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爸在凉山修水电站

那些年,我爸在凉山修水电站。在他们所在的村,村里第一条马路是他们修的,为了施工的车能进来;村里最新、最豪华的水泥房是他们修的,是他们的营地;营地旁边唯一的娱乐场所是一个小饭店,他们就是最主要的客人。

我去过那里,还在那些地方度过了一个漫长而无聊,并且每天都伴随着拉肚子的暑假。
所以,当最近一段凉山孤儿背格斗俱乐部收养并参加商业演出的视频在网络上播出。
警方已介入调查“格斗孤儿”事件
让我又回忆起,那些年在凉山的一些见闻。
村里有小学,不小,有操场,可以打篮球和乒乓球。在之前他们豪华营地修好之前,都是住学校里面吃喝。在学校里听得最多的段子就是:老师去家访,求着某个学生和他的家长,来学校上学,免费,通通免费。每次讲到这里,叔叔阿姨就会笑眯眯地问我:“安不安逸?”
村长是村里读书最多的人。
家里的孩子成串。姐姐背上背着弟弟,手上牵着另一个弟弟。大概就是那个时候,我对家里再多一个小孩,心生恐惧吧。
去他家拜访的时候,我爸问我:“要不要在这里体验生活。”我使劲摇头,因为他讲他从不在当地人家吃饭,是因为他们那都是人吃了,然后鸡吃、狗吃、猪吃。。。看着家里、门外悠闲散步的动物们,我深信不疑。
他们刚到村里的一段时间特别艰难。因为这里的人什么都“拿”。
拿电视,但是家里没有电怎么办?当凳子坐也行。
什么样的孩子在父母眼中是好样的、优秀的?会开始往家里面拿东西了,父母就觉得他已经长大了。
我爸说自己是劳碌命。
因为那里的中年男子,总是每逢赶场,就抱一只鸡去卖,卖了就买酒喝。几个人喝得醉醺醺压马路,或者直接躺在路上就睡。
起伏的上山,种了玉米。种子撒下去,就不管了,成熟了能收多少是多少。问他为什么不好好照料、除草浇水?他会说:够了够了。

虽然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但那里是一片不同的世界。从一个方面说,我们都是劳碌命,他们更轻松自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另一个方面说,他们怎么跟上主流社会的价值观。老年人已经不必说,如果能打开那盏灯,只会带给人以痛苦。少年可以去学校里面读书,有多少老师能教给人如何跨越阶层?有多少老师能教给人梦想并教给他实现的方法?有多少老师能教给人刚强的意志,去除父辈们的懒惰?
面对这个事件,有的人会说,让孩子自己选择吧?我在工作学会降低自己犯错几率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做选择,让老板选择。一个如果觉得自己可能一辈子都要打拳的少年,你问他要不要去读书?谁都知道读书是好的。但是之前想好的路,全都没有了,谁来引导?无非是把他真正推入一个无尽的深渊。读书,考不上;想回去练拳,身体已经不行,这辈子可能也就在城市的某个角落打工,然后生一个孩子,毫无希望又比祖辈更痛苦迷茫地过一辈子吧。
据悉,有关部门已经把学龄少年送回了学校,可是送回学校之后呢?
正如同,娜拉走之后呢?

我是大杉,今天只扯淡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些年,我爸在凉山修水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