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游戏人生”正名

“游戏人生”在常人眼里是个贬义词,意为把人生当作游戏。通常这个词是对哪些没有远大理想、整日沉浸在声色犬马之中、玩物丧志的纨绔子弟最好总结。在师长眼里,年轻人千万不可“游戏人生”。但我要给这个词翻案、正名。

像玩游戏一样度过人生何尝不可呢?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过玩游戏的人,那种勤勤恳恳、执着专注、废寝忘食、乐此不疲精神,洋溢着满满的正能量,如果把人生中的任何事能以“游戏”的精神来“玩”来“耍”,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功呢?

我有一个当农夫的表哥,已过满花甲之年,他把辛勤劳作叫作“耍事”。别以为他起早贪黑、披星戴月地干活很劳累,其实他很开心。因为他把劳动当成“游戏”来“耍”,这不是一般人能理解,也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这是一种人生境界的升华,能达到此的境界的人,就是再苦再累也觉得很快乐。表哥把劳动当作游戏去“耍”,他不但获得了快乐,而且成了一个“玩”泥巴的“土豪”。

过年走亲访友,经常听到大人们问孩子在学校读书好不好“玩”这个问题。孩子的回答有“好玩”或“不好玩”两种答案。对孩子的回答我作过跟踪调查:回答“好玩”的,基本上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回答“不好玩”的,基本上是学习困难的后进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呢?经过对比研究发现,回答“好玩”的“学生“,他们把学习当作是玩游戏,在学习的“游戏”中找到了快乐,于是自觉求知,废寝忘食、如痴如醉,以致达到难以自拔的快乐学习境界。回答“不好玩”的学生,把学习当作师长布置的“任务”,在学习中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于是敷衍塞责,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以致产生学习恐惧症。前者,把学校当成了“快乐大本营”;后者,把放假当成了“胜利大逃亡。两种不同的态度,造就了两种不同的学习结果。莘莘学子倘能把读书当作一种游戏来“玩“,还有什么知识的高峰不能攀登,还有什么伟大的理想不能实现呢?

如果一位老师懂得寓教于乐的道理,懂得孩子贪“玩”的游戏心理,把枯燥无味的课堂,设计成像《王者荣耀》、《三国杀》等一样的充满悬念、激励、跌宕起伏的游戏,学生在快乐的”游戏”课堂中,不知不觉就学到了知识,教学质量何愁提不高呢?学生在学校读书何愁“不好玩”呢?这就叫做“润物细无声”。

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不懂得“游戏课堂”,照本宣科,用“填鸭式“的方法,向学生输灌知识。久而久之,学生怎能不厌学、弃学呢?怎能不把“封闭式”管理的学校,当成“巴士底狱”呢?

一个家庭主妇,若不能以执着的游戏精神来“游戏厨房”,那她一辈子都是一个”煮”妇,永远成不了”厨师”。有的人做了一辈子的裁缝都不能自主设计服装,究其原因是缺乏积极主动的“游戏”的精神,而是被动地对待自己的工作。

说实话,我不是一个擅长游戏精神的人。只是,一直都很钦佩这类人而已,所以一直以来,我活得很累,成不了“大家”、“大师”。随着人生阅历这本书越来来越厚,我才意识到,其实“游戏人生”是一种高尚境界,一种人生态度,能做到极致是一种极大的成功。我很渴望能够拥有这样一种境界。但是“游戏人生”真不是那么容易能做到的。因此,我们只能以游戏的态度和精神,认真的面对人生中的一切。倘若人人能把自己的事业当作游戏来“玩”来“耍”,还有什么困难是困难呢?还有干什么事情不开心呢?还有什么事业不能成功呢?

愿天下凡夫俗子都能“游戏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游戏人生”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