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感

           想写是从今天看到的一篇文章开始的,开篇就颠覆了女文青的偶像师太亦舒形象。如何热烈的草率的 主动的恋爱 分手 生孩子 离开前夫和孩子,轰轰烈烈。儿子在44岁时拍摄部电影,<母亲节>希望母亲能有回应。学生时代看过亦舒的几本书,看得实在不多。那时候还喜欢香港的另外一作家黄碧云,风格完全迥异。钱钟书曾经有过母鸡和鸡蛋论。吃了一个鸡蛋觉得味道好,为什么还要看下蛋的母鸡。其实大多数读者对于作家本身的私生活也没有太多兴趣去了解。只是师太本人个性暴烈和作品中的人物独立个性相去甚远。曾经看过倪匡儿子倪震的一篇文字,当年自家姑姑如何寻找一枚印章而暴打侄子。老蚌生珠得一女极溺爱。问及是否还记得另一孩子,文字有点刻薄倒也不失坦率。抛夫弃子没有任何柔软的原因都需要极大的决绝。

     我们老家方言,管这种脾性,叫“独”,我奶奶在别人眼里这样的独人。她三个儿子,一个女儿,个个经济良好。她独居乡下,逢年过节才走亲戚般去儿子家里一趟,呆个三两天也就迫不及待回自己家。她有时候一颗饼干一瓶牛奶也舍不得给儿孙,她也不要求家人的照顾。她只是“独”,对自己不宽容,对过去无留恋,与自私有别,自私是形容猥琐的贪恋。她就是硬得想块石头一样的老太。

        之前一直纠结于父亲对于奶奶的态度,让91岁的奶奶独居乡下。有时甚至说父亲几句。只是在父亲的身上却又看到奶奶那影子。过年期间和二伯聊了聊,二伯说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吧。奶奶不愿和儿媳们住一起,年轻的时候个性也是极其刚烈。她就是独的个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