉价格同比难以继续上行。

6、对于金融市场,仍然坚定看好基本面驱动的股市“健康牛”,价值投资最好的时代到来。在股市短期调整之后,随着长期企业盈利改善、无风险利率长期不变,股市将进入“健康牛”。

7、对于债券市场,权威人士提到“有序打破刚性兑付”,意味着信用违约仍将继续,这是债券市场面临的最大风险。

8、对于大宗商品,短期而言,对于产能过剩行业,政府政策可能变为“去产能+放产量”,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存在重蹈2009年8-9月大幅回调覆辙的风险。在强调短期风险的同时,仍然长期看好大宗商品,2015年末是大宗商品的长周期底部,随着经济周期见底、美元指数见顶,大宗商品存在长期趋势性机会。

安信策略徐彪

股票估值中枢或被压制


1、既然“权威人士”已经很清楚的表达,所以既不要指望U型或是V型反转提高分母式的去杠杆,也不可能紧缩货币通过大量债务违约的形式一次性出清,那么只剩下一条出路:通过渐进式的债务违约配合宽松适度的货币政策,来完成企业部门的去杠杆,与此同时通过适当的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加杠杆保持经济的韧性。

2、从更长的周期来说,这可能是中国经济完成从“国家虽然快速致富,但人们仍然觉得自己贫穷”向“国家是富有的,人们也认为自己是富有的”过渡的一条必经之路,在这样的过渡阶段,中国需要时间解决一些问题(比如去产能、去库存),也需要时间适应一些问题(比如开始下降的实体投资回报率和国际化不断提升的资本市场),而中国经济将保持L型。

3、回到短期的情况,一季度需求侧发力程度超过供给侧,但是“权威人士”再次发声以后,有理由相信,未来几个季度,以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为主导的供给侧改革可能会占据主导,这就意味着流动性有很大边际上收紧的可能,伴随而来的是利率水平的抬升和对股票估值中枢的压制。

民族证券朱启兵

市场将大概率回归基本面


1、对未来经济形势的判断依然谨慎

中国此轮下行周期的关键问题是潜在增速的回落,而潜在增速的调整,或者说增长路径的重塑必须从供给端入手,如能否通过制度变革推高TFP,能否通过贸易平衡重塑资本积累路径等,这些都需要相应的时间。从这一意义看,在过剩产能出清有实质性进展前,我们很难看到中国经济的真正企稳回升。

2、明确供给侧改革是主要任务,明确摒弃了需求端大规模刺激的可能性

自本届政府履职以来的结构调整始终是宏观政策的主要导向。尽管在结构调整过程中,由于经济形势的变动,政策短期内侧重或有所不同,但在中长期内,供给侧调结构的方向始终不变。需求端政策的“稳增长”只是起到为供给端的“调结构”创造稳定环境的作用。

3、强调去杠杆和防风险

预计未来货币政策仍将以维持流动性平稳,同时配合供给侧改革为主,去杠杆和防风险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货币政策关注的焦点。此前监管部门对P2P、票据业务等的排查,以及央行对宏观审慎的一再强调,已经可以窥见政策导向。未来一段时间,市场大概率将回归基本面。盈利增长或将成为投资收益的主要来源。

招银资管刘东亮

为盲目乐观情绪画上句号


一、二季度中国经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企稳反弹,各种乐观情绪也随之而起,但权威人士认为中国经济L型走势没有变,而且会持续较长时间,这相当于为盲目乐观情绪画上了句号,有利于我们更为理性客观的看待后续经济发展和政策演变。

股市:权威人士委婉批评了拉动股市来刺激经济的作法,提出重点在于“恢复市场融资功能、充分保护投资者权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这实际上意味着政府不应对股市点位负责,而应对股市机制负责,这是否就是此前政治局会议指出的“要保持股市健康发展”?令人遐想,但假如确实意味着政府不应对股市点位负责,那么当前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国家队是否要退出,该如何退出,该在什么价格退出。

近两个交易日,恰逢股市暴跌,权威人士此番表述并不利于股市企稳,再结合权威人士此前对经济和政策的解读,对股市而言基调甚至是偏负面的,预计股市近期疲软走势还将维持一段时间。但市场不出清,机会就不会出现,一个具备良好机制能够充分保护投资者权益的股市,总是好过暴涨暴跌的投机市。

债市:权威人士没有过多提及债市,但从对中国经济将继续处于L型判断来看,当前有较大理由认为债市处于调整而非反转中,L型经济有利于营造债券向好背景,不应对债市前景感到悲观。同时,“在微观上有序打破刚性兑付”的表述,意味着各类债务的违约不会减少只会增加,信用债的大分化走势还远没有结束。

汇市:“汇市要立足于提高货币政策自主性、发挥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这个表态已经很清晰了,那就是没有必要让货币政策被汇率牵着鼻子走,应该在市场供求的基础上让汇率来调节国际收支,这意味着无论贬值压力还是升值压力,只要是符合市场规律的,都可以释放出来,没必要硬扛。

券商中国小助手上线啦!

在券商中国微信号页面输入证券代码、简称即可查看个股行情及最新公告;输入基金代码、简称即可查看基金最新净值。

券商中国ID:quanshangcn

券商中国是证券市场权威媒体《证券时报》旗下的新媒体,券商中国对在该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欢迎转载但必须明确标明来源及作者(格式如下,作者:XX;来源:券商中国),否则券商中国将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权威人士"万字专访刷屏,收藏这15大论断就够了(附机构全解读)_第3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权威人士"万字专访刷屏,收藏这15大论断就够了(附机构全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