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后,没有做销售,没有考银行、教师、公务员,也没有做新媒体,我去做了茶艺师

很多人的选择好像是从大学毕业那一年开始的,而我从大二就开始神神叨叨,在大一参加社团、学生会、谈恋爱等大学常规项目之后,2011年的夏天,我开始想这四年的时间要换取什么,留到我未来的生活里。

第一件事,我选择放弃微博及新闻客户端,转向rss订阅了很多博客、网站之类的。就一个原因,我想我的时间要消耗在愈久弥坚的内容上,生命期两个礼拜都不足的热点,我耗不起。线上rss订阅的越来越多,而高效的还是杂志上的深度报道,和图书馆里的书。(现在工作所迫,天天追着微博,但这个逃离对我后来的很多思考,我觉得是有益的)

第二件事,开始看很多很多的电影、美剧之类的。觉得那是人家花钱做的,总是些精粹吧,而且它比梦来得更完整,我喜欢睡觉,做梦,总觉得那样在梦里拥有了另一种生活,而影视剧作品对我来说就是很多更稳定的梦。我想在里面吸取很多我的时间、空间、阶级限定,而看不到的东西。

第三件事,开始对自己发问,和聊得来的人,围绕一些虚无的问题讨论很久。我朋友不多,会一起吃饭看电影的极少,而几个我自认为是朋友的人,都是生活中也没有联系太多(各过各的),主要是电话、短信、QQ和散步聊天中讨论出来的。

可能就是这时候,我变得不那么主流、大众。但我也不是学霸,所以也没有符合社会需求太”专业“的东西。我只是养好了自己的”独立思考“。(我也不知道独立思考是不是能概括。)

到了大三,2012年10月,考研,变成了一个选择,出现在我这届。我真的深刻认识到自己专业性的不足,而这一年我虽然还是学渣,但开始多了很多和专业课老师的交流。主动考了第一张也是我大学唯一一张专业科目证书,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证书。

我只是觉得,人力资源是我hr,不做hr,都会在职场里面临的问题。而且我的专业是管理,那逃不掉的需要。而且我感兴趣。当时的我觉得,企业管理、人力资源会变成很重要的企业财富。

之后,我决定了要考研,我想只有大企业才会重视企业管理、人力资源吧。而大企业也需要学历和专业。但我兜兜转转用了一年才下定决心,到了2013年十月,距离2014年初的研究生考试,不足四个月。

结果是,我以为逻辑不错,高数公式都明白,数学不会太差,结果在数学卷子上我写了一篇作文,控诉,”高数只是筛选,不是必要“。也是年轻吧。虽然其他科目都过线很多,但数学,就。

这样的结果是我的性格态度决定的,在我此后的人生里也不断反复。

然后我面临了择业,回到了最初的话题”我的第一份工作“。

第一个问题,在哪。学校所在地,家乡,还是男友的家乡。

我去了学校的招聘会,挑了几个创业公司,一家做2b社交的,一家做家装平台的,一家做农产品平台的。在2014年的山东烟台,我觉得已经是很具发展潜力的几个公司了。而我的面试技巧就是,聊产品和公司发展规划,初生牛犊不怕虎嘛,这样还唬住了这几家公司。

但当时我妈就说必须回南方。我就老老实实放弃了。

第二个问题,毕业分手吗?

其实这个问题我从来没觉得会在我身上发生,双方家庭都满意,当时的男友也是很爱我,很上进,很有梦想。而且他早毕业一年,回他的家乡基础都打好了。

而当时如果我回家,肯定会要面临异地,而他只有一个选择到我家这。

而我不想强迫谁,把自己当做威胁的筹码,但我也不愿意妥协,于是我僵在了学校所在地。

我以为只是一段时间的清醒,缓冲,不让毕业冲昏头脑,所以我选择了”茶艺师“。

这份茶艺师的工作,更接近会所,在深山里,会员制,产品是自己公司的品牌。

所以一方面,场所筛选人群,这是我窥探社会的一个角度,听他们谈天说地,而又因为茶馆在一处文化遗址,大家都装得像样。

另一方面,茶艺和深山也让我平静,淘去毕业的躁动。

而且惊喜的是因为大学学的专业相关营销,还在该产品的品牌上做了很多功课、设想,也获得了老板、投资人的赞赏,以为可以用不多的专业和智慧帮助这个品牌面对市场。

在期待可以以此产品为事业的时候,又用空闲得到了最宝贵的习惯,看书。从此开始,我的爱好变成了看书。(该豆瓣账号看过的书都是毕业后看的。不多,但我很庆幸。)

最终还是空想。具体不多说,但一个人的成长要和一个公司的成长匹配,真的看缘分,和一个人的妥协程度。

写这么长,我只是想说,不要急,第一份工作不要被推着上,虽然傻人也有傻福,但如果一开始主控权就交出去了,以后能决定的只会是越来越少。

而我虽然也没有成什么大器,但我自己很珍惜,这样一步步清醒的决定。为自己负责,也不会有半分懊悔。

现在任职于娱乐圈。在第一份工作之后,就开始了另一段奇异的旅程。

虽然没有飞多高,但还算满足于自己厚实的过程。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不要在意太多,只在意,这一刻一秒,是不是我想要的,是不是值得把时间投资在这。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学毕业后,没有做销售,没有考银行、教师、公务员,也没有做新媒体,我去做了茶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