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

王光强犹记得,经历汶川地震后,他喝到的第一罐酸奶是在碧桂园凤凰城中英文学校。旧地重游,24岁的他回忆道,“那是我人生中喝过最好喝的酸奶。”


听闻孩子们对这里的酸奶有着特殊的眷恋,碧桂园凤凰城中英文学校的老师马上送了一批到会议室。


坐在王光强旁的朱熙,指着手中的酸奶,对在场的工作人员连说了四声“谢谢”。“虽然说我们那边同样有一样的酸奶,但是在这里喝到的是爱的味道,谢谢你们这么用心。”


2018年10月31日,来自四川省原汶川县桑坪中学的师生代表一行9人来到广东,开启为期4天的“十年情依旧,感恩复课行”汶川县桑坪中学学生再回碧桂园访亲之旅。十年前,经历震后重生,他们与1500多名师生一起,接受碧桂园集团的帮助,在粤复课一年。

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_第1张图片

▲原桑坪中学复课师生回到碧桂园,重温十年前的复课时光。


这是中国历史上初级中学整建制跨省异地复课的第一例,却不是碧桂园在教育扶贫中的第一举。1997年,碧桂园集团创始人杨国强匿名捐资100万元,设立以其母亲命名的仲明大学生助学基金,资助广东19所高校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自此,碧桂园集团在教育扶贫之路上,步履不停。


怀着“树立典范”的初心,与“教育不能等,孩子的未来不能等”的殷切,碧桂园集团兴办学校、创立基金,免费培养贫困学子,带动贫困家庭脱贫致富。在碧桂园旗下的各所学校中,“创办者的话”随处可见:“碧桂园人要为中国的教育事业树立光辉的典范。”


21年来,越来越多渴求知识的孩子把杨国强唤作“杨伯伯”,而碧桂园集团,也成为他们眼里真正“五星级的家”。


重见希望

五邑碧桂园中英文学校小学部三楼的一个教室,是陈代丽曾经生活过的地方。2008年,由于复课人数较多,1500多名师生分3批到达广东,陈代丽是第一批。地震之时,她正读初二。


灾难以不到2分钟的时间,制造了四川灾区近14000名学生记忆中的黑色地带,在轰然倒塌的校舍面前,“那时候想都不敢想自己还能读书。”陈代丽说。

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_第2张图片

▲原桑坪中学复课学生陈代丽与复课时的宿舍老师拥抱。


汶川学生复课困难的消息随着电波传至全国。1800公里外,广东顺德北滘,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在车里的收音机听闻汶川学生复课困难的消息,当即致电一位远在北京的记者,表达自己想要用碧桂园旗下学校的校舍,接收失去校园的师生复课。


2008年6月1日,当大多数人还沉浸于消息中的沉重现实,杨国强直接致函时任广东省委书记,希望能够由自己捐资,接收1500名到2000名师生到广东异地复课。次日即获批示:“善举!充分显示了我省民营企业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碧桂园集团内部,一场争分夺秒的行动已经开始。


“那时候还是放暑假,我们所有老师接到消息后,马上开始准备。置办宿舍床铺、学生日常用品、分配宿舍等,前后一周的时间就已经全部完成。” 说起那段时光,碧桂园凤凰城中英文学校的周老师记忆犹新。


桑坪中学第一批650位师生到达广州火车站,是2008年7月1日清晨5点半。师生们都记得30多个小时的舟车劳顿,与在列车上的惴惴不安,还有抵达广州时,遇上的那场倾盆大雨。


“但是走出站台,出站口停着的一排大巴车上印着‘欢迎桑坪师生到碧桂园复课’、‘向英勇的汶川人民致敬’映入眼帘时,那一瞬间真的是泪流满面。”当时的带队老师王泽文,曾是桑坪中学的一位主任,抵达目的地之前,他的心始终没有放下。甚至连他都不知道,这场旅程的终点,会浇灭孩子们的希望,还是一场重生。


当18台大巴车缓缓驶离广州火车站,每个人在靠背的袋子里,拿出了面包、鸡蛋、矿泉水和牛奶,孩子们总算感受到久违的温暖。“这一瞬间啊,应该说一种被爱、被宠着、被呵护着那种感觉”,王老师说。


最初,1500多名学生分散于碧桂园旗下的三个校区:国华纪念中学、碧桂园实验学校与凤凰城中英文学校,与广东的学生们在一个校园上课。由于地域背景与家庭环境都不相同,刚刚经受过重创,孩子需要更多的心理建设。因此,杨国强决定,在暑假期间改造原本已准备投入招生的江门五邑碧桂园学校,作为桑坪中学在广东复课的校区。

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_第3张图片

▲2008年9月,08-09学年度第一学期开学仪式在广东江门五邑碧桂园复课点举行。


原本计划招收12个班的江门五邑碧桂园学校,如今需要容纳22个班级,以保证桑坪中学的学生能够正常上课。除了教室,所有的空间都要扩建。从7月21日接到通知开始,工作人员几乎24小时加班加点。看似不可能变成可能,8月27日,江门五邑碧桂园学校扩建工程顺利完工。


十年间,一批又一批学生从碧桂园旗下各学校走上社会,开启新的征程。面孔不断更新,很多地方也进行了再造。但在桑坪中学的师生看来,在碧桂园的时光只有短短一年,却是他们永远的家。当王泽文老师与孩子们面对着学校大喊,“十年后,我们回家了!”陈代丽哭了。


“我出生在汶川,却成长在碧桂园。”她说。

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_第4张图片

▲2009年6月,汶川中学重建,原桑坪中学复课师生告别碧桂园,重返家园。


这些经历过风浪,从碧桂园走出去的孩子已然成年。当年在碧桂园接受的心理教育也让孩子们逐渐走出阴霾,碧桂园多次邀请清华学子及心理老师为孩子们进行心理辅导,几乎每天都要拿出半天的时间,带着孩子们唱歌跳舞,让他们在其中得以纾解情绪。


“我今天有机会帮助社会,也要感谢社会,希望大家在这里努力学习,今后有能力的话也回报社会。”正如杨国强在2008年欢迎桑坪中学师生欢迎仪式上所希望的那样,如今,这些孩子里有的投身于创业事业,有的成为大学老师,还有的在四川阿坝州金川县扶贫移民局,专门从事扶贫工作。扶贫先扶智,教育不能等。教育扶贫在孩子心中种下的希望,正在以另一种方式延续。


广州市增城区凤凰城中英文学校校长沈建军在与孩子们重温当年情谊时说:“当我们接到这个任务接待你们来这里复课时,每个人都觉得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我们都缘于情深,坚守碧桂园为了社会,回报社会的理念。”


塑少年智,立少年志

“教育扶贫,授人以渔;一人成才,全家脱贫”,短短十六字,凝聚着碧桂园的教育扶贫理念。“我希望,所有行业、所有岗位的劳动者都有机会接受职业教育,尤其是那些被贫穷困扰的年轻有志者,我们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职业教育,为他们打开成才的大门。”杨国强表示。

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_第5张图片

▲原桑坪中学复课学生王光强向碧桂园集团创始人杨国强表达感激。


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教育是一场润物细无声的漫漫修行,但对于贫困的孩子们来说,却是极为迫切的需求。


位于广东顺德北滘镇的国华纪念中学,建立于2002年9月,校门口镌刻着这样一段话:“我不忍看天地之间仍有可塑之才因贫穷而隐失于草莽,为胸有珠玑者不因贫穷而失学,不因贫穷而失志,方有办学事教之念。”这是一所全免费、纯慈善的全日制寄宿中学,不仅承载着汶川受灾孩子们的记忆,更是很多贫困孩子眼中实现梦想的摇篮。


江西宜春的易园利,就是国华纪念中学的学生。父亲双目失明,母亲严重驼背,丧失劳动能力,生活已经很艰难,更无从提及学费二字。在国华读书,不需要花一分钱,还会收到学校每星期发放的60块零用钱。2017年,易园利的妹妹易慧聪也考入这里,姐妹二人一起为考入名牌大学的目标努力。


“扶贫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表明,不同层次受教育者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水平不同:本科300%、初高中108%、小学43%,人均受教育年限与人均GDP的相关系数为0.562。能否从源头出发,提高贫困群众的综合素质,让上一代人的贫穷止于当代,让下一代人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才是打破贫穷阻碍的重要方式。


受益于碧桂园的“教育精准扶贫”,截至2018年8月25日,国华纪念中学已资助学生2924人,在校学生546人,已毕业2378人,硕士616人,博士97人,出国深造50人。他们中有企业高管、科研专家、国防英雄、学校老师等各行各业人员。碧桂园以创办免费学校、设立教育助学基金等举措,让寒门学子有学可读,以自我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国华纪念中学,只是碧桂园“治愚扶智”发展教育的第一步。2007年与2013年,培训退伍军人的全免费学校国良职业培训学校、中国唯一对贫困生全免费的大学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相继建成,碧桂园在教育精准扶贫的探索中,不断进行新的尝试。


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_第6张图片

▲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


2014年9月,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正式开学,以“产教融合,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塑造学生的意志与恒心。一方面,对专业课教学实行项目化教学改革,推行“现代学徒制”。另一方面,探索毕业实习新模式,逐步建立具有碧桂园特色的高职教育模式。截至目前,学校共招收1888名贫困学子,由碧桂园负责一切教育费用,并发放日常生活补贴。


马世云是碧桂园职业学院工程造价管理的学生,2017年8月17日,拿到录取通知书,这也意味着三年,他可以抛开贫穷的烦恼,潜心学业,为自己甚至家庭的未来打拼。学院不仅免除三年学费,还会提供生活费。那时,他就对父亲说:“三年之后我就能撑起这个家了,让你们过上比较快乐的生活,到时候在那里学了一技之长,有了工作,生活就有了经济来源。”


2017年,碧桂园职业学院的首届290名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9.66%,逾六成获得基层管理或技术骨干岗位,11人月薪过万元,平均工资超过一般本科毕业生。努力使每个贫困劳动力既有一技之长、有业可就,又能稳定脱贫、持续发展,碧桂园正在积极探索,让贫困不再成为孩子“立志”与“谋智”的束缚。


早在1997年,杨国强就成立了“仲明大学生助学基金”,截至目前,获得资助的贫困优秀学子已达9664名。2017年,杨国强、杨惠妍父女又捐款1亿元启动“惠妍教育助学基金”,为广东顺德区内因贫困而上不起学的孩子提供帮助。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所有行业、岗位的劳动者都接受职业教育,尤其是对那些被贫穷困扰的有志青年,良好的职业教育将为他们打开通往成才、成功的大门,阻止贫困在这些家庭的代际传递。” 在2018年递交的“两会”提案中,杨国强如是说,这是他连续递交职业教育扶贫提案的第五年。


少年强则国强

21年来,碧桂园集团及其董事会主席杨国强、副主席杨惠妍为全社会捐款累计超过42亿元。


谈起做公益、做慈善,杨国强常说,“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就像呼吸空气一样正常。如果没有国家和社会的帮助,我不可能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今天,我也要力所能及地帮助所有有需要的人。”


在河北省滦平县两间房中心小学,一到下课,孩子们迅速冲出教室,跑向200米塑胶跑道新操场。2018年9月27日,碧桂园滦平县教育扶贫校园修缮项目竣工典礼刚刚完成,从泥泞的沙场到如今的绿坪,教学设施改造为师生带来了极大便利。


此次碧桂园针对滦平县6所学校的修缮工程于8月4日启动,至9月26日施工全部完成,共修缮古城川小学、安子岭小学、蕨菜沟小学、靳家沟门小学、东营小学和两间房中心小学等6所学校,也是碧桂园在滦平县的第一个大型教育扶贫项目,也是其“星空计划”教育扶贫在河北省落地的第一步。


教育扶贫是碧桂园推进“4+X”扶贫模式中的重要一环,如今,在党建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健康教育扶贫中,碧桂园正在持续探索出一条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的乡村振兴道路。


而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教育无声却有力。正如碧桂园人始终怀着的使命,“希望社会因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


图片来源:碧桂园集团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你可能感兴趣的:(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