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点看法:关于「996」

文 | 阑夕

1、事到如今,其实很多关于「996」的讨论都已失焦,尤其是在劳资双方的代表性表达里,前者将「996」视为职场压迫的象征,不满丧失议价权的处境与地位,而后者把「996」抽象为个人拼搏的要素,赞美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员工品质。两边操着不同的语言争执不下,却是徒有热闹,实则鸡同鸭讲。

2、当然,劳动法层面的「996」缺乏问津,是因为教条总是枯燥而乏味的,毫无情绪上的延展空间,加上真正有意愿施行「996」的公司,但凡HR不是吃白饭的,就会规避劳动仲裁介入的风险,把「996」通过企业文化而非一纸制度的方式推行下去,自古以来,「既要拔掉鹅毛、又不让鹅叫唤」的技能都是流行的。

(若无特制,本文谈论的「996」,也是抽象意义上的,而不是文本意义上的。)

3、马云两次长谈「996」,都在核心论点之外用了篇幅巨大的注释和补充,来弱化角色乃至阶层对立的锋芒,足见民意的汹涌澎湃。只是当老板的万无可能唆使员工享受生活,怎么建立统一战线——也就是强调共同利益——倒是成为一门说话的艺术,决定着立场的偏移指数。

4、资本主义和自由主义共享价值观,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成就了生产力大爆发的今天,雇主和雇员皆有双向挑选的权利,「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条件若是摆在前面,倒也没有多少不妥。当然也可以说,企业要求员工付出是天经地义的,与此同时,员工向企业争取符合付出的待遇,也是理所当然的,有句话说得好,办公室里的一切委屈,都是钱没给够。

5、前段时间,The Information在报道字节跳动(今日头条的公司主体)的组织架构时,记者跑去滴滴出行那边旁敲侧击,想问问有没有字节跳动的前员工可以爆料,结果滴滴给出的答复很是真实:包括我们在内的这些头部互联网公司都很难从字节跳动挖人,因为后者的薪酬「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我也问过不少抱怨「996」的程序员们,除了工作强度的压力之外,他们最为厌恶的,就是公司总是极力避免和员工保持纯洁的金钱关系,而是想方设法的灌输理想主义,把合伙人的头衔下发给每一个人,但又不给合伙人的一毛股份,所谓「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6、相比之下,马云的辩解技巧在于,他可以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拥护「996」背后的奋斗精神,但又把这种主张与阿里的管理要求进行切割,如果工作本身能够提供足够的动力——肯定是会有的——那么「996」就成为了个人选择而非外部强制,为了攀登自我实现的高峰,废寝忘食自然不在话下。然而这里涉及到的概念理解在于,当我们谈论「996」的时候,谈论的究竟是勤奋,还是疲劳?还是说,勤奋和疲劳,就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

7、无论「996」的执行细则如何,选择或是接受它,都意味着同等重量的舍弃必然发生,比如生活的乐趣、家庭的温暖以及身体的活力,在我看来,马云说他后悔因为创办阿里巴巴无暇顾及家庭是真话,说现在的年轻人有机会「996」是一种福报也是真话。真话的本质,是真实,而不是逻辑,就像现在很多妈妈一边狠心把孩子的周末日程排满往各种培训班里送,一边又真切的心疼自己孩子在这么小的时候就不得不开始承受人生的痛苦,竞争世界的游戏规则,就是如此分裂。或者说,马云想要重视他自己的家庭,但不想让阿里巴巴的员工们重视他们的家庭,因为只有后者的运转,才有前者的成立。

8、「新约」里有个故事,大意是一帮商人想要陷害耶稣,说你既是神子,那你给恺撒纳税吗,耶稣拿出一枚银币反问,这纳税的钱是谁铸的,对方回答,说那当然是罗马,于是耶稣用那句著名的话终结了这场不怀好意的谈话:「那就让上帝的归上帝,让恺撒的归凯撒。」如果市场配置能够实现接受「996」的员工投奔鼓励「996」的公司、反对「996」的员工加入无意「996」的公司,那么便会皆大欢喜,但是就像快要过期的酸奶如果和其他在其酸奶放在一条货架上就必然卖不出去的道理一样,在一个长期的买方市场里,不进则退的淘汰只会倒逼提前排队的积极。

9、西方有种先苦后甜的职业管理规划,即在青壮年阶段投入大量心血——可以等同于某种「996」式的付出和回报——借此换来财务积累的超前完成,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卸任退休,在真正「无欲无求」的晚年来临之前,尽情享受生活快乐。而中国学不来这样的风尚,不止是因为经济发展还没有到相应的级别——改革开放才多少年呢——更重要的是,在缺乏系统性的保障机制——比如工会、福利等等——的情况下,疲于奔命的年轻人很容易沦为人肉电池,到了三十多岁被榨干了,然后得到「岗位优化」的处理,把位置腾出来让给下一批年轻人,若是房贷什么的还没清完,提前退休的梦想就成了提前破产。

10、那些反抗「996」的人在另一个场景里,未尝不是赞颂大国崛起奇迹的热血青年,只是国运这种虚无缥缈的大词,落地之后一定是由无数具血肉之躯给鼎力扛起来的,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如今可以在应用层面做到和美国划洋而治,显然不是靠的天赋异禀。就像那个被联合国安排对着各国政要演(bei)讲(song)阐述气候问题有多严重所以人类应该停止追求经济增长的孩子在微博上被嗤笑「何不食肉糜」一样,现在,「何不食肉糜」的人变成了当初的嗤笑者们。

你可能感兴趣的:(几点看法:关于「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