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的心态-专注

书名:《练习的心态》
作者:托马斯 M.斯特纳


练习的心态-专注_第1张图片
练习的心态.jpg

在上一篇文章《天才假象-每个人都可以是天才》中提到了“心理建设”。今天我们说的内容就和练习需要的“心理建设”有关。简单概括下今天的内容,就是:

练习的心态:专注

专注,是我在读完这本书后,认为“练习的心态”的核心,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本书。

练习的心态是什么样的?

练习的心态是安静的,它将思绪放在当前这一刻,有一种类似于激光的精确焦点和准确度。它服从我们准确的方向定位,集中我们所有的精力,朝着自己确定的方向前进

从上面的定义中,我们就能感受到作者要给我们传达的核心思想——“专注”。“专注”本来应该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但是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专注”变成了一种稀缺的能力。举一个本书之外的例子,昨天和妻子在聊天,说道手机的发展:从原来的单一功能电话,到诺基亚的塞班系统开创的多任务,到现在苹果、安卓系统上推出的分屏功能。手机的发展要求人有更强的多任务处理能力。而现在的社会,信息爆炸,我们在同一时间都在接触大量的信息,多任务处理能力,不仅要求电子设备具备,人也不例外。这个时候,同一时间,只处理一件事儿,似乎变成了一种奢侈。这种奢侈导致现在人们想“单线程”工作,都已经做不到了。

对现代人来说,单线程思考变成了一种奢侈

如何做到专注

既然我们生活在一个“多任务”时代,那么如何做到专注呢?
专注是一种心理状态,那么肯定逃不开“心理建设”。我们要改变自己的认知,改变一些我们在这个社会中已经形成的认知,形成新的认知,完成心理建设。

以过程为导向,不以结果为导向

我们所处的现在社会,不仅是一个多任务的社会,而且是一个快速的以结果为导向的社会。在生活中,我们更多的关注结果,而不是过程。在学校,学生更关注成绩,而不是学习的过程;在职场,员工更关注绩效,而不是如何工作的;
但是这样的“认知”在用于练习时,是有问题的。当我们专注的内容是结果时,我们会“不自觉”的把我们现在所处的境地,与我们的目标进行判断;这种判断是带有主观情绪在里面的,会“消耗”我们的精力。在我们没有实现结果之前的每一秒,我们都能体会到“失败”,而长时间把精力“聚焦”在尚未完成的目标时,会让我们感受到挫折、迷茫、不安、暴躁。同样,当我们在聚焦结果时,我们的注意力一部分在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练习,一部分在我们期待的结果,导致不能专注,必定会影响练习的效果。

聚焦结果,实现结果之前的每一秒,我们都体会到“失败”
聚焦结果,让我们的练习过程不再专注

所以,我们应该“活在当下”,专注于练习的过程。当我们在练习时专注于练习的过程会发现,只要我们在进行练习,就在向前走一小步,就在实现目标。当注意力集中到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并且持续地知道你正在这样做时,你将开始感到平和,精神焕发和游刃有余。这样不仅能充分利用你的精力,不会被无谓的结果消耗;同样也在强化自己实现目标时的心理感觉。

“以过程为导向,不以结果为导向”,不是告诉我们只聚焦在过程上,丝毫不考虑结果,我们需要结果来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那么该怎么做呢?

  • 特定练习前,制定详细内容、目标
  • 开始练习后,只专注练习的内容,忽略目标
  • 练习结束后,查看练习结果,进行纠正

4S方法和DOC方法

这里介绍书中提到的两个方法:
4S方法:

  • 简化(simplify):当你致力于完成某个特定的项目或者从事某向特定的活动时,将他们细分为一些组成部分
  • 细分(small):将总体目标细分成一些较小的部分,以使你能够用适当的专注来实现他们
  • 缩短(short):把任务的时间缩短
  • 放慢(slow):在练习的过程中放慢自己的动作

在这个方法中“简化”和“细分”可以看做是为了达成同一个目的,就是分解结果。把一个“大结果”,分解成若干个“小结果”。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我们更好的专注于过程,体会实现目标的感觉。另外,人的专注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也有必要把“大结果”分解,让我们在一次专注的过程中可以完成一个“小结果”的练习。这也就是第三点缩短所说的,把任务缩短,保证自己可以专注的完成。关于第四点,书上提到了一个悖论。第四点告诉我们在练习过程中,放慢自己的动作,感受整个过程,但是这个时候,会发现我们完成整个练习所用的时间比我们“快”动作完成练习所用的时间更短。这个悖论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回忆下会发现我们都有过“欲速则不达”的经历。说道放慢动作,这里推荐一本书《思考,快与慢》。

DOC方法:

  • 做(do)
  • 观察(observe)
  • 纠正(correct)

这个方法中要特别说明的是“判断”和“纠正”,在作者的描述中,这两个词有着本质的区别。“判断”是包含情绪的,是要消耗精神力量的;而“纠正”是不包含情绪的,是不需要消耗精神力量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DOC方法”中,所有的步骤都是以一种安静、平和的心态完成的,不会产生烦躁、不安等负面情绪。

这里不禁让我想起来NIKE的广告语“just do it!”。原来我以为这句广告语告诉我们不要畏惧,勇敢的去尝试,去做;现在看来可能还有另外一层意思,不要在意结果,只是去做,去感受过程。

控制情绪,做自己的观察者

读完这本书,我认为最好的练习心态就是专注。上文已经说过,随着社会的变化,专注已经变成了一种需要我们练习的能力。那么在练习过程中我们需要一个观察者,时刻监控我们的思绪。

做自己的观察者

这个观察者可谓意义重大,那什么是观察者。举个例子,在和朋友聊天中,正在说话的那个存在,是你的自我,或者个性;在静静观察的那个存在,则是真正的你,观察者。再举个例子,当我进行入门级的冥想练习时,把数数作为集中注意力的方法,这个时候,控制数数的那个存在就是自我;数着数着,我无意识的想到了明天早饭,开始走神儿了,这个意识到自己走神儿的存在就是我的观察者。

每个人都需要观察者,帮助我们控制情绪

举个例子,上文我们提到了“判断”和“纠正”的区别。当我们在练习投球时,什么是判断呢?“自己可真够笨的,这么近都投不进去”!什么是“纠正”呢?“刚才一球力量轻了一些,我们要控制肌肉,用比刚才更大的力量”!当在练习过程中,我们对练习结果和预期结果进行判断时,这个时候我们的观察者要跳出来,让自我静一静,不要做“判断”,而只是“纠正”就可以了。

再来一个例子,很多人是完美主义者,那么在练习时如何看待完美呢?观察者要时刻提醒自我,把“追求完美”当成一种鼓励,促使进步;而不要把它当成一种测量标准。因为我们可以追求完美,但是不能达到完美。当我们把完美当成测量标准时,只能体会到无穷尽的失败。所以观察者要告诉自我,给“完美”下一个新的定义——当我们就缩在当前所处的地位,并且专注于那一刻做得好的事情时,我们就是完美的。

书中作者对“观察者”和“自我”的解读,很想弗洛伊德提出的“本我、自我、超我”的概念。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查查,未来有机会可以读一些弗洛伊德的书……

初学者心态

我们每个人都有过专注的时候。当我们最初开始学习一件事情时,我们都是专注的,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在那一颗正在做那件事情的过程之中。这里简单举个例子:开车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当我们刚开始学习开车时,我们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开车这件事上,心无旁骛;但是当我们熟练掌握开车这项技能后,开车时我们会听广播,和朋友聊天,会想其他的事,就已经不再有那种“初学者心态”了。

总结

总结一下,读完本书,我认为练习的心态就是“专注”。但是“专注”这种我们本来与生俱来的能力,但是被现在的社会“磨灭”了。为了能获得专注,我们需要:

  • 以过程为导向,不以结果为导向
  • 控制情绪,做自己的观察者

最后奉上思维导图,写作时对内容有调整,当整体内容变化不大。好的,今天关于《练习的心态》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对你有帮助_

练习的心态.png

预告下下周的书目《刻意练习》,下周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练习的心态-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