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生病的日子

       “放了假,春初的日子松驰下来。”才女林徽因曾这么评价放假的日子。然而,随着爸爸妈妈的先后生病,我的假期生活却不敢有半点松懈。

       爸爸今年八十整,退休多年,常年坚持体育锻炼,身体一直倍棒,走路抬头挺胸,两手自然摆动,速度飞快,平均每天要走两个多小时,一万多步子。此前很少上医院,一直都自理生活,加上有固定收入,为做儿女的省了许多心。除了及时探望、帮忙做力所能及的事,在老人身上,我们费心不多,甚至暗暗窃喜,多亏有爷爷奶奶良好的遗传基因。

       但“年龄不饶人”这话真不假,一向健康的老爸,最近频频感觉胸闷、气短。如果不是发现及时,他自己还打算瞒着家里人,经再三劝说,老人家终于同意去医院了。一经检查,医生马上要求住院并叮嘱不能轻易走动。十多年前,他就被查出有心动过缓的问题,随着年龄的增大,这个问题愈发凸显,并新增了房颤的毛病。医生建议先安装心脏起搏器,解决心动过缓的问题,再药物治疗,抑制房颤的频发。人体植入起搏器,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然而,对于一辈子鲜打针、从未有过手术经历又年届八十的父亲,俨然是一件不寻常的事情,老人家极其排斥,坚决反对做手术。为慎重起见,在做通老人的思想工作后,我们申请转院去兰州,请省城专家为爸爸做心脏植入手术。

       手术安排在我们到兰州入院的第三天早上。一向淡定、开朗、随遇而安的爸爸,在手术前两天,情绪波动起伏较大,这个情况也被大姐无意识中透露给在酒泉家中等待消息的妈妈,妈妈当即决定,她要赶去兰州安慰爸爸。听到妈妈要来兰州,爸爸急忙打通电话,再三阻挠,妈妈不失时机地在电话的另一端开导老伴,为他宽心。也许是妈妈的话起了作用,亦或是老爸自我调节,之后,他变得极为平静。倒是我和大姐,术前一晚,整夜无眠,脑海里推测着各种不可能出现的术后症状,总之,今天看来,纯属胡思乱想。

       彻夜醒着,加上内心担忧,第二天天刚亮,我们急急赶到医院。爸爸静静地坐在病床上,显然是梳洗过了,稀疏的头发仍旧一丝不乱,衣服整整齐齐,看到我们还和往常一样打招呼。按照医院惯例,需要手术的病人本该躺在手术推车上,由护士推进手术室,当护士让老爸躺在车上时,老爸却对护士说:“我自己走吧,你们推着空车下来就行。”护士只好由着他,跟在他身旁,老爸边走边与护士聊天,气氛甚好,前来接应的小护士,看到空着的推车,又看看我们一行几人,竟开口问:“谁是病人?”当搞清情况后,居然笑着说:“从来没见过动手术前这么开朗的老爷爷。”其实,我和大姐知道,老爸是在用这种方式宽慰我们,这是父亲有生以来的第一次手术,又是高龄,我和大姐的担忧焦虑可想而知,估计已经忘记了掩藏,全写在脸上了,爸爸自己未必不紧张,而本该被安慰的他为了缓解我们的压力,充当了现场气氛调解员。电梯从八楼直达一楼,出了电梯右拐,就到了手术室门口,上面写着“心导管室”,两边椅子上已经坐满了等待病人的家属,爸爸神态自若地跟随护士走了进去,原本想拍拍老爸的肩膀、更想给他一个拥抱的我在众目睽睽下,竟然什么都做不出,就那么看着老爸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那一刻,感觉爸爸好弱、好小、好……当自动门关闭之后,我们所能做的也只能是静静地等待。看看椅子上坐着的人们,他们或面露焦躁,或沉静如水,或互相交谈,但每一位家属的内心,则肯定充满了焦灼和期待。进入那扇自动门内的病人,会有什么样的经历?在这个封闭的空间里,都有什么样的故事发生?那些行色匆匆、全副武装的医生和护士,都是一种什么工作状态?老爸的手术会顺利吗?这些问题一个接一个地在我大脑中闪现,闪得我头都晕了,本想出去透透气,却发现脚底下似乎挪不开步子,又不知道手术什么时间结束,就那样在手术室门口定定站着。期间自动门打开又关闭,关住又打开,望眼欲穿在我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那漫长的一个半小时……那难熬的一个半小时……终于在主治医生面带微笑的医嘱中结束了。手术后的爸爸恢复很好,一个星期后就出院了,回到家,一切正常。

       妈妈仅比爸爸小一岁,退休前是一名医生。职业原因加上天生自带的一些洁癖习惯,使得她在家一刻也闲不下来。“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是她每天典型的生活写照。家里总被她收拾得一尘不染,旮旯拐角、门窗边缝都擦得干干净净。因为讲卫生,她做事情的程序总是比较复杂,比如:进家门一定要换拖鞋;买馒头、面条等食物一定要带着自己的食品袋,不能用店家的所谓白色塑料袋;蔬菜水果放进冰箱前,一定要换上超市购买的食品袋,卖菜提来的袋子绝对不能放进冰箱;外出时的杯子、脸盆等,一定要套上自己的袋子才能放置;外面的椅子一定要铺上报纸才可就坐……印象中爸爸年轻时因为不拘泥于这些束缚,曾努力和妈妈抗争过,偶尔吵架也是有的,但现在,我们越来越觉得,爸爸有着良好的卫生习惯,已经被完全妈妈同化了,估计连他自己都不觉得了。

       就是这样一个勤快人,最近却勤快不起来了,病了,也住院了。早搏,引起身体乏困,四肢无力,心律不齐,吃不进饭,人瞬间消瘦不少。分析原因,前面爸爸住院时,劳顿加上担心,她体力有所透支,再加上炎炎夏日,出汗过多,毛孔大开,稍微不慎,电扇凉风进入体内,引发感冒,导致身体不适。原本恢复的平静生活随着老妈的入院又加快了节奏。一项一项入院必做的常规检查,每天输液时的床前陪护,回家后的饮食调节等,成了我们每天生活的重点。庆幸是在假期,我们有大把的时间照顾、陪护老人,一周半后,经主治医生检查,妈妈的身体指标恢复正常,可以出院了,我们顿觉松了一口气。

       妈妈出院还不到一周,爸爸身体又有不适,已经三天了,还是老毛病,明天打算再去医院。冥冥之中,期望只是虚惊一场,期盼老人身体依旧,早日恢复,相信明天会更好!

       原本健康的父母,已霜鬓微白,进入耄耋之年,他们身体先后亮起红灯,也许是给我们的警示吧。希望时间能慢点走,让我们有更多的精力去陪伴他们,和老人一起,细数平淡岁月,尽享天伦之乐。

你可能感兴趣的:(父母生病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