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苏清涛
微信号 | charitableman
公众号 | 扯淡不二(chedanbuer)
1984年出生,金牛座,200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
一个不务正业的记者,不会写诗的诗人,不懂艺术的艺术家
“尽管我毫无艺术细胞,但我自己就是个艺术品”
“我们平时都在虚假里面生活,我只是在真实和虚假之间找了个地儿,然后我一真实,你们就说是幽默。”
9月底,“地下会长”陈英波同学提议我去复旦四川校友会的3F沙龙上做个“演讲”,尽管有“演讲恐惧症”在身,但接到这个邀请的时候,我还是决定“欣然赴约”。差劲,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明明知道自己很差劲,却还是不愿意去改变。
因为那段时间,有人留言问过我,如何克服自卑感,再加上,这也是一个曾经让我困惑已久的问题,于是,我便决定在沙龙上聊聊“被自卑感折磨的时候怎么办”。
时间最终定在了10月的最后一天。前一段时间,因为事情太多,就没把这事放在心上,但当“大考”的日子一天天靠近的时候,我还是有些忐忑不安。内容,我倒是没什么担心的,主要是,以前当众表达的经历少,有点怯场。普通话不标准,那都不算个事儿,关键是,语气和语调都有问题,甚至还有点结巴。但我知道,“凭咱这水平”,铁定是,准备得越充分,结果便会越失望、挫败感越强,于是,我干脆就没有做什么准备——仅仅是提前一周通览了一遍稿子。
临行的前一天,一位打算去做“亲友团”的同学给我打气,我说:“我是期望值调低了,破罐子破摔了,所以,也没有什么可怕的。再说了,我连出个洋相,都能‘传为佳话’,还有啥可担心的呢?”
第二天,刚开始,是新加入的校友的自我介绍,这些家伙,自我介绍,一个比一个有个性,让我压力陡增,心里发慌。这个时候,再怎么暗示自己“不紧张”都不管用了。于是,“我灵机一闪”,决定干脆就把自己的“小心思”和盘托出。在分享刚开始的时候,我就老实巴交地说:“刚才,一边听大家的自我介绍,一边看PPT上的标题,我感到很惭愧,假如是我来做自我介绍,肯定没有大家做的精彩。我来聊‘克服自卑感’,简直就是打自己的脸。有一个最差的预感是,这次分享回去之后,我自己比以前更加自卑了。”我还没说完,全场就爆笑。
应该说,现场的反应,是在我预料之中的。通常情况下,只有强者才敢示弱,而弱者,却喜欢逞强。善于示弱的强者,能赢得人们的尊敬,而喜欢逞强的弱者,总是令人鄙视。但我不一样,我明明就是个弱者,但我却鼓起勇气示弱,这就有了一种双重的效果:听众会认为我是强者,弱是自己装出来的,因此膜拜我;听众相信,我确实很弱,但我敢于承认自己弱,这样,我就赢得了他们的怜爱。
没过一分钟,我又让他们笑了一次。
现场,另外一位主讲人,是一位师姐,她是培训讲师、心理咨询师、演说家,跟这样的高手“同台竞技”,压力可想而知。于是,我又自黑了一通:“跟冯师姐一起讲一个话题,真是心里没底儿。一般来说,两个人讲同一个话题,在后面讲的人,容易吃亏,因为,你的观点,可能被别人‘抢先’给讲了,因此,我事先就跟主持人商量,走了个后门,让把我安排在前面。冯师姐水平比我高很多,让她吃点亏,没关系。” 不但全场哄笑,就连冯师姐也被我给逗笑了。
我这段话,说得有技巧吗?丝毫没有。那为什么大家会笑呢?我想起冯仑在《风马牛》里面的一段话:我最近觉得赵本山特伟大。别人问他,你怎么这么搞笑、这么幽默,他说真实是一种权利——这话说的。他说,我们平时都在虚假里面生活,我只是在真实和虚假之间找了个地儿,然后我一真实,你们就说是幽默。
“谈自卑的话题,我其实是个外行。在座的,有两位心理咨询师,如果由她们来讲这个话题,会从心理学的专业角度来谈;而我,却只能从鸡汤学...的角度来谈...”“鸡汤学”一词刚说出口,还未落音,现场就哄笑了。我只好低头认错。不好意思,真是口误。不小心就出了个洋相,不过,我也没有觉得有多丢人,而是想办法给自己打圆场。“当然了,鸡汤,现在还算不上一门学问。不过,过去几个月,我的横空出世,算是拉高了鸡汤界的整体档次。”
因为没有花太多时间背稿子,没有记全,因此,讲的时候漏了不少,但倒是临时发挥出了不少新的东西。“以前,我曾经为自己不会搭讪而自卑,我不仅不会跟女人搭讪,而且也不会跟男人搭讪。但后来我发现,我根本就不是不会搭讪,而是,太讲究搭讪的创造性了。也就是说,我觉得大多数人搭讪的方式,都显得太平庸了,用那么Low的方式搭讪,有损于我的逼格,因此,我便很少搭讪;只有当一种搭讪的方式能够满足我装逼的需求的时候,我才会去搭讪。”
这样,会不会显得很目中无人?当然会了,不过,因为我的目中无人实在太真实了,而且,很多人会觉得,这种目中无人的声音,是替他自己“出了口鸟气”。
所以,这样,反而很受欢迎。
事后,我想起了自己之前说过的一句话:最好的伴侣,就是那种能勾引你发出最多笑声的人。这句话,很适合拿去给女人洗脑。
再就是,这么多年来,我发现,真实,具有一种可以让你所向披靡的力量。只要你敢于以自己的真相示人,很多所谓的问题,根本就算不上什么。比方,当我说“我就是个势利小人”的时候,别人非得不鄙视我,反而会觉得我可爱。
接着回头说说“出洋相”的事情。我非但没有觉得因为口误而创造出“鸡汤学”一词有多么丢人,反而觉得这是一件足以“传为佳话”的事情。说起“传为佳话”,就不得不提起一个典故了:
我有个笔名,竹林第八贤。有一次用这个笔名发了篇文章,结果,有好几个读者说,希望我能介绍他们认识一下竹林第八贤。我表弟还对我说:这个竹林第八贤,水平比你还高啊。这个笔名是怎么来的呢?我是一个不修边幅的人,常常有人对我的穿着打扮指指戳戳,我便说:知我者,谓我不羁;不知我者,谓我邋遢。在所有的历史人物里面,我除颜回之外,我跟竹林七贤在气质上最接近。08年在昆山扬皓光电上班时,基本上大家一年四季都穿工作服,因此不换衣服;我呢,因为心情比较郁闷,不仅不换衣服,而且也不洗衣服。我们中国人见面打招呼总喜欢问“你吃了没”,但当年,我在其他部门的同事见到我打招呼时,从来不会问“你吃了没”,而是问“衣服多久没洗了?”
几年前的夏天,某日早晨从昆山去苏州,时间仓促,到苏州出了火车站才发现T-shirt里外穿反了,幸亏没有遇见认识我的人,没有丢人,我赶紧找个偏僻之处偷偷换过来------不过,事后,我非但没有觉得丢人,反而是将它当做名人轶事到处得瑟。 果然奏效,有个朋友回复我说:“必将传为一段佳话”。当然,也有个不买账的人骂道:“你还有没有羞耻感,这种事情,不觉得丢人,还要拿出来炫耀?”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别呢?因为,在前一个人眼里我是个有逼格的人,我的邋遢,是“不修边幅”、是“艺术家气质”;而在后一个人眼里,我是一个一无所有的屌丝,我的邋遢,就仅仅只是邋遢而已。这后一个人之所以不买我的账,或许是因为他有眼无珠,或许是因为我确实太差劲,还配不上“不修边幅”这个词。
什么,“不修边幅”,还有配上配不上的问题吗?当然有了。邋遢这种特征如果出现在我等普通人身上,绝对是一种缺点,故而当我被周边的人定性为邋遢时总是有点自卑感,努力改正之;但倘若邋遢出现在苏格拉底、王安石、王小波这种牛人、天才身上,它便不再属于缺点,这时候“邋遢”被“不修边幅”这个词取代了。“不修边幅”这个词,表面上是贬义的,实际上是个绝对的褒义词——有资格“享用”“不修边幅”这个词的,差不多都是“干大事的人”、“有艺术家气质的人”,而我们这样的凡人是绝对没有资格被描述为“不修边幅”的。
甚至,这些天才级人物的不修边幅,非但“无伤大雅”、“瑕不掩瑜”,而且还提高了他们的魅力指数!!!我们在评价这些天才级人物时,的确常常是把他们的“不修边幅”当做一种“额外的优点”来说的!
这里的“不修边幅”,还可以延伸到“名人、牛人的一些缺点”。逻辑与此相类似的一个例子是,我在学校时思想道德修养这门课有位任课教师胡志辉,我并没有上过他的课,但听好多人推荐,后来就去听过一次他的讲座,此人的讲座果然不凡。但“遗憾”的是,这个老师有点结巴——其实一点都不遗憾,他的结巴似乎提高了他的魅力指数,如果他不结巴,我可能还没有那么喜欢他的讲座。
那些大人物,他们的不完美、他们身上显而易见的缺点、他们出过的洋相,会让他们更加接地气、平易近人,甚至是更可爱一些。
在“出洋相”的问题上,牛人与我等凡人享有不同待遇,公平吗?我知道这不公平,但也很无奈:广大人民群众往往是根据一个人的“身份”来评价一个人的某个特质的,而不是根据其特质去认定其身份。
我曾努力地避免出洋相,结果,却还是无法避免,那就干脆不用逃避了——真正需要做的是,改变努力的方向,让缺乏天资的自己变得牛逼一些,这样我的所出过的每一个洋相就足以“传为佳话”了。
你的每一次打赏,必将传为佳话
●●●
本文版权属于作者
转载请注明↓
作者 | 苏清涛
出处 | 扯淡不二(chedanbuer)
请附上 | 作者原创公众号二维码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