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到不会解决的问题,怎么办?

10月28号,硅谷风险投资人,得到专栏及畅销书作者吴军老师,在得到APP里招募新课程《数学通识50讲》的助教。要求除了对数学的爱好外,关键是要解答一个笔试题,并且用普通人能够理解的方式来进行转述,题目如下:

碰到不会解决的问题,怎么办?_第1张图片

假设一个飞轮,它的质量是100千克,飞轮质量中心在距离旋转轴0.32米的盘面上,转动飞轮的手柄也在这个位置上。 如果,我们用200牛顿的力转这个飞轮,那么请问1秒,2秒和3秒后,飞轮的速度和转过的圈数分别是多少?

1.下意识的判断未必正确

第一眼这个题目似乎是物理题,但既然是数学通识课程,那么需要用到的应该是数学知识,而我的朋友里,谁具有这方面的知识?专业里会学数学的人群,于是我向一位金融行业朋友请教,但对方的回复让我出乎意料。

我居然后知后觉才意识到,这道题不是数学题,而是物理题。

我审题出现问题,那么我认为自己没错,可因为看到外界的信息进而修正自己的看法,这证明我并没有完全理解这个题目,审题不清晰。

2.定义问题,探索本质

(1)这道题的目的是要解决什么问题?找出关键要素

这道题是为了招募新课程《数学通识50讲》的助教,并且助教本身,是为了帮助学习的用户了解数学知识。

对于普罗大众,义务教育体系里的数学、物理是基本教育,但在大学学这两门学科的人群很有限,一门好课程就是要让普通用户也能理解,所以涉及大学物理的概率不高,所以这道题大概率只需要高中的物理基础。

助教的责任,是要让普通用户也能理解这门很硬的课程,并且能够将其类比成普通人能听懂的大白话。

但是作为一个没上研究生与本科的学渣,难道就没有机会吗?

(2)做事情前,别算概率,想办法解决

确定了解决问题只需要高中物理的范围,那么问高中的物理老师,大学的物理系学生都是大概率成功的选择。没想到,之前那位金融系毕业的朋友,居然向物理专业的在校生请求解答,对方直接把公式、概念、如何推导都写在纸上。但为了避免陷入路径依赖,增加多个渠道了解,我联系到一位物理老师以及大学物理系学生。

前者帮助我理清解题思路,而后者的回答则让我措手不及,这道题我做不了。

我就纳闷了,难道大学生也把高中的物理学忘记了吗?但实际上并不是,因为给出的条件不充分。接下来她就提了一些我所不知道的条件。例如:

1.物体是怎么运动,运动模型是什么?是像物体在光滑平面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吗?

2.物体是刚体吗?所谓的刚体,通俗的说就是运动时,物体的形状不会发生改变,我们高中的物理题其实都是默认物体不会产生变化。这就像充满气的轮胎与憋气的轮胎,运动的轨迹肯定不一样。

我听起来就一懵,虽然理论上看,题目不会把条件给的很严谨,但是她提的这个情况代表着科学的专业

(3)如何把解题能够让普通人听懂? 找到容易理解的例子

转述解题思路,并用大白话说明,这才是最难的事情。还是得找关键点,首先自己要理解整个推理过程,而大学在读物理学的朋友,分享了她们解题的十六字心法:概念清楚,规律明了,操作规范,想错很难

解题,就有点像做番茄炒蛋。

概念清楚,明确自己是要做番茄炒蛋,而不是番茄蛋汤,甚至什么麻婆豆腐;并且需要备好番茄与鸡蛋还有调味料。

规律明了,番茄炒蛋怎么做?无非就是把番茄和蛋炒熟了,但是番茄与蛋要煮熟,加多少盐巴,都要换算成多少度的火,煮几分钟,盐巴加几g等等。

操作规范,炒熟番茄和蛋时,不能把火打的太大,也不能盐巴加的多,不能煮的超过时间

想错很难,如果前面三步都完成,那么味道不会太差。

这其实就是目标、方法、行动的诠释,可是,如果连目标都不清楚,那么怎么办,那就需要学会求助。

(4)如何才能更高效的解决问题?学会求助

人生中,大多数的问题是我们无法自己解决,很多事情,都会有更好的解决方法,但是要问对人,储备好人才,要为这些人做好标签,否则你的大脑根本记不住所有人,那么你在微信里搜索数学专业、物理专业,又能有多少人。可你又会说,如果我真的没有认识这样的人,怎么办?

那么,你身边有没有读高中的学生?七亲八戚总会找到,那么通过高中生,去询问高中物理老师,也能成为一种方法。

看上去,是在解一道物理题,但实际上是在检验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意愿。碰到不会解决的问题,这是常态,如果能从身边所有的信息里,找到解决问题的可能性,那么不断向前推动,总是能解决问题。

问题的难,通常是我们自己以为难的限制,限制住了自己。

正如罗斯福总统的名言:我们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

你可能感兴趣的:(碰到不会解决的问题,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