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匠人精神”的传统与新生

可见,中国自古不欠缺卓越的匠人和一流的匠人精神。
要从根本上改变轻视手艺的观念
要效法本尼迪克特研究和撰写《菊与刀》的精神和经验,对古、今、中、外匠人育成的经验进行深刻的研究扬弃。

中国古代“匠人精神”的传统与新生_第1张图片
e824b899a9014c0814cb837e0c7b02087af4f47d.jpg

日本人秋山利辉写了一本《匠人精神》,副标题是一流人才育成的30条法则。作者是日本工品牌“秋山木工”的开创者,他的30条法则是着眼于育成一流人才,而不只是一流木工。因此,也可以算是日本人才育成观的一个缩影。
注重质量是日本企业的一贯声誉,由来已久,几乎成为日本国家形象的突出特征。
中国文化成熟很早,形成了影响深远的中华文化圈。作为中华文化发源地,中国传统文化在过去的千年间担负着输出价值的功能。中华文化圈内诸种文化也便带有很明显的中华文化的特征,比如文字、服饰等。由此,越是长久具备的文化特征,越能够追溯到中华文化的根柢。可惜,我们对此的宣传发掘太少。
今天,费力去证明日本的匠人精神来自中华文化,没有任何意义。但是,如果要提倡一种精神层面的东西,与其全副移植,不如从自己的文化根脉中发掘相关的要素,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培育、生发,从而建立相关的制度、精神,反而更加容易和更加适应国情、世情和民情。

中国古代“匠人精神”的传统与新生_第2张图片
u=1038737783,4053729850&fm=21&gp=0.jpg

中国有四大发明,中国有源远流长的工艺史,卓绝的工艺品层出不穷。这些工艺品小部分还能在两岸的故宫博物馆(院)看到,更多的已经湮灭在历史的烟云深处,有的被正史、野史记录下来。而制造这些工艺品、发明的匠人,水平最高的一部分,也被历史记载了下来。
这些工艺品是中华文明在器物层面的代表。它们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数千年来有一种追求完美卓越的精神在传承,从而使得中国的器物文化,大到宫殿、水利工程,小到玉器、瓷器、葫芦,都美仑美奂,甄于圆满之境,甚至许多达到鬼斧神工的境界。许多家族成为匠人世家,代代传承卓绝的技艺,形成一种匠人独特的尊严与自豪。
而且,中国的技艺工作者还把自身技术按境界划分为两类,一是技术熟练、传承而致的工匠,二是对技艺自身具有深刻理解、技巧出神入化超凡入圣的大师。
中国古代“匠人精神”的传统与新生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为了使自己的工艺更加符合规律,不少领域还形成了具备本领域基本理论、工艺流程、工艺要求、对从业者人品的歌诀或书籍,代代相传。同时,作为儒家理论的发源地,传统的工艺界自然也以忠孝友悌为本,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承。
中国古代曾经产生了大量的能工巧匠,如鲁班发明了整套木工装备、能飞3日的木蜻蜓等,如马均大大改进了发石车、诸葛连弩,使它们能连续发射,发明了能连续提水的水车,再如清代200多年间主持皇家建筑设计的“样式雷”世家,江西专门生产瓷器的景德镇,等等。
可见,中国自古不欠缺卓越的匠人和一流的匠人精神。
当然,我国匠人文化发达主要是在农业时代。几百年间,经历了工业革命时代,进入信息社会,原有的匠人精神的内核,即精益求精的完美精神、对从业者自身的严苛要求依然具有巨大价值,但是需要根据时代特点加以改造、丰富。
要从根本上改变轻视手艺的观念,因为这一观念,马均等大发明家的卓越发明,没有被广泛应用。
要发掘当前中国依然存在、适应现代社会的工匠世家的有效经验,辩证吸取日本、德国等老牌高质量产品的国家的经验,认真研究和设计当代中国自己的“匠人精神”。

中国古代“匠人精神”的传统与新生_第4张图片
9787100012935.jpg

在中国当代匠人精神的形成中,要效法本尼迪克特研究和撰写《菊与刀》的精神和经验,对古、今、中、外的经验进行深刻的研究扬弃,然后形成育成中国自己匠人精神的内核价值、实现途径,甚至作为中华文化的优秀成果,对外进行传播交流。而不是由民间自行实践,这一过程相信亦会有成果,但可能时间迁延,效果不佳,使中国产品失掉发展的关键机遇期。
这种研究自身也应当是精益求精的,也是匠人精神的一种率先实践吧!我们期待着,中国的匠人精神,在这个创新激荡、文化复兴的时代获得新生,不仅带动中国的制造业进入一流产品强国的行列,而且激发中华文化巨大的潜力,为民生造福,为国家强盛,为世界放散中国的魅力。

中国古代“匠人精神”的传统与新生_第5张图片
u=1864680864,2285293731&fm=21&gp=0.jpg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古代“匠人精神”的传统与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