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时间。
2008年6月7日中午12时45分。
60岁的希拉里·克林顿身穿黑色西服,微笑着走入华盛顿国家建筑博物馆。
台下聚集着希拉里近6000名支持者。
他们从破晓时分在这排起长长的队伍,相互拥抱安慰,一起等待着希拉里最后的告别。
经过半年鏖战,这个伟大的女人以200票之差落败于对手奥巴马。
她没有落泪,也没有懊悔。她站在闪光灯下,神采奕奕,坚定而从容地演讲,赢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
“虽然这次我们未能将那块最高最硬的玻璃天花板击碎,但是因为你们,这天花板已经添了1800万条裂缝(掌声),而阳光从未如今天一样倾洒而下,使我们每个人充满希望,而且确信下一次的征途要平坦很多。”
听众里,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听到这段演讲时,不禁感伤落泪。
这位年事已高的老人曾在希拉里与奥巴马角逐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时,亲自为她站台助选;当她缓缓说出“我是希拉里的母亲”时,无数选民被深深打动。
是的,8年前的这场总统竞选中,希拉里失败了。
在此之前,竞选失败了的候选人都掩盖着自己的不忿,灰溜溜避开闪光灯。而希拉里却站在镁光灯下,号召自己的选民支持奥巴马成为总统:
“今天我停止竞选。我对他(奥巴马)的胜利表示祝贺。我将全力支持他。”
“我希望你们像为我工作一样,为巴拉克工作……如果你们为我走上街头呐喊,为我四处打电话,我希望你们也为奥巴马这样做。”
希拉里的演讲结束后,奥巴马走上前去,给希拉里送上亲切的拥抱并表示感谢,他说:“希拉里打破了隔阂,给亿万人以激励,我很骄傲地称她为朋友。”
想想,有什么窘境,能够比你站在亿万人面前承认自己不如另一个人带来的恐惧和压力更大?然而,希拉里却以非凡的勇气和智慧面对自己的失败,举重若轻地让一次失败的压力变成了凝聚人心的动力。这种应对巨大压力和失败的能力,是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能在8年后再次站在竞选舞台的关键能力之一。
这就引出我们今天想要讨论的话题:我们怎样优雅地面对失败?
面对失败,我们的问题错了
对大多数人而言,我们最不愿意面对的,可能就是失败。
考试不及格,被公司开除,家庭经济陷入窘境,公司项目因自己遭遇巨大损失……这样的事情让我们难堪,心跳加速、恐惧、害怕,甚至不愿意看到明天的到来,却又希望时间能够赶紧快进,绕开这段噩梦。
是的,失败的感受特别糟糕。
有过这样体验的人,恐怕都不愿再次经历。
我们渴望成功,所以希望避免失败。你看,市面上充斥着各类教你如何成功的方法书籍。我们如饥似渴地寻找这个秘密:如何逃离失败,走向成功。
可是,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你怎么可能永远躲得开失败?
在我看来,在失败这件事情上,我们的问题错了。
我们与其问自己:怎样能够不失败?
倒不如问问自己:怎样让失败变得有价值。
事实上,成功的道路有千万条,可是失败的方式却总是相似。我们无法真正判断一个成功的人是否确实有能力,或者一个有能力的人是否能够成功——因为在成功的路上,不确定的因素实在太多。但是我们几乎总能够预测到相反的情况:即一个在失败方向上前进的人终将失败。
几乎每个人都知道:“失败是成功之母”。可是,我们却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研究这位母亲……绝大多数人都直奔成功这个龟儿子去了。然而,正是这种追求短视成功的心态,让我们不愿意研究光鲜背后看不见的力量,才导致只有少数人能够真正从失败中学习成长。
对大多数人而言,失败,只是失败了。
你必须问自己这个问题:
为什么大多数人无法从失败中快速成长,但有些人却可以?
失败三角形
为什么?
我想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根本没有仔细地去研究过“失败”这件事,所以我们根本不知道失败也是分类型的——面对不同的失败,要采取不同的策略。
要让我们的失败变得有价值,首先要知道一个概念:“失败三角形”。
所谓失败三角形,是指如果仔细总结自己的失败经历,会发现失败大都可以归纳到三种情况:可预见的失败,不可避免的失败和智慧型失败。
了解这三种失败的差别,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策略,就能够极大地减少失败对我们的负面影响,同时增加失败的正面价值。那么,首先让我们看看,这三种失败具体是什么意思?应对策略又是什么?
(一)可预见型失败
可预见型失败是指我们在处理能力范畴内的事情时,如果事前准备没做好,相关步骤缺失或者不到位,我们就能预见事情的失败。
这种失败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也最令人懊恼的失败。明明能够做好,可是自己大意了,轻视了或者忘了重要步骤从而导致失败。这种类型的失败,很像阿图·葛文德在《清单革命》中介绍的:无能之过。对应的解决方案,也就是葛文德推荐的:清单工具。
(不了解这一方法的朋友,可以在公众号(成甲 PKM100)回复“清单革命”,收听《成甲说书》的这期节目。)
尽管这种类型的失败很常见,但并不意味我们可以轻视它。恰恰相反,我们很多重大的失败,都是来自这种看上去自己肯定没问题的事情:给客户提交项目预算时少写了一个0,项目谈判时忘了客户禁忌,给客户写关键邮件时错发给竞争对手等等……
这样的失误,看起来都很简单,但产生的影响却可能非常大。睡眠不足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可能不是个大问题,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时刻。
但是想象一下,如果你正躺在手术台上,而给你主刀的大夫昨天晚上因为和老婆吵架,睡眠不足,精神有点恍惚,你可能就不会觉得这不是大问题了——大夫得用多大量的麻醉剂才能让你平静下来啊!
我在之前的文章《99个成功抵不过1个失败》中提到一个临界知识:“冗余备份”。(回复关键词:安全,即可查看此文。)文中有这样一个观点:即使我们做对了99%的事情,只要1%的事情搞砸,造成的损失就会放大10000倍。
而关键问题的失败,往往不在我们最担心最重视的问题上,而在我们不注意的细微处。所以,对于可预见的失败,我们的策略应该是:全力以赴地避免这种失败。
一个人,一个机构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之所以能够被人信赖,并不仅仅是因为他技术好,更重要的一个因素是:能够持续稳定地提供可预期的服务质量。我们如果想要在“能力圈”里拥有比99%的人都出众的能力,一个重要的基础便是避免犯无能之错。
当然,人不可能不犯错。
而我们一旦在“可预见的失败”上失败了,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反思复盘,总结成改进清单,避免下一次犯同样的错。如果你想要在管理“可预见的失败”上再精进一步,你就要做另一个工作:失败预演。也就是提前思考和模拟:在什么情况下,我做这件事情会失败。
你考虑得越充分,思考和预演得越频繁,犯类似错误的机会就越少。这个失败预演的方法其实也被用在了“特工训练”里。一个优秀的特工,必须提前训练,让自己看到在各种极端情况下可能犯的错,才能在实战中快速灵敏地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正如一句谚语所说:如果我知道我会死在哪里,我就不要去那里。
对于可预见的错误,我的建议是一样的:既然你已经知道了你会死在那儿,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避开那里。
(二) 不可避免型失败
不可避免型失败是指有些事情超出了我们的能力范畴,影响事情成败的因素十分复杂,我们无法判断和掌控导致的失败。
对于这类失败,我们最容易产生“自己无用”的感觉。因为这种复杂的问题,背后往往是一个影响很大的项目:一旦失败,就感觉辜负了全世界。
我的一个好朋友,在一个大型集团负责技术实施的工作。他上任的时候,前任领导因为内部斗争,留下了一堆烂摊子。项目前期的规划、设计、准备工作都严重滞后甚至是缺失,而集团总部又要求必须按照既定时间完成任务。
我的朋友憋足一口气,每天凌晨2点睡觉,5点起床,住在项目现场拼命地协调处理各种前期决策失误留下的烂事,还要想办法赶进度。2个月后的一个夜里,项目终于推进到接近90%的阶段,我的朋友也忙得头发蓬乱,眼神呆滞了。
凌晨2点,朋友刚躺到床上,手机铃声响起:系统调试的时候才发现一个此前规划设计的漏洞,而这个漏洞导致系统存在严重风险,他的项目可能因此要停掉。
听到这里,朋友突然爆发了:手机砸向墙面,碎成一地!
嚎叫。
痛哭。
朋友难以接受这样的结局:在耗尽所有的心血之后,眼见成功的希望,最后却是一场空。
我很理解我的朋友。他非常痛苦。
可是,对于不可避免型的失败,最好的处理态度是:不必自责。****为自己无法左右的事情无法自拔,毫无意义。
其实,对这种系统过于复杂、我们难以左右的事情,我自己更常用的处理方式是:不掺和。
人的生命有限,把时间耗在一些自己做了也不知道有什么结果的事情上并不明智。尤其是在你还有很多有价值、值得投入的事情要做时,更应该如此。
我不是说我们只去做那些一定看得到确定成功的事情,而是说,在一个系统太过复杂的时候,你弄不明白就要承认自己不懂,做不到。即使在自己的能力圈内精进和挑战,去做自己真正能够理解的事情,尚且需要勇气和智慧才能多几分胜算,掺和那些自己看不懂还要投入全部时间精力的事情就明显不值得了。
然而,真正的挑战在于:这种“不可避免型失败”因为很复杂,往往会被包装成巨大的财富/事业机会。我们最容易在这样的问题上掉进“因为贪婪而进入,因为恐惧而退出”的陷阱。
能够克制自己在不懂的问题上说“不”,才是真正的智慧。
所以,对于这种失败,你做了,失败了,也不必自责。毕竟,有时候,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必须的。但是,更多的时候,不可为就不要为,或许更加明智。
(三) 智慧型失败
智慧型失败是我们为了实现某些目标而主动尝试、接受的失败。它是值得欢迎的有价值的失败,是向新事物挑战之后产生的失败。(这个词最早由美国杜克大学的西姆希·特金教授所创。)
其实,这个类型的失败更像是我们说的:有目的的试错。通过尝试新的不确定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假设。目的是为了让我们能够用小的错误,避免大的错误。
比如,宝洁公司的企业文化核心中有一条:“在小实验的智慧型失败不断叠加中产生的大学问”,就是这个意思。一款新产品正式上市之前,先在小部分区域进行投放测试效果,来决定之后大规模投放的策略。我们在生活中,往往最缺的就是这种智慧型失败。
我不是说我们缺乏尝试,而是说我们缺乏有目的性、验证假设的尝试。凯文·凯利在《失控》中说:连接才是王道。单个进化体的价值,由他和系统连接的数量和质量决定。我们和外部世界的高价值连接,往往是靠着主动积极的试错尝试构建的。
如果我们能够在自己的兴趣爱好、职业发展等人生问题上,多进行一些智慧型的探索和低成本的验证,那么从长期来看,我们就能够从这种错误中获得极大的价值。比如,如果你在学习上面,低成本地多听几本《成甲说书》,从金钱投入上讲,无非是几块钱的事,但却很有可能给你带来很大的启发和发展。
谁知道呢?可是机会就在于,一次成功,就能把所有的试错成本收回。
好了,说了这么多,又到了打广告的时间了。上面对失败的三个分类,来自日本积极心理学学校校长、宝洁公司市场部负责人久世浩司的《抗压力》一书。这本书介绍了在压力如同空气般如影随形的当下,我们应当如何应对高压力,对失败的介绍则是其中的一部分。
但是如果你暂时还没有决定好要不要买这本书,但又想知道书里面说了些什么,那么我推荐你去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去搜索《抗压力》,成甲会告诉你如何真正找到抗压的方法。20分钟告诉你如何获得快乐生活~
戳此直达→抗压力
更重要的是下面这件事
由脱不花做序,罗振宇、万维钢、李笑来、小马宋、彭小六等联袂推荐的新书《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已经正式在当当上线了。一本书,告诉你如何将你的知识变为你的资产。戳一戳下面的链接,赶快订购吧~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