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在奥斯卡颗粒无收,却阻止不了全世界被两位女主掰弯

文_July


这部电影在奥斯卡颗粒无收,却阻止不了全世界被两位女主掰弯_第1张图片
《卡罗尔》剧照,凯特布兰切特女王范十足


究其本质,《卡罗尔》活脱脱就是一部女版“霸道总裁爱上我”,论离经叛道比不上《阿黛尔的生活》,论凄美深刻也隔着座《断臂山》,但据说光是两位女主角站在那里就能把全世界的姑娘掰弯,而号称“妇女挚友”的导演海因斯不仅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也有透视灵魂的镜头。这也就不奇怪这部颁奖礼都不厚待的电影,有着独特的魅力化为影迷心中那杯名为“醉生梦死”的私酿。


本片描绘了上世纪五十年代两个女人之间的相爱相离、分分合合。虚化了谈“同”色变的时代背景,模糊男权统摄下的抗争,也弱化了两位女主处于自身社会角色的挣扎,将最浓烈的笔墨赋予个体情感的摇摆和流动。片子的格局很小,但最小的视界里藏着她们最大的世界。


卡罗尔一出场,就是强势、自信和优雅,阶级差异产生的优越感和掌控力,让她的“撩妹技能”达到MAX。此时,卡罗尔是特芮丝的测试剂,测试爱的反应,是心跳漏掉了一拍,是心中的拼图被人撬开了一块,是突然被幸福感洗劫一空,是霎时有了铠甲和软肋,还是初见就预感到离别的隐痛……这一切感受,都杂糅在她的眼神和沉默里。


这部电影在奥斯卡颗粒无收,却阻止不了全世界被两位女主掰弯_第2张图片
特芮丝的感情很卑微


好在特芮丝也不是一味被压制的扁平角色,“崇拜深爱又自觉卑微、深深幽怨又不敢造次”的拧巴感情,在卡罗尔这个雕塑般人物被她窥看到的罅隙里自然生灭,促成了她对认同感和存在感的追求。虽然没有反抗时代的社会性意识,但一个女人坦率面对生活,一个女人被点化和成长,就是两个个体旧有世界的摧枯拉朽。


导演大部分的技术性板斧,也都用在了人物心理描写从文本向影像的转化上。真实,看得人心有戚戚。细腻,引发情感共振。诗意,化腐朽为神奇。卡罗尔多次形容特芮丝“像是从宇宙中飞来,我的天使”,特芮丝乘着卡罗尔的车行驶在隧道中,歌曲邈邈然如仙乐,卡罗尔的声线飘忽游离,像是掉入另一个时空。特芮丝的心理和现实割裂,却又水乳交融地交织在一起。沉默里有万千暗涌,推动着身体的潮汐互相应和。这场非常王家卫风格的戏,对应于原著中特芮丝希望“隧道坍塌她们埋葬于此”,除了把细微而难以理解的内心戏演活了,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什么都没有发生,又像是经历过生离死别。


这部电影在奥斯卡颗粒无收,却阻止不了全世界被两位女主掰弯_第3张图片


特芮丝因本能向卡罗尔的魅力臣服,因崇拜向她的气质和人格靠近。两者关系的不对等,造成了特芮丝在这段明恋中割舍不了的暗恋情愫:眼波荡漾却又无从捕捉,深情流转却又似有若无。她第一次感到委屈,因为看到了卡罗尔的气急败坏,仿佛艺术品的裂璺,硌得她在陌生的归程,对着漆黑的车窗怔忡落泪。她那么努力,那么卑微地想抓住一切,然而一觉醒来,身边还是空掉的床,手握的还是空荡荡的听筒,她终于在失去的恐惧中被抛弃了。对于被动的年轻女孩来说,这成了被迫成长的转捩点。


爱中止了,爱的证据不会消失,特芮丝向卡罗尔靠近的进程也没有停止。卡罗尔从测试剂变成了参照系,她重拾自我,有了事业,变得像她一样独立自信,拥有了自己的生活和圈子。两个女性微妙的互相渗透和彼此承袭,从属关系产生了松动,曾经在车窗前默然流泪的特芮丝,转变成了卡罗尔车窗外的风景,眼神里的羁绊在空气里开出了枝枝蔓蔓—小白兔终于成功逆袭了女王。


这部电影在奥斯卡颗粒无收,却阻止不了全世界被两位女主掰弯_第4张图片
电影最后一幕的倒叙与开头呼应


电影的最后一幕以倒叙手法与开头呼应,同样的场景从不同的机位展现,角度的对调使得两者关系的易位倾向更加明显。特芮丝慢慢走向卡罗尔,一步一步踩碎横亘在她们之间的怨怼、怀疑、对抗。言笑晏晏的背景都已经模糊,视野重回两人世界,她的真心和灵魂,裸呈于她面前。穿越人海星尘的深情凝望,仿佛是时间遗漏的秘密,没有人知道,就那一眼,连呼吸都被对方盗走了。太平盛世里最惊心动魄的爱情莫过于此,爱的沧海桑田近乎一场涅槃重生。


特芮丝所象征的美好,一度只能存活在卡罗尔生活以外的真空,远离生活的泥淖,虽不染尘俗却不堪一击,终究只是闲时的余兴,几经情绪的沉浮,她是她最先放掉的筹码。而这段感情真正得以确认的标志,是这份美好成了生命的必需,因为它已经美好到可以驱除生活的不堪、污浊与黑暗。



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欢迎分享到朋友圈。如想取得授权请邮件:[email protected]


这部电影在奥斯卡颗粒无收,却阻止不了全世界被两位女主掰弯_第5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部电影在奥斯卡颗粒无收,却阻止不了全世界被两位女主掰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