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个工具到底是什么。
思维导图呢,它的创始人是东尼伯赞先生,他被称为“世界大脑先生”,而思维导图也被称为“大脑的瑞士军刀”,始创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的时候开始走向国际。
首先是新加坡地区中小学推广思维导图,是很多学校的老师必备的素质之一,在教学中去启发学生的思维。
思维导图是以发散性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图形化的思维管理工具。它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简单、高效。应用非常广泛,在业界流行一句话,思维导图不是万能的但可以是万用的。
比如说,分析我们自己的思维,应用于学习、开会、演讲、计划制定、目标管理、反思复盘、文章分析、写作、大部头书籍的阅读等。
今天要讲的思维导图这个工具,和要讲的这个主题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接下来,大家可以听听我在学习使用这个工具的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故事。
跟我一起学习思维导图的很多小伙伴呢,其实都是职场人士,有一个非常大的相似点,绝大部分是女性,也是妈妈。
学习工作带娃做家务,处理各种琐碎一地鸡毛的事情之余,还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一个锻炼思维技能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为了孩子的教育,为了提高自己工作的效率从而更有助于去平衡自己的生活,可能是比较多的原因。
作为职场人,一个妈妈,单纯的用于学习的时间又有多少呢?
所以,当时在学习的时候,很多的小伙伴跟我一样,作业并没有完全按照一定的节奏按时保质保量的去完成,甚至有的时候会觉得,自己的绘画水平这么低,画不好,影响了自己学习的动力,内心会产生很多阻抗,而生活中各种小问题也随时会打乱了我们的生活节奏。
种种因素都在挑战我们的舒适区,走出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那时候的我就现在来看,就很容易陷入到一个一个的具象问题中,而忽视了自己一开始学习目标到底是什么。
好在,当时我们的老师也会对我们有是适当的引导,针对一些比较低能、行动力比较弱的小伙伴们,她当时点拨了几句话,印象真的是比较深刻。她说:“我们为什么愿意拿出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习上呢?”
这种学习一时半会不能产生可见的价值,属于高收益但长半衰期的事情,我们还是拿出了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这里面,为什么呢?
她就让我们来思考。
其实呢,老师也是一直在强调,强化我们进入到社群学习中的目的,当我们走出一个一个具体问题,我们的视野也会稍微抬高一些。
我们为了终身学习的目标,为了做一个学习型的妈妈,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榜样,为了习得这样一个高效的思维启发、开发的工具。
既然目标在这里,我们为什么还会陷入到一个个具体问题当中呢?
无外乎就是当我们真的坚持到最后一秒,觉得下一秒坚持不下去的时候,马上转换想法,拿起手中笔画上几笔。当那种色彩艳丽的线条、图形,甚至是一个个色块出现的时候,大脑已经出现了不一样的感受和反应。
当我每天坚持一幅手绘精品,持续下去,我对目标的体会、坚定性也是越来越强,那个时候的畏难情绪其实是一点点退缩了。
当然,这样改变是缺少不了体验的,体验是最高权威,当体验不断增加,就有那么一天,大概画图到20幅的时候,我突然明白了——图像是我自己大脑中的形象,而不应该是任何其他地方的形象,比如手机相册里的,比如电脑百度出来的,比如别人的图。于是我放下手机,闭上眼睛,觉察我大脑里浮躁出来的东西、颜色、变化,然后大胆把它们画出来,不拘泥于线条是否标准,是否写实,而是自在地呈现我想象到的线条,即使歪歪扭扭,即使太夸张甚至不可能是这样,我也不在乎。
我手写我口,我笔画我图!
很多一开始上手学习思维导图的小伙伴,难点好像并不是在于思维导图的基本技法,更多地是聚焦于不会画画这件事情。所以对于很多小伙伴来说,能够攻克这样一个难题基本上就可以把思维导图这个工具真的拿下了。但真的是这样吗?
事实上,绘画只是你习得一个新的技能的最基础的那个阻碍,这也意味着本质上它是特别容易突破的,在突破的过程中只要加入更多思考,精准地找到可以突破的方法或者途径,克服它不是难题。那么,我们坚持下去的可能性当然大大增加。
我当时的思考是,我只画我大脑里呈现的东西,不管扁的还是圆的,我不画大众审美标尺下那个都认为对的或者美的东西。大家如果看过我的图,应该看得出来,我的插图一点也不精美,但我并不是说一点绘图功夫都不下,而是精准定位,——我不去过于聚焦我绘图方面的不足,毕竟我不想成为画家,我更在意我的思维能力。而更多地去主动发掘我目前绘图方面的优势是什么?
这个优势是我最容易突破的方向,OK,很快我发现,我擅长图像幽默风趣地进行呈现,那我就让它变得再幽默一些,再夸张一些。当然了,有点是我们主观地激活出来的,要经常性肯定自己,自我赞美是进行良性自我建构中跟重要的一个技术。
于是,就很简单了,我可以让一幅图变得更加好玩,线条不会中规中矩,可以把嘴巴画很大很大,头很大很大,身子很小很小,还可以加入一些通感元素,这是我比较擅长的,什么是通感,这里不多讲,希望大家先去体验。
但是,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除了我完全可以摆脱手机百度图片之外,我的右脑部分的想象力打开了。
为什么?
当我们拿到一个话题去画图,脑袋中首先浮现出来的并不是几个汉字,而是一幅画面的时候,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的大脑它在干什么?
如果这个并不是很好想象的话,经常会锻炼身体的小伙伴应该是深有体会的,尤其是以塑型为目的,希望达到一定锻炼程度的小伙伴,应该感受比较深刻。
一开始增强重力训练的时候,由于不适应,肌肉都会有痛感,很不舒服。我们的大脑来拉筋时候体会到的痛点如同肌肉在拉筋当下的痛觉。
老话有,痛则不通,痛则不通。大脑越少主动激活,越觉得接受新知识新技能是痛苦的。
画思维导图的体验增多后,右脑神经被经常性拉伸,其感受性越来越灵敏。
当给我一个主题时候,我不需要非常被动地拿起手机去搜图,而是我的大脑已经在主动建构这样一个画面。
同时我的大脑还会给这样一副画面去补充一些什么呢?比如说色彩、动作、韵律、味道。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想象出我所说的这样一种感受。也就是说,经过大脑持续的,一定程度的拉筋训练之后,想象力变得越来越丰富、灵敏。
对于训练技能这件事情,为什么很多时候坚持不下去,是什么在阻碍我们?是一个个具体问题吗?
小伙伴们刚才听我说完,不知道有没有答案了,你会发现并不是一个一个的问题在阻碍我们,而是浮现在我们大脑中的一个个想法在阻碍我们。它们就是我们的认知。
当然这个认知主要是偏负面的,一些负性的认知看待这件事情,看待我们自己与这件事情之间的关系,这并不利于我们去构建自己与思维导图之间的助益性关系。
想象一下,你如果觉得对它这不会有很大期待,它会给你多大的满足感呢?
就像是我们去欣赏风景,当我们在山脚下的时候,看到的风景更能触动你的心呢?还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爬到山顶之后所见所闻更能震撼人心呢?
当我们不用把眼光聚焦于具体问题,而且看得远一些,慢慢地不焦虑地去持续体验,自然会透过问题看到真正有用的东西。
如何来构建我们的思维格局,思维导图工具或许可以帮到你的忙,为什么?
任何学习一旦要触及到思维的痛点,它真正植入到我们大脑中去,才可能真正地为我们实现价值的兑现。
那我们价值的兑现到底是什么?对于提升我们的职场硬本领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价值除了是金钱,还是一种能力、实力,或者说影响力、领导力,总之是一种力。
你是一个非常高能的个体,能够站得起来,并且走得出去,不仅仅自己觉得厉害,还被周围的人觉得很厉害,那这种情况下你就是一个有价值的个体。
回归到价值兑现的话题上去了,我们学习,不管是通过书本这种间接经验,还是跟随专业的教练去训练,不能仅仅停留于了解、理解层面,停留于把大脑思维的筋给拉开了,我们还要致力于去将我们所学的输送出去,输送于我们的行为中,输送于我们的认知格局中,去实现能力兑价,甚至金钱的兑现。
也并不见得所有的学习都一开始就冲金钱去,也不是说一定得去做到这件事情,如果说你习得了这样一个专业的工具,能够真正地帮你提升效率或者提升工作能力的结果其实也是在兑现价值。
那如何来衡量我们自己的职场能力是否提升了呢?
它就是职场“硬本领”,重在“硬”这个字。
在职场中,我们自身有超长板,可以让我们具有不可取代性。因为我有其他人所没有的技能、能力,而我的超长板确实是长远地服务与我的工作的,所以“价值”必须与“兑现”挂钩。
当我思维导图练习到40幅左右的时候,我的老师突然告诉我说,专业考级赛,你有没有兴趣?
当然老师也是根据我的状态才甩出这样一个问题,回过头来一想,如果放在刚开始起步的时候,老师突然说你要不要去考级,我马上会有什么念头出现?估计很快就会拒绝。
当我绘图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我已经习惯了经常性触碰痛点,习惯了思维拉筋的状态,而且我能站得出来被很多小伙伴们、被老师认可,内心的高光变得越来越多,人也变得越来越自信,很多不合理信念被逐步代替了。
同时,在坚持的过程中我真正开始相信一句话, 就是——坚信坚持的力量。你的时间跟精力在哪里,你的成就就在哪里。你的坚持和努力是可以用眼睛看得到的。
那段时间,我取消了午休,也经常会熬夜。一般情况下使用思维导图,用于提高工作、学习效率啊,用来梳理思路,用来备考等,绘制简图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我画图的其中一个目的可能不太一样,我要参加考级赛,而且要挑战100手绘精品图,所以我是要求自己一定要出精品图的。
这个当然因人而异。
那精品是什么,精品是可以达到鉴赏水平的,当然我不能说我的作品是艺术品,但基本的鉴赏水准肯定是达到了的。为什么我可以拿到了全国最高分,走了出来,跟我自身的要求是有关系。
精品可能包含了大家一眼看上去,让人觉得很夸张、很困难的那些元素。很多的小伙伴会觉得,画这么花里胡哨的东西真的有必要吗?
不知道已经接触过思维导图的小伙伴们你们现在还有这样的疑问吗?
有这样疑问的小伙伴基本是零基础小白,或者说画过几幅思维导图了,但并没很深刻地体会到它的魅力。
如果你认为你是一位手绘思维导图的爱好者,那么你应该更重视你的右脑开发,如果你不愿意接受色彩、图像信息,不使用想象力、韵律等,那我们还训练思维导图这个特殊工具干什么?我们去用概念图、鱼骨图就好了。
区别当然是有的,思维导图更有利于想象力的拓展,开发我们的右脑技能,促进全脑发展。
比如我刚才提到了,当我摆脱手机百度图片的问题,我画图的速度瞬间就提升了,因为右脑提升了的同时也促进了我的左脑的迭代,提取关键词的能力也跟着提速了很多。
我体会过这样一个过程,所以我可以说出这样一种体验,非零基础的小伙伴可以找任意一张图来看看,我所佩的插图是不是与关键词都相关。因为我也看过很多作品,配上去的插图跟关键词是不相关的,甚至是全然没有一张插图的。
另外呢,如果是助力记忆的思维导图,还是需要在图像上面好好下点功夫的,这个当然只需要稍加训练就可以了。
我的硬本领的成长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呢?
首先是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带领学生用思维导图做5分钟课前演讲提纲,考试后用思维导图做分析总结,给优秀作文梳理思路,列作文提纲,复习的时候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点等等,一页纸可以解决大大小小多种类型的学习问题,学生们觉得很有趣,也很好用。
之后很快,我掌握了思维导图这件事情就传开了,去年7月份的时候接到了市级教研员的电话,她说,听说你在研究思维导图啊,那你可不可以给我们全市高中老师做一场讲座啊,就关于思维导图在学科中的应用,好不好?
这对于我来说其实就是价值变现的最好证明了,能够学以致用,被更多的人认可,并被给予机会进行展示,这是思维导图这个工具带来的高光时刻。
当然还有我对一件事情的坚持,回头再看,似乎除了花点时间,除了被别人误解为天天画这样的东西,思维导图带给我的价值是最多的。
有意义学习是具有弥散性的,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复利效应,之后因为思维导图让我站出来的机会接踵而至,用到公开课板书,用到快速记忆,用到人生难题的剖析上去,我都实实在在获利颇丰。
而且,在各种社群学习中,我的笔记都会用到思维导图,一下子就吸引了很多人的眼光,然后有很多人约我做分享,那就去做喽。
很简单,我只要五分钟就可以绘制一副演讲思维导图。看着图演讲,让公开表达这件事情变得非常简单。
不断累积的行动让我对思维导图有了更深的理解,我希望推给更多的人,也希望在教学中真正让学生更多地亲自体验到它的魅力,我也在实践中,有关论文获得了一等奖,也申请了相关课题,承办了线上、线上授课等。
带领更多人体会思维导图的魅力,是我2019年一个小小心愿,希望与你相约,我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