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安若
下午看完《敦刻尔克》,还没从压抑中完全缓过来。
作为战争片,没有血肉横飞,没有重型武器,没有一扫光的狂轰滥炸,诺兰只是截取疏散中的片段,在紧迫时间内,通过陆、海、空三方面,一周、一天、一小时三条时间线交叉展现,着重于小人物在绝境中求生的情绪挣扎,突出对人性的刻画。
历史背景:1940年5月25日至6月4日之间,在德国机械化部队的快速攻势下崩溃的英法联军,在位于法国北部、靠近比利时边境的港口小城敦刻尔克,依靠英国海军和民众自发组织的"无敌舰队",进行了代号为"发电机计划"的史上最大规模军事疏散行动,成功挽救了超过338000名英国、法国、比利时官兵的生命。
基于真实历史改编,诺兰把惊悚悬疑战争片拍出文艺片的风格。以默片形式开头,在阴沉萧瑟中进入恐怖情境,那随时可能射来的子弹让人跟着绷紧神经。
镜头跟着步兵汤米(芬恩•怀特海德)切换到海滩,大批等着撤退的士兵,阴暗的天空布满不安。敌机扫射,趴下的士兵如惊弓之鸟,危险过后,庆幸炸弹没炸到自己。
在有获救希望前,人的求生本能与人性的黑暗同时展现,各种抱团,对盟友、不同兵种间的排挤,只为自己能快点安全撤回到英国。
最令人感到绝望的是:拼尽全力上了前来救援的军舰,下一分钟却被敌机击沉被迫跳入海水中,再一次带着希望上舰,又一次被无情抛弃,这种天堂与地狱一线之隔的境地真让人无助到崩溃。
联军的撤退,突显民众的伟大,义无反顾投入到征用救援行动,这也算是最美的逆行。
当一群民用船驶入视眼,指挥官微笑,我不禁眼眶发热,危难关头还是要靠国家,特殊情况下军舰还没小船好用。
特别是月光石号的道森船长一家,道森先生(马克•里朗斯)带着使命感与怜悯心,沉稳又绅士地救了一个又一个人。
帅气的彼得(汤姆•格林•卡尼饰)继承了父亲的英勇善良,对受到心理冲击的飞行员说出善意谎言,突显了人性光辉。
只是可惜了17岁的乔治,懵懂又义无反顾跟随,却在意外中献出年轻的生命。
飞行员柯林斯(杰克•劳登饰)迫降海上后惊险逃生前一刻,让我忍不住跟着感受水中的窒息。
包括士兵们各种水下挣扎的镜头,都让我感觉喘不上气。
英雄机长法雷尔(汤姆•哈迪饰),为了国家,为了尽可能的打击敌机,在燃油不足后放弃跳伞机会,不幸被俘。
汉斯•季默的配乐切合战火,烘托得更惊悚更紧张,贯穿始终的钟表哒哒声,更突出分妙必争的紧迫感,让人悬着的一颗心直到他们回归陆地才安心。
作为撤退士兵,回到故土的他们没有受到奚落、指责,反而获得最真诚的祝福。在这种特殊情况下,能安全撤离就是胜利。
那个在撤退时还能睡过头的士兵,他的心该有多大多迷糊,还好结局是圆满的,这个镜头也为压抑紧张的整体带来一丝轻松幽默。
佩服那个自愿留下救助法国兵的波顿指挥官(肯尼思•布拉纳饰),临危不惧中显现人性的伟大,当然这也是身为英国人的诺兰导演对祖国的敬意,多少带点主旋律。
片中台词深刻:
道森先生说:我这把年纪的人在发动这场战争,凭什么要让年轻的孩子们去送死。
汤米说:生存和公平无关。
丘吉尔发表讲话:战争不是靠撤退取胜的,我们将不惜一切代价保卫领土。
本片不足的地方有:船只太少,海报宣传的40万人员也没完全表现,截取的片段,看不出纪实文字中的规模与震撼。乔治的演员看起来显老,根本不像17岁。
诺兰说,这是一部悬疑片,确实是,不到最后一刻,谁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获救!
令人压抑到窒息的反战电影。战争残酷,愿世界和平!
顺便看看我的其他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