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 iPad Mini 上的读与写

我曾经非常喜爱 iPad 2,即便用了两年多之后,我对它各方面依然几乎没有抱怨,尤其满意它的尺寸重量,甚至宁愿放弃视网膜屏幕,也不愿升级到厚重的三代或四代。所以当我拿到 iPad Air 时,不禁觉得,Air 已经这么小,真的有必要换二代 iPad Mini 吗?

现在我用 Mini 已经两个月。今天我再拿起 Air,又觉得,要这么大干嘛?

事实上 Mini 和 Air 的区别几乎只有尺寸。[*]甚至重量差异在数值上都不大。但实际使用后,这些看似细小的差异会让人惊讶于设计、硬件配置、体验三者之间的微妙关系:账面上的小区别,转换到体验中却是很大的不同。我愿意带着它的场合多了,它更随身。相应地,它的使用场景和 MacBook Pro 之间的交集,比起全尺寸的 iPad,更小了。换句话说,它更能满足智能手机和桌面电脑之间的需求断层。

尺寸变化带来的最直接的感受,就是 Mini 单手握持更舒服,更适合阅读。美中不足是拇指还是得远离屏幕。作为阅读设备,Mini 最自然的比较对象是 Kindle。后者更轻巧、对眼睛更友好。

可是对于“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人,Kindle 远没有办法满足动笔的需要。iPad 不仅能查单词、资料,还能把它们记录下来,穿梭于词典、维基百科、笔记工具之间,而且文内批注能力远非 Kindle 能及。

此外,只有 iPad 才是阅读 PDF 的不二之选。但 Air 屏幕虽够大却不方便握持,一代 Mini 的8寸低分屏又不能清晰显示整页文字。这时二代 Mini 的视网膜屏幕正好是个折衷的方案:虽然用8寸屏幕上显示整页 PDF 时文字会比较小,不过视网膜屏能保证小字也清晰锐利。

对于写作而言,Mini 与 Air 的最大不同,在于肖像模式下双手输入更快了,已经与横幅模式无异,甚至可能还快一点。(顺便说一句,横幅下打字速度似乎也没受到屏幕变小的影响。)因此 Mini 是肖像模式下输入最快的 iOS 设备,8寸屏幕兼顾了虚拟按键面积和双手拇指的灵活。

肖像模式下的快速输入意味着,通过 Mini 可以“手捧书本写作”。这种体验只存在于这个尺寸的设备上。因为再大的设备不适合“捧”,也不适合双手输入。而更小的手机不适合阅览。写作往往是个反复阅读的过程,在很多时候,阅读思考比实际动笔还费时。而“捧着书本着写作”则像是一种“所见即所得”的“实时预览”,让阅读,作为写作流程的一部分,得到了解放。回想用电脑写作的时候,正对屏幕阅览文稿,就像用电脑看小说一样并不舒服。这样,通过“捧着书本写作”,Mini 提供了一种独特而舒适的写作体验。

其他

我的 Smart Cover 几乎曾是 iPad 2 “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在 Mini 上,我发现它没那么必须: Mini,尤其作为读写设备,既不经常站立放置,也不常斜坡放置,因为 Mini 的“手捧输入”取代了很多曾经斜坡放置的场景。而且,单手阅读时,Smart Cover 的额外重量反而累赘。

国行的 Mini 只比港行贵四百多元,却多一年质保,性价比绝不逊于港行。再考虑到货源可靠性,以及没有 Apple Store 城市维修的便利,国行应当是首选。

如果说对作为读写工具的 Mini 还有什么期望的话,我希望它能像传统书本一样皮实,能随便塞进包里,随时拽出来。其实对于现在的 Mini 而言,就只是屏幕别那么怕磨怕摔罢了。

[*]有数据表明 Mini 屏幕的许多指标不如 Air,但这对于我的日常使用,尤其是读写而言,是无法察觉的差异。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二代 iPad Mini 上的读与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