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无刀锋,却能杀人

《十二公民》——不论影片剧情,不讲演员实力。但在播放的106min里,每一分钟都牵动着笔者的心,让笔者亢奋,让笔者反思。

                                                                                                                                                     ——题记

言无刀锋,却能杀人_第1张图片
十二公民

两名证人,一个物证,加上“专家”推论,媒体炒作,很快将“富二代杀人”这个案子推到了风口浪尖。但是检察院此时却做出存疑不起诉的决定。

由于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政法大学的法学院也就此案例进行了一次“英法美模拟法庭”,就这样,由十二位家长模拟的陪审团(他们的工作各异,有保安,有小商贩,有富商等等),在经过激烈的争吵,假设,爆发,最终对富二代是否有罪做出了全票通过的表决。


对立又如何?不讨论就不该有决定


言无刀锋,却能杀人_第2张图片
第一轮投票
言无刀锋,却能杀人_第3张图片
面对讽刺

“陪审团们”就着不浪费时间,早确定早完事儿的态度进行了投票,第一轮投票是“十一人认为有罪”,剩下的一人没有表决。

不是因为他认为没罪,只是他认为应该从人证到物证,合情合理,没有夹杂着个人情感的情况下表决的。

面对别人的冷嘲热讽,他只是表达的自己的看法“虽然只是随手投的一票,但那就关系到一个人的生死,当你觉得自己只是举手投票的时候,那孩子的心就死了,假设人没罪,怎么办?”

也许在进行这次项讨论之前,这件事情就已经有很明确的结论了。但是如果你仅仅是一名观众,你可以有着和别人一样的想法,你可以跟着别人的步子去八卦,因为没人会在乎你的想法,你的观点。

但是,当你的手中握着的是一条关乎到别人生命的事情的时候,你还能凭借着感觉去做事情么?我们并不是说“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但你必须对自己的决定负责。

一个人不怕没有呼吸的力量,就怕没有思考的能力。所以当人们都涌向一边的时候,你能保持自己的那一份清澈与质疑的头脑,多问一点为何么?


不戴有色眼镜去判断


言无刀锋,却能杀人_第4张图片
背景

对于杀人动机,仅仅是看他是什么人教育出来的就可以么?

他的生父酗酒,入过监狱离过婚,养父是富商。这就让这些身为人父的人开始判断他的杀人动机。

或许就像有位“陪审员”说的仇富心理,当你看见身边的一位商人渐渐地成为了富甲一方的人物,就会想着他是做了什么不法的事情挣了那么多的钱;当你看见一位美女坐上一辆豪车,就判断她是在出卖自己,这是不是更多的来源于“另一面的自己——嫉妒”。

或许不是由于嫌疑人有嫌疑,更多的人关注的是他的身份,因为他是富二代!所以给你一小时去讨论一个富二代的生死,你在意的或许已经不是一条生命,而是一个有钱人就该是杀人犯。这样的判断是不是太武断了?

不管是作为陪审团的人员,还是检察官,还是律师,还是警察,在出来证据的时候,都不该拿自己情绪去判断,因为或许就是由于自己的情绪而影响了判断的正确性。在判断的时候,你的万分之一的失误,就是对当事人百分之百的灾难。


用思维去对已存在的事实,发问


言无刀锋,却能杀人_第5张图片
漏洞

从一开始的不沾边的“臆测”到后来对人证,物证的推敲。

人证:人证的每一句话是否存在疑点?是。确实存在疑点,只是有一部分人愿意去相信疑点,有一部分人没有去质疑过什么是疑点。

物证:物证为什么会出现,物证怎么出现的?怎么去判断物证与嫌疑人的关系?


言无刀锋,却能杀人_第6张图片
怀疑

我们最初就是去怀疑,去怀疑事实的真实性,或许这样很傻,事实就是事实,怎么还会有假?但是没有人会一辈子不说错话,没有人会一辈子不做错事,或许在所谓事实里,就存在了那偶然的所谓的失误。持有怀疑的思考,并不是去胡乱猜想,就是同样的有理有据的,推己及人,又或者是情景假设,这里面又会有多么深刻而没有被挖掘的信息?



言无刀锋,却能杀人_第7张图片
发声


言无刀锋,却能杀人_第8张图片
争吵

喜欢这两句话,因为没有人有权利去决定一个人的生死,在真理面前我们无话可说,但是当证据不足的时候,又或许当明明知道证据存在疑点的时候,能不能放下自己的偏见,放下所谓的已经存在的事实,好好去思考一下。因为宣判了,或者认定了一个无辜的人有罪,那就和杀人凶手有什么区别?

言无刀锋,却能杀人_第9张图片
质疑

质疑不是哗众取宠,质疑只是为了为了得到一个能够说服自己的理由。我们要的是批判性思维。

言无刀锋,却能杀人_第10张图片
真理


言无刀锋,却能杀人_第11张图片
真理

谁都不能随随便便的宣布一个人有罪,除非证据确凿。

因为“罪”,就是他做错了,但要是他没有做,而判断他有罪。谁都没有这个能力。

在生活中,谁都不能随随便便的去判定。就像最近出现的“纱布门事件”,在没有查清楚事件的真实情况下,就开始报道,舆论压力实在太大,等到事实的真相的进一步发展,舆论又在进一步倒向另一方,这有意义么?谁为没有错误的一方负责?道歉就有用么?


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言无刀锋,却能杀人_第12张图片
有区别


言无刀锋,却能杀人_第13张图片
求实

几秒的差别,就存在这很多的疑点。

几秒的差别,就没有作案时间。

几秒的差别,就关乎着一个人的生命。

也许就是几秒,证人之前的口供就会出现误差,就会影响判断结果。小小的误差就是警察在查案时没有注意到的,小小的误差可能就会让无辜者万劫不复,让犯罪者逍遥法外。也许不是专业的陪审团,所以很多事都想不到,但是在生活中,毫厘之差也会导致大的错误。计算机的数据处理,代码的输入,即使是一个小数点的差别,就可能造成不能挽回的错误。


言无刀锋,却能杀人_第14张图片
十二人赞同“无罪”


言无刀锋,却能杀人_第15张图片
真相

随着一步步的推理,一个个曾经“正确”的证据却疑点重重,“陪审团”们也在争吵,撕裂中发泄着自己生活中的艰难,但是事实就是事实,证据就是要你不带着一点的私人情绪去推断的其可靠性,最终,得到一致的答案。


这就是生活。看着似乎与自己很远,但当你真正涉身其中,你的决定关乎的却是真相。

多一点质疑

多一点思考

多一点关心

记着:言无刀锋,却能杀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言无刀锋,却能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