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在的一致,内在的挣扎 《影响力》Chap3.承诺和一致 w13 44-Light 20170427

不知道你是否看过这样的例子,我在吃早餐的时候经常看到那些老人家在讨论今天晚上的六合彩数字,还没下注前,他们都不知道会开哪些数字。而一旦他们下注后,他们对自己所挑的数字能得奖的信心立时大增。甚至还会去劝说身边的人去跟他们买一样的呢。当然,这些数字的得奖概率是一致的,但是当下注者作出选择后,他的头脑里就变得不一样。

人人都有一种言行一致的愿望

我们总是倾向于维护自己的选择,只要确定了选择,我们就会据理力争。而这,就是我们希望我们的言行一致的愿望,因为言行一致的人,让人觉得个性坚强,智力出众。给人以一种稳定、诚实的品质。

书上提到一个很有趣的例子:

一些大型玩具制造商用这种方法来减少季节性购买模式带来的问题。玩具公司的销售旺季是在圣诞节假期之前。那么,他们怎么保住高峰期的销售旺势,同时,又在随后的几个月里维持健康的需求量?

圣诞节前,他们开始在电视上做一些特别玩具的广告,这些广告都很有意思。孩子都想要这样的玩具,缠着父母答应对话节买来送给。而这些玩具公司,他们故意不给商店提供足够的货品。这下子,大部分父母会发现这些玩具早就卖光了,他们只好买其他玩具给孩子充数。过完对话节,公司又开始为前面那些特别的玩具打广告,使得孩子越来越想要,跑去跟父母哭诉,于是当父母的只好痛苦地跑去玩具店履行自己的诺言。

想一想,在这种想要但又得不到的情况下,只会增加孩子越来越高的热情,对产品的期望值也会顺应增加。

而这种营销手段,在小米身上更为明显。

小米手机刚开始时是在网上进行预售,限定了一定的数量,因为价格啊样式啊都比较符合年轻一代的追求,于是还没发售就点燃了全民的热情,买到了就会觉得自己特别赚,比自己拿到一台iphone还要开心,没抢到的,还会有特别大的热情再去研究,希望能再有机会。于是小米这种营销手段就把小米的手机推上了一个高度。

想想,言行一致就是在欲望的下实现的。

言出必行——承诺是关键

书上对于承诺提出了两种策略:

策略1、诱使我们采取某种行动或作出表态,而后通过我们内心保持一致的压力逼我们顺从。

当人可以自己积极、主动、经过一番努力作出自由选择之后,往往他们对于这份承诺就会很看重,而改变也会特别明显。

就像我们经常谈的育儿,如果你用强迫的手段希望孩子去满足我们的期待,往往会得不到想要的效果,因为那是他被迫下做的。而当孩子是自愿去完成某件事情,那么他还会特别珍视事情的后果呢!

就用吃饭举例,如果你一直在那让他快点快点,吃饭好像就成了你的事情,而不是他自愿自主地完成的,他只是为了应付你才会吃完,而且还不能保证他吃饭的过程中会不会玩啊做这做那。而到了孩子看到饭菜后觉得好吃,想快点吃完的话,他们就会自己很开心而且很快地把饭吃完呢!可能还不用你说任何一句话。

所以需要改变的真的是我们的态度吗?或者说我们应该像大公司的营销手段那样,用一种内在动力去让孩子来自主承诺。

策略2、登门槛,以小请求开始,最终要人答应更大请求。

刚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想到上一章讲“互惠原则”里面说的互惠式让步——“拒绝后撤术”:先以大请求开始,拒绝后再提出小的要求。刚好和这个策略的原理相反。

看着我在笔记上写的例子我就笑了,我在书上写我该怎么来利用这个策略呢?

平时我家老公洗碗啊做家务啊总是不太乐意,如果晚上回家和老公说:“你是否希望老婆今晚笑容满面吗?”他当然会说希望啦,然后再提出我的要求——快去洗碗,估计他也会笑了。

但这招估计要不定时换个形式,才能保持新意呢!

策略3、书面宣言

周围的人认为我们怎么样,对我们的自我认知起着十分重要的决定作用。

因为人心内心里有压力要把自我形象调整得与行为一致,另外,人们会按照他人对自己的感知来调整形象。

那么这个策略的有效性,关键点在于以下几点:

1、众目睽睽:公开承诺往往具有持久的效力

把声明公开化,会使得人更加看重自己的观点。但这一点仅仅适用于前后一致的人。

记得我之前在帮慈善会工作时,我们最烦恼的是如何将老板们在公开场合说要捐赠的金额真的落到实处,很多时候慈善会、商会开会,让老板们进行认捐,场面是非常热烈,但到最后真正收到的金额可能并不是太多,即使这些具体金额都刊登于报纸上,效果仍然不是什么明显。

而对于前后一致的人,其实也有好劣之分。

当遇到增加社会公益性之类的话题,例如做义工、募捐,往往作出公开承诺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

而对于部分人,过于强调自己公开的观点,反而使得事情难以成功。书上提到的是陪审团在公开场合说出自己的观点,而我想到的是拆迁过程中的钉子户。其实部分钉子户一开始也是像大家一样有些犹豫,在衡量如何是好,但在后来中他反对了第一次,就越来越看重自己的观点,而使得他并不再去改变。

所以,这个原则还是要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进行运用,否则,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2、额外的努力:为一个承诺付出的努力越多,它对承诺者的影响也就越大。

其实这和我们平时所经历的事情都有共同之处,往往我们经过困难再到达终点,也会觉得这次的收获特别大,因为汗水都渗透在其中了。

但是其实现在的社会好像又有点不同,我想的是高考,以前70年代的人,会特别珍视上大学的机会,他们经过那么久的努力考上大学后,是真的想在大学里有所获得有所收获,所以会特别用功,得到好的效果。而现在考大学的孩子,也是三年的青春时光放在那,你说他们不努力吗,他们也是特别的努力,但是当他们考完高考后,他们会出现撕书的行为,在大学也只是为了混个文凭。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是时代变了?环境变了?还是人的心态变了呢?

那么书上提到的那些特别残忍的例子,在现在是否也已经不再一样了呢?

3、内心的抉择:只有当我们认为外界不存在强大的压力时,我们才会为自己的行为发自内心地负起责任

内心的变化,就特别容易涵盖到所有相关的环境,而且变化发挥的作用特别持久。而营销也好,育儿也好,其实关键点往往在于让其内心真心地变化,感觉到是自己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这个承诺和一致性的力量这么巨大,如何才能拒绝那些利用这些特征的聪明的企业家呢?

书上提到:改变觉悟,尽管保持一致一般而言都是好的,甚至十分关键,我们也必须避免愚蠢的死脑筋。

理性地分析、对待事情,而不仅仅只是站在保持一致的虚假面上,这可能是需要我们的加以时间的观察和付出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外在的一致,内在的挣扎 《影响力》Chap3.承诺和一致 w13 44-Light 2017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