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在争议中前行

↑↑点上面蓝色小字 | 关注↑↑

我们是中科院主管、科学出版社主办,与日本知名科普杂志Newton版权合作的一本综合性科普月刊。

【如需转载,请在后台留下您的公众号,

获得授权后方可转载】


转基因:在争议中前行_第1张图片

新刊预告


基因的改变及转移,在自然界中经常发生,由此产生新的生物性状乃至新的物种。如今,转基因技术是人类通过学习自然过程发明出的一项现代生物技术,它可以使人们有目的地在同一物种内或者不同物种间转移和组合生物体的基因,从而改变原来的性状或者产生新的性状组合。通过这项技术,人们更容易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农作物,也获得了许多过去较难获得的生物制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不可否认,转基因技术已经并正在造福于人类。


从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历史来看,所有重大理论或技术突破往往都伴随着激烈的争论,转基因技术也一样。通过这项技术培育出的转基因作物是人们直接食用的,而食品安全问题正受到公众前所未有的关注。尽管绝大多数从事这项技术的,或者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科学家都声明,现有的转基因作物和产品是安全的,但这并没能打消人们的疑虑。对于转基因,我们还需要了解得更多。在最新一期中,《科学世界》邀请了多位专家学者,一起来讨论在争议中前行的转基因技术。



理性看待转基因


专家学者
转基因:在争议中前行_第2张图片

黄大昉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农业部农作物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转基因农业生物新品种培育”监督评估组成员、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展望未来生物技术的发展,今天的转基因育种研究只能算是刚刚拉开现代农业科技革命的序幕。随着基因科学的不断进步,转基因技术也会像其他高新技术一样,不断创新发展和日臻完善,同时也会进一步向食品、医药、化工、能源、环保、材料等领域拓展,丰富多彩、安全高效的各类转基因产品将会不断涌现。转基因技术,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转基因黄河鲤的漫漫征程


专家学者
转基因:在争议中前行_第3张图片

朱作言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总主编。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协会会长。


经过漫长而严格的审核之后,转基因三文鱼终于在美国上市。而我国自主研发的转基因黄河鲤,似乎距离餐桌还有不短的距离。我国鲤鱼年产量达310万吨,市场对高产优质的品种极为渴求,转基因技术在此中大有可为。转基因黄河鲤有哪些优点,又为何迟迟不得上市?



主要的农业大国都接受转基因作物


专家学者
转基因:在争议中前行_第4张图片

陈晓亚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长。


转基因作物已经在全球诸多国家普遍种植,而我国也是部分转基因作物的主要进口国。世界上其他国家对转基因作物的看法如何,我国转基因研究又有哪些问题?植物次生代谢、植物抗虫和棉花生物学方面的专家陈晓亚院士将解答这些问题。



政府需要考虑科学之外的成本


专家学者
转基因:在争议中前行_第5张图片

寇建平



被访时为农业部科技教育司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与知识产权处处长,现任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副主任,海南省农业厅副厅长,海南省南繁管理局局长。主编的《转基因科普系列丛书》被科技部评为2013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


目前,我国对大豆、玉米、油菜籽等转基因食品的态度是:允许进口作为食品原料加工,但不允许在国内种植。有人将此解读为:“转基因食品可能吃起来问题不大,但是对环境还存在很大的风险”。转基因作物对我国的粮食安全会造成什么影响?在什么情况下能够推广种植呢?农业部科技教育司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与知识产权处寇建平处长给出了这些问题的答案。


被社会接受才是科学的未来


专家学者
转基因:在争议中前行_第6张图片

杨焕明



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理事长与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印度、德国以及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曾为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事务处、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与政府生命伦理委员会等有关工作小组成员,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EMBO)成员。


杨焕明院士认为:针对社会上关于转基因大讨论所提出的问题,科学界的同事们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大众所能接受的科学原理,用科学的数据与实际的例子向大家解释许多人所关心的转基因问题的来龙去脉,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更多精彩内容

敬请期待《科学世界》2016年第2期



你可能感兴趣的:(转基因:在争议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