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8凌晨随感

        自从高中毕业后,再难静下来看一本书。还记得以前每一周的《科幻世界》我都会买下读完里面的每一篇文章。先挑自己感兴趣的,然后再看短的,最后实在是没有看的再看最后的一篇又长又没太大兴趣的。

      闲暇时还会到路边的旧书摊淘淘较久远的的刊。这样的情况我想大概持续了两年,每个月一刊,每刊不落。

      最热情的一年大概要属应该是10年还是09年的银河奖,已经记不太清。我激动得为我最喜欢的作者迟卉的《归者无路》投上了一票。那时投票还不像现在朋友圈这样发一个链接,注册一下,轻轻松松。

      我小心的把杂志上的投票券剪下来,填写好信息,再通过邮寄的方式寄到成都的《科幻世界》杂志社。

      那篇文章反复读了几次,大意讲的是一个女孩迷失并被困在了在了类似网络的数据量里,没有了自己的身体,空余一滩意识游离在网络中。每年春节母亲的电话过来是否回家时,只能以各种借口推脱或是食言。

后来经过自己的努力后终于拿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别人的身体。 那天下着大雪,回到村口看着等待自己的母亲,却终究没有得到想要的结局。

文笔之感伤,让我一个本来泪点就很低的人潸然泪下。我想在现实生活中,子欲养而亲不待大概就在这种滋味。

最近的要属大三看完的《白鹿原》。初心只是因为此书跟朋友的名字的谐音相同而且高中的语文老师极力推荐。

抱着看一看的心态从图书馆借回寝室后却发现此书让人欲罢不能。虽然用的是非常朴实的文字,书中人物语言中常用到的陕西方言特有“哩”字让小说充满了写实感。

时代变迁,战争,革命,一个王朝的倒塌跟新社会的变革,大多数人跟白鹿原上的农民一样,只是时代的巨轮下的蝼蚁。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又有谁是真正的好人呢?你的梦想需要多少个人梦想作为垫脚石呢?又或者说,那些人的梦想算不上梦想或者根本没有梦想,所以根本就不重要。

但是成王败寇,历史这本书,总是由胜利者来书写。

周末读完了季羡林的散文集《一蓑烟雨任平生》。

里面的某些关于老的内容,25岁的我,不是特别能理解当时80/90的季老的心情。

但是总还是有两点感悟,一是“只道当时是寻常”。

我们把很多事情都想成理所当然,再寻常不过。

就像大学的潇洒时光,就像前任炒的蛋炒饭,就像跟父亲在公园散步。

当你工作了你会发现再也不能像大学那样花一天泡在免费的图书馆,怪自己没有多看两本书多记两个单词。

当前任以后你自己炒蛋炒饭时才发现不知道先放饭还是先鸡蛋,原来全天下的蛋炒饭并不是一个味道。

当我推着继父的父亲一起在疗养院散步时,我想也许他们应该曾经一起走在公园上散过步吧。

这些我们当时认为再寻常不过的小事,过了当时,也许某一天你会发现你确实是没有机会再经历一次了。

第二点感悟是关于老。

我开始非常怕老,年龄每增加一岁都非常害怕。现在的我变着法的期待着下一次旅行,下一次假期,下一次见面,下一次相聚。但是时间也在一次次的下一次间隔之中消失了。

看似波澜不惊的生活也许深藏暗涌,我好想时间就循环在某一天,某一周,大家都不会老去,什么都不会变化,把一切的寻常都回还往复。


这样的想法着实是一个懦夫的想法,我想我还是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才能有更好的想法。借此书书名“一蓑烟雨任平生”,更加勇敢的生活下去吧!

定风波/定风波·三月七日

宋 ·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潇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9.18凌晨随感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9.18凌晨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