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高考经验及其启示

2017年被称为“高考改革元年”,山东省将启动和实施高考综合改革。根据张局长的指示和要求,7月7日至9日,市教育局组织各县市区教育局分管局长、教研室主任、高中名校联盟成员学校校长及新高一级部主任共计22人,对上海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学与管理进行了学习考察。实地参观了上海古美中学、华东师大第二附属中学两所学校,听取了余安敏教授等8个专题报告,学习了上海教享、海风教育的高考信息管理系统、自主招生、综合素质评价、蚂蚁创客等经验。上海市科学顶层设计、科学应对新高考改革的做法以及教育信息化发展,很好解决了我们的一些困惑,打开了我们应对新高考的思路,普遍感到收获颇多、深受启发。

一、上海2017年高考基本情况

上海市坚持立德树人、公平均衡、提高质量、实践创新的总体要求,立足提升学生的文化基础、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以及社会参与,狠抓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规范,利用教育信息化对教学精准化的分析,努力加强教育高水平下的教育公平和教育教学的高质量。

2017年上海高考录取是“两依据、一参考”。其中,

1.高考成绩是语文、数学、外语的三科总分。

2.学业等级考试6选3。高二结束2科、高三再从4科中选1科(参照高校专业要求),高二年级分为教学行政班和选课班,选课班尽可能是固定组合班,混合班占少数,全部学生管理采用“智慧班牌”等办法来考勤、指导学生选课上课。等级考试分合格分40分、等级分30分,等级按照11个等级赋分,等级差3分。

3.综合素质评价。按照上海市下发的7张表,学生填写,有专家对学生逐一面试答辩,要求学生真正参与社会实践和课题研究等,回答与材料符合是综合素质评价打分的依据。

二、专家报告的主要经验

7日下午,先后听取了余教授、张老师等的专题报告,上海教享科技的徐工程师重点对新高考背景下选课走班的教学与管理的应用系统进行了展示。

余教授在《新高考带来的新变化、新格局和政策红利》的报告中,较为详细地向我们介绍了上海新的高考改革方案、改革的新重点、改革的新特点及改革的新对策,对于解开我们山东方案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和新困惑,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当前上海基础教育改革所关注的主要热点:主要集中在以立德树人、公平均衡、提高质量、实践创新为核心内容的新课改,以培养全面发展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和关键能力,以旨在加强学业基础、综合素质评价、个性特色发展的高考新政,以加强教师行为规范、强化学校德育管理为重点的教师专业发展,以注重学生生涯规划、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重点的学生发展研究,及以“互联网+”为背景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让我们从宏观上了解了上海作为全国教育前沿大视野、宽视域。

接着,余教授简单介绍了上海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强调了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设计和实施。特别强调了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方案,这一点我们认为,他们立意高远,落得实在,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综合素质方面,他们充分利用信息平台和大数据,对学生的项目研究、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各方面的活动表现,都在平台上及时呈现,这些过程性的资料,都作为高校对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录取中重要的评判依据。最后,对于应对新高考改革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学习。要好好认真地学习方案,做到全面理解、准确把握;二是研究。要深入研究方案,把高考方案研究透,分析清;三是管理要精细。要强化课程管理、教学管理、分层分类走班管理、实践与项目管理、综合素质评价管理、学生生涯指导管理以及与社会家庭的沟通与管理等。四要坚持系统思维,实行教、考、招联动,进行系统化思考和设计,要把宏观、中观和微观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应对方案;五是在课程建设上,要将学校的课程体系与学生生涯规划指导结合起来,通盘考虑,要将学生个性发展与学校的特色建设结合起来;六是在机制建设上,要强化保障机制,要观念引领、评价跟上、服务保障,要靠措施来落实。

张老师的报告,一方面对上海新高考实施方案及应对策略,作了简要而全面地回顾;另一方面重点介绍了智慧走班解决方案及核心算法设计的做法。从张老师的介绍,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上海一些学校在“6选3”上的不同创新,这些创新策略,都是基于校情、学情而形成的,给我们一行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们充分借助上海教享科技雄厚的技术优势,立足大数据和信息平台,对学生生涯规划指导、专业选择参考、选课、走班、综合素质评价等进行管理和数据分析,资料详实,管理科学,直观、形象、高效,达到了人工难以企及的管理目标高度,是可以直接引进、服务我市高中学校进行选课走班和综合素质评价的一个很好的方案。

三、两处高中的主要经验

1.上海古美高级中学。该校是上海闵行区的一所普通高中,是一所规模很小但很精致的普通高中学校,创建于2007年,占地30亩,680多学生。学校的管理理念是“一切在于人,一切为了人”,倡导一种以积聚力量为核心的“秉承传统,改革创新”的发展策略,依照“整体规划,分项实施,逐步完善,全面提升”的思路,建设“管理科学,校园和谐,特色鲜明,质量过硬”的现代化高中。入学的生源状况在闵行区处于后3位,  自2014年以来,该学校紧紧抓住教育信息化建设,根据普通高中学生的特点,从最简单、最基础的预习、作业辅导和课堂环节入手,用大道至简的方法策略,学校抓管理制度创新,实行校内骨干教师申报评选机制,绩效工资与骨干教师挂钩,使用电子书包和采用信息化教学,鼓励教师制作微课、编写校本教材、要求家长参与学生管理等,近三年高考本科录取率从33%上升到86%,平均年均增长17.7%,高考成绩进入闵行区的优质高中行列。

郑校长给我们做了《技术与教学融合,实施智慧教育》、《新高考背景下的走班选课》两个内容的报告。关于他们的智慧教育,主要介绍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大量深入的调研,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了普通高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学生实现高效学习五个环节的模型,即课前预习—课中带着问题学习—课后作业高质量完成—及时复习巩固—自我诊断及时解决。学校基于上述调研和学习模型,构建了三个系统,即:基于预习的微课系统、服务上课的智慧课堂系统、利于课后的作业辅导系统。为了服务于学生的课前预习,一是组织骨干教师编写校本教材(类似于导学案,也是学生的作业本、教师的备课本,重在强化课前预习和信息反馈);二是精心设计利于教师监控的微课导学内容,在平台上进行发布,学生学习的时间、进度、质量,后台都能提供详细的数据,便于老师、家长及时掌握学生预习的情况。课堂教学中,则是充分利用思维导图,让教师讲清楚,让学生听明白。三是利用电子书包,强化信息反馈,助力教师针对性讲评,对后台数据反映问题集中的教师则重点讲评,通过让学生画思维导图的方式,使学生的思维可视化,让教师直观发现学生的思维障碍点。数字化背景下如何处理作业,郑校长通过平台演示,详细介绍了他们的作业辅导系统,他们的作业辅导,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了“一对一”的作业辅导的个性化。对于出现的典型的错题,他们则实行了每周一进行作业错题考试的办法,保证了作业辅导的效果。二是通过平台,教师和家长能够全面把控作业完成情况和完成质量。

郑校长指出:教育信息化建设,一是学校要构建适合自己的高层次的平台;二是要抓住三个关键,即培训教师,让教师会用、善用,制作微课,制作导学本,录制作业辅导;三是要有相关制度与保障措施。学校最为重视的是骨干教师申报制度和评价制度,对骨干教师在听课、上公开课、参与项目研究、命制试题、微课制作、在线作业辅导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确量化指标,将骨干教师的评审与学校的核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起到了极强的导向作用。在智慧教育和信息化建设上,他的结论是:信息化是工具,是能提高效率的;这个工具如果不能赋予灵魂、使命是无用的,这个灵魂就是课程;制度、机制是实现智慧教育的保障。

关于高中选课走班问题,他们的选考做法是:上海实行“6选3”,在高一高二基础性课程学习,高二完成合格考和地理、生物学科的等级考试,这样到高三就剩下了“4选1”,备考的压力相对不大,学生选课的难度也就大大减小。

选课的过程主要依托平台,利用平台进行管理,学生选课有多次意愿征集和推演,利用选课走班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学生的课程、出勤等全方位和个性化管理。

对于走班,郑校长建议两点:一是能不走的尽量不走;二是关键是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到人,尽量明确学校每个人的责任。这是正确应对的关键。

2.华东师大二附中。该校创建于1958年,是华东师范大学的教育实验基地。  1963年成为上海市重点中学,1978年成为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中学,是经教育部批准有高中理科实验班办学资格的全国四所中学之一,是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上海市科技特色学校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教育革新为发展服务计划联系中心"(APEID)成员单位。目前学校为一校两区(浦东校区和闵行校区)模式,浦东校区占地150亩,总建筑面积52000平方米,学校有中外学生1500人,学校有专任教师133人,15位特级教师。

学校办学的理念是“追求卓越、崇尚创新”,在华东师大二附中洪燕芬校长带领我们一行参观了美丽的校园和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并给我们详细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程、特色活动以及选课走班情况。

该校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育人理念先进。学校创建近60年来,逐渐形成了“追求卓越、崇尚创新”的校园文化精神,长期坚持“以质量立校,以科研兴校,以改革创新发展学校”的办学理念。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按照“追求卓越,培养创造未来的人”的办学思想和“优秀加特长”的目标要求,二附中深入开展全方位教育教学改革,世纪之交在全国首创“首席教师制”,逐步构建了“N个百分百”素质教育育人模式,实现了创建德育金牌学校的梦想。在多年积累的基础上推出了以提升中学国际竞争能力为目标的学校课程,建立了“卓越学院”,不仅大大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二是科技教育创新成果累累。学校高度重视人才科学素养的培养,重视创新品质的提升。据中国科协统计,华东师大二附中在国际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总共获25枚金牌,4枚银牌和1枚铜牌,金牌总数名列全国前茅;学生连续参加国际中学生科学与工程大赛,共荣获20多个奖项位居全国第一,顾宇洲、白雪霏两位同学为此还获得以他们的名字命名小行星的殊荣,学校获评“全国科技教育创新十佳学校”。三是课程建设富有特色。不仅根据学生的特长和潜质,设立了人文综合实验班、科技创新实验班、国际课程班等不同类型的实验班,而且还开设了大量的富有学校特色的课程,如生涯指导、社会实践、大学先修课程、体育竞技、学生领导力、晨晖讲坛、社团活动等,极大丰富了学生活动,极大地开阔了学生视野。尤其是他们的“百分百”已成为学校的品牌,已经由以前的“六个百分百”发展到“N个百分百”,如100%的学生做100个课时的志愿者,100%的学生能做小课题研究,100%的学生选修校本综合课程,100%的学生参与学校社团活动,100%的学生完成100个实验,100%的学生学会游泳、太极拳,100%的学生参加“晨晖”讲座,100%的学生课外精读推荐名著等,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华东师大二附中,的确是我们名校联盟学习的样本。

3.教育科技集团助力教育。上海教享科技、海风教育集团的老总和工程师、讲师,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领域,给我们介绍了在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在“互联网+”平台上,如何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服务,如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如何管理学生的智慧班牌、更加有效的自主招生考试等,使与会者深受触动。特别是大雨中参观了蚂蚁创客空间,使我们见识了年轻、创意、创新和奋斗。

四、上海考察的主要启示

1.课程建设是基础工程。学校的课程建设,永远是学校发展力的重要体现。上海古美中学虽然没有高大上的丰富课程,但他们的课程是基于学情和校情的,是从最基础的微课、作业辅导开始的,而恰恰是这些不起眼的导学本,实现了学校质量的大提升。与古美中学相比,华东师大二附中的课程,更具引领性和国际视野,更具有课程的魅力。但两所学校课程设置的转变不断推动着教师的创新实践与课程研发,课程也像大海一样,使学生可以随时去游泳,让不同类型、不同学力、不同学程的学生都能有所发展、有所提升。

微课的制作的门槛低,通过制作软件和传感器,教师很容易制作,从作业辅导入手逐步延伸到预习课,使学生通过电子书包和纸质校本教材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家长监督学习,错题及时微课答疑辅导,每周一教师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错题再考。尤其是每学期前要求学生在家里自学完成下一学期的内容,课上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能够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不同类型的高中针对生源状况,制作好辅导微课和预习微课,尤其是个性化的微课辅导,能够减少学生参加课外辅导,减少教师的有偿补课的机会。对优等生、后进生都适合。一是每处学校都应该要求骨干教师制作微课和校本课程;二是市县教研室也可组织优秀人员制作典型微课;三是引导家长及时监督学生的课外学习,真正实现家校共育。

2.教育信息化是管理大势。“互联网+教育”,已经显示了信息化的强劲实力。一定程度上说,“得信息化者得天下”并不过分。无论是各方面设施条件都较差的古美中学,还是条件优厚的华东师大二附中,都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在这一点上,古美中学“集有限财力发展信息化,实现弯道超车”的经验,更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教育信息化是管理大势,必须抢抓。

3.选课走班的智慧方略。课程建设与选课走班,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选课走班而已,更不应想办法逃避、变通,更不能被动应付,或者干脆以“不变应万变”。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非常重要,选课走班可以帮助学生学会选择、学会判断、学会规划。我们应对的正确策略应是深入研究,科学设计,审慎实施;应是强化学生生涯规划指导,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结合起来,将当下学习与未来人生规划结合起来,将选课走班与德育课程、德育活动、德育教育结合起来起来,需要丰富的智慧,切实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4.学生学会选择是重点。新高考依然是“高考”,是“同类选择中更高层次上的竞争”。无论是上海市高考综合改革方案,还是多元化录取的方式,无论是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还是各学校丰富课程开设和丰富活动的开展,无不立足于让学生得到全面而有个性发展,无不立足于让所有学生都有所提升和成长,无不是为了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未来。上海市紧紧依托强大的信息化平台和大数据,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新形势、新背景下,对课程、教学、管理、评价的信息化管理,解决了学生综合素质过程性呈现和终结性评价的复杂问题,反过来有效激发了学生参与综合实践等活动的积极性,要让学生要选择中把握自己的未来。

5.联动性、系统化思考“教、考、招”的关系。校长应重视顶层设计,要对教学、考试、招生联动思考,校长抓观念思想的引领,抓课程教学的保障和措施落实。要认真学习研究新高考方案。研究高一后的选课走班,管理更加精细化,对学生生涯规划、个性发展、特长发展,研究课题要跟进,留下资料。重视与社会、家长的沟通。要建设互联网思维,学会分享,打通学校、县域实现之间的界限,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

6.大数据分析方法应成为新的思维方式。教研、管理的基本方法是“循证”。从几位专家的报告中,都体现了用数据说话,他们的问题发现和结论提出,都是基于调研、调查、数据整理分析,这给我们教研部门提供了很好的例证,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方法论。下一步我们的教学研究,应该充分利用大数据,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我们的教学与管理各方面进行诊断,对教学行为的各环节进行“切片”“化验”,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施制的策略和方法,以提升教研工作的科学性和指导的指导性,提高教研工作质量。

7.学习研究吃透新方案是不二选择。高考综合改革的山东新高考方案,目前还没完全定型。我们的任务是及时关注动向,认真深度学习和研究方案,在新高一初期结合各校实际制定切合实际的落实方案和应对措施。要保持前瞻性,综合考虑学校教师数量与质量、教室数量与规模、学生需要与学校实际,统筹教师选聘、大班额治理、校舍改造、学校信息化建设、学校课程建设等,以尽快缩小改革对教学与管理带来的冲击,尽快适应新形势、新高考、新背景下的新要求。

          (强光峰  董茂寅  李玉民)

你可能感兴趣的:(上海新高考经验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