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人能不能不焦虑?

焦虑在百科词条上,指对亲人或者自己生命安全、前途命运等过度担心而产生的一种烦躁型的情绪,其中含着着急、挂念、忧愁、慌张、不安等成分。

焦虑其实是一种特别的情感,个人往往会不知道为什么着急而着急。所以焦虑更多是处于对未来不可预知的担忧。但是这种焦虑本身就是人所产生的,人就不可以不焦虑吗?这个时代就是充斥着焦虑。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互联网的普及程度,无论有什么想要了解或者不懂的事情,只要上个网,查阅一下“如何才能XXX”,一系列的答案展现在眼前。也正因为便利的网络,使得答案轻而易举地获取,相对地就更加引起人们对答案渴求,无止尽地渴求着答案,想办法通过这些答案来使自身变得更加优秀。倾向通俗易懂的观点,不用含杂过多的思考的阅读方式成为了常态,致使碎片化、快餐式的阅读成为了一种潮流。

同时也引起很多自媒体的热潮,出现了很多标题党、爆文,为了追逐着更多的流量与阅读量。《同龄人XXX》、《你还在过着XXX》、《XXX已经输在起跑线》等这样的文章,从从个人层面来说,根本上抓住了群众人性上弱点进行营销,自媒体会把人们的焦虑直接引出,正确的价值观念会使一些人以焦虑为鞭笞,努力地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同时也会产生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念,使得没有目标的人朝着自以为正确的道路发展,使得让没有目标的人更加焦虑。

相反的从社会层面上来说,自媒体并不是贩卖我们的焦虑,因为焦虑一直都在,自媒体文章更多是把这种焦虑放大在社会上了,把以前隐性焦虑变成为了显性焦虑,警示人们焦虑在我们身边,加速了社会的优胜劣汰,提供却是一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警示。

读书、工作、结婚、养育直到死亡,这是人一生要经历的一个过程。这种过程也是人生所要完成的价值模式,然而却把这个价值模式继续细化,要求你在这个时间段要完成某件事情,一旦没有完成某个时期的事情,你就会被人贴上一个标签。

“二十几岁时要完成大学学业”、“三十岁前就一定要结婚”....诸如此类。随之而来是周围人一系列的问题,“今年你应该毕业了吧,你怎么还在读书?”,“你今年够年龄段结婚了,有没有结婚对象,女生就应该在三十岁前结婚”、“别人家的孩子都结婚了,男生在三十岁前结婚心会静很多的”,你就要给人贴上“读书无用论”、“剩女/剩男”的标签。人生要完成的事业,就像你必须在这个特定的年龄段内完成,而标签的贴上也引起你自身的焦虑。

人本身是一种主观性的动物,从认知的主观再到行为上主观,而这种主观就会源自我们自身所见所闻的事物。现在已经无法和我们父母那代,国家可以帮你安排工作,别人是做农活的,你也是做农活的,看上去没有什么多大的区别。现在人与人各方各面存在着差距越来越大,以我们所看到的现象,见识到别人成功了,主观认知上发现自身已经落后别人,主观行为会促使自己做出相同的选择,就会导致一群人一拥而上。久而久之,这种大众的行为成为了无形的规则,把大众的行为上升至普适价值。

能不能不焦虑吗?不能,这个时代是比以往更加焦虑的时代。

焦虑无处不在,现在唯一能做的,设立好自己的目标,通过一个个小目标来完成自身的大目标,做好自身的事情,适当地以焦虑为鞭笞,让自身的变得更加优秀。

你可能感兴趣的:(现在的人能不能不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