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阴沉,气温略降,此刻却见皓月当空。城市里的天空,看不到一颗星星。我手里的这本书却以“星河”为总序。其中写道:
这是一条群星闪耀的大河。一个个杰出的中国人,如星辰般闪耀在历史的天空,构成了文明与精神之河。
这是一条奔流不息,从未断流的文化之河。
他们如天空中的群星,千百年来,用他们伟大的心灵与绝世的才华,照亮着历史的天空。
这部书,是对漫天星斗绝世光华的一次采撷。
是的,这是一部关于中国人历史的书。同以前我们所看到的历史故事不同的是,这部书从神话开始。这,也正是我郑重地向你推荐此书的原因。
你所熟悉的那些神,盘古、女娲、伏羲、神农……都能在这里找到;你从未听说过的一些神,春神句芒、秋神蓐收、夏神祝融、冬神玄冥……这里也有所描绘。
从知道这本书那一天起,我就很好奇,很想知道作者会以怎样的笔触来写中国自己的神话。恰巧我们刚学了《开天辟地》和《普罗米修斯盗火》,中国神话和古希腊神话一同前来,伟大的英雄,动人的故事,很是吸引人。想跟孩子们多作一些介绍,但是手边并没有合适的书,突然想到这本书,赶紧网购了一本。
看看封底这段话,我想也许你也会跟我一样被吸引到书中去的——
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后羿射日……曾经,我们对神话甚至历史的了解都源于成语。然而,盘古开天辟地后去了哪里?天为何会漏?大禹治水有什么背景?射日的英雄过得好吗?……这些神从何而来,去往何处?神与神之间又有什么渊源?
我才把这段话念完,孩子们就迫不及待想听正文的内容了。于是,直接跳过序言,直接开始第一章“盘古 女娲”的听读。没错,我朗读,他们听。
这一章铺垫可真长,竟然从爱因斯坦仰望星空开始讲起。不过,作者的语言很有趣,孩子们听得也很投入。接下来,讲到了宇宙的诞生、人类的起源,梳理一下,即为以下三点:
1、宇宙诞生于一次大爆炸。达尔文认为,我们人类,是由猿猴慢慢进化而来的。
2、古希腊神话里说,世上所有的生命,都是由大地之神该亚的身体孕育而成。
3、《圣经》上说,是神创造了天地,神用地上的尘土,照着自己的样子造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亚当。后来,神又用亚当的肋骨造了个女人,她就是夏娃。亚当和夏娃生了许多孩子。
中国神话里,对于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我们早已知晓。可是,盘古是如何开辟天地的呢?跟我们书上写的一样吗?
我知道孩子们很期待后面的内容,所以在朗读的过程中,不提问不插入别的话题。当我读着盘古开天地那段时,余光所见,是男孩们不由自主地“表演”。
“他用手往外一推,圆球裂了开来”。他们个个用手“推”。
“盘古一伸手,握住一柄大斧,往四周这么一横扫……”他们便个个“横扫”一通。
当时若有人从外面看我们教室,一定觉得很奇怪,老师捧书朗读,学生站的站,坐的坐,一会“推”,一会“扫”,一会“顶天立地”。他们做的那么自然,没有人笑话,却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
往常我们讲沉香,还特意让孩子们模仿沉香的动作劈山救母。现在,无需提醒,一切都是自然的流露。或许,这就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吧。
于是,我也忍不住问了一句:这本书写的好,还是我们课本上的好?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这本书!
其实,为了听这本书的故事,他们用了近半小时诵读《三百篇》。所以,下课铃声响起时,我也不忍心就那么“戛然而止”。仍然把盘古的部分读完,“许久之后,一位神女从天上飞了下来。”多读了这一句,吊他们的胃口。
我才说“下课”,他们全都坐不住了,开始喊“老师,借我看!借我看!”知道借不成,又问我从哪里买的。
几个心急的小孩围在讲桌边,叽叽喳喳地说:老师,你快看,下星期借我看!看他们那眼神儿,恨不得把我的书给吃了。不过,这急劲儿也怪可爱的。心软如我,便打开书,说:“那我再读一段吧。”
课间时间,虽然教室里不吵,但仍然有很大的噪声传来,为了让孩子们听清楚,我不得不提高嗓门,把女娲的部分读给他们听。然后,在他们依依不舍的目光中,把书合上,悄悄离开教室。
读个好书的开头给他们听,吸引他们去看书,这个方法屡试不爽。只是那些上社团的孩子,没有听成,好可惜,哪天给他们补上这一课才好。
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讲的是怎样使儿童喜欢书——靠文字,还是靠图画?答案是:靠耳朵。原因我就不赘述了。当你怀抱小宝宝,跟他读书时,你便懂得了。当你站在教室里,给孩子们读书时,也能懂得。
这本让孩子争着一睹为快的书,就是《诸神的踪迹》,作者申赋渔。
后来,我把“总序”和“序言”补看完,又往后看了几章,好想画一个诸神图谱出来呢。“总序”的最后是这样写的:
目的不是保留,而是激发。是期望有一天,那些接收到星辰光华的人,也将以他们的光芒,去照耀人类。
我的愿望很简单,希望孩子们先爱上神话,爱上中国神话,再谈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