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文萃小学课程指导手记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申宣成
 
 

苏州工业园区文萃小学课程指导手记_第1张图片
美丽开阔的校园


2016年6月14日,我应苏州工业园区文萃小学的邀请,围绕该校体验式积极品质培育课程体系的设计、实施与评价,在该校进行了一天的指导与学习。该校富有创造性的课程开发与实施实践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一天的交流紧张有序,收获满满。

8点30分,我和杨春芳校长、负责教科研的刘洁老师以及该校部分教师听了施丽老师的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主题是生命教育。施老师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教师,她的课堂驾驭能力强,教学富有亲和力。更为重要的是,本节课凸显了该校体验式积极品质教学的核心理念,以四个体验活动贯穿课堂,学生参与度融入度较高。但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种缺憾的艺术。这节课的问题主要有三个:

第一,课堂教学活动多,密度大,导致严重拖堂,超时了15分钟。

第二,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不够,体验活动都是教师领着做,教师说得多,做得多,影响了学生的深度体验,在体验活动中,教师的角色一定要改变,即从教师变为教练,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关于这一点《体验式学习》这本书中有精彩的陈述。在下午评课时,我提出了一种思路,以第一个体验活动为例,教师不妨将四个问题一次性抛出来,而后让学生分组选择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展示。

第三,要关注全体学生尤其是弱势学生。心理健康课尤其要关注生命。


      

 

苏州工业园区文萃小学课程指导手记_第2张图片


下午1点,讨论继续进行。我首先领着大家做了一个“翻手掌”的游戏,而后结合大家的游戏体验点评了该校的课程设计并给予了充分肯定。其中施丽老师从“翻手掌”游戏中得出的“学习需要试错”的感悟与体验课程的理念高度契合。

之后,我结合“教学评的一致性”讲座的PPT,介绍了体验课程评价中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第一,如何利用交流式评价增加学科教学的体验性,其中重点介绍了叫答、候答、理答的艺术。

第二,如何利用表现性评价引领体验性课程的实施。在这一环节,我主要结合语文、数学两个学科的几个具体例子介绍了表现性评价的要素以及它对课程的作用。语文学科介绍的是日本的《生活作文》和美国的作文教学。数学学科主要介绍了美国的一节数学课。在讲述的过程中,我也主要生成了两个新的想法。一是体验课程与其他的课程的核心区别在于后者特别强调学习者要将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实践中去,即学以致用,如美国的作文教学就特别注重发表环节的设计和实施,这是中美写作教学最大的区别。在科尔布的体验教学圈模型中,就强调了应用到具体实践这一个环节。由此,文萃小学体验课程实施的理论应该有两个,即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和科尔布的体验教学圈理论。形成一个教学模型恐怕也应该是该项课题需要完成的成果之一。之后推荐了几本书。

   
苏州工业园区文萃小学课程指导手记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最后,针对该校亟待解决的学期末七色花小公民评价的问题,我和学科组长们进行了深度交流。在一番论证甚至是论辩之后,我建议该校的在评价方面应该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注意证据收集的三种方法——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案例描述,使让不同类型的数据三角互证,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数据的说服力。二是评价要注意化繁为简,要将评价的过程变成学生展示过程和体验过程。三是不要将六大品质与各个学科一一对应。从目前国际普遍关注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来看,也不是说核心素养的每个要素都要体现在每个学科中,而是某个学科只负责其中一个或几个要素。所以建议七色花小公民评价活动要打破学科壁垒,让各学科教师与学生代表、家长联合组成评审小组,由学生提出申请,准备材料,展示答辩,最终确定奖励对象。
      之前学校提供的七色花小公民评价表体现了教师的课程智慧和创造性,其价值在于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检核表,但是这只是一个评价的骨架,还需要学生、家长、教师共同来补充血肉,这些自述和表达既可以为课程实施效果提供证据,也为课题结题提供了丰富有力的数据。


苏州工业园区文萃小学课程指导手记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苏州工业园区文萃小学课程指导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