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得到APP《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的课程笔记,在昨天的更新中,如何绘制自己的人生地址(上),我们更新了绘制自己人生地图的上篇,主要的内容是讲人生的前两个阶段,青春期和成年早期,在这两个人生阶段中,我们遇到的人生课题,及如何度过。
人生是一步一个脚印,一个阶段紧连着一个阶段,当我们度过了青春期,确认了身份认同;度过了成年早期,学会爱并建立了职业认同之后,我们的人生也就进入了中年期,这是目前的我所未到达的阶段,未经历,本来很难去讲这些课程笔记,但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发现某些课程内容,在目前还处于成年早期的我,也是适用的,分享出来希望对你也有帮助。
中年期使命:塑造下一代,传承人生经验
中年期又叫成年中期,通常是指从35岁到60岁这一段很长的时期。
不如中年期,人们重新开始对自己的身体感到陌生,这次的陌生不是青春期因为成熟带来的,而是因为衰老。当我们还处于青春期,成年早期时,可能我们从来都不觉得时间是一个问题,我们也总是肆意挥霍着。但从中年期开始,时间变成了问题。人们开始意识到,生命也有限,自己也会衰老死亡。除了身体机能的衰退,另一方面最大的挑战还是生命可能性的丧失。在衰老和死亡的过程中,可能变成了现实,悬念变成了答案。年轻时想做的事情,可能永远做不成了,一些想在一起而没在一起的人可能再也不会再一起了。
有些人可能会把这种可能性的贫乏带来的恐慌,误解为是因为衰老引起的,所以对于变老这件事变得非常抗拒。也有些人开始回忆当年,对年轻人指手画脚,变得俗气、势力、斤斤计较,把生命的成长寄托在钱财,名声这些可见的东西的积累上。但是中年期危机的解决方案,并不是追求这些外在的东西,而是内心的转变。所以也有些人因此开始摆脱了小我的限制,变得更加成熟,更有经验和创造力,他们的人生也逐渐开阔,渐入佳境。在这个阶段,他们和世界,和他人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别人变得不重要,也变得更重要了。变得不重要了,是因为不再那么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评价,相应的,也不再那么在意世俗意义上的规则和成功,他们会更多遵循自己的内心来做决定;变得重要,是因为他们开始关心自我以外的他人,尤其是下一代。他们开始从他人的成长中,获得新的可能性。
之前在课程笔记中说过,人生的前半段是从青春期开始的,那是收集的阶段;而人生的后半段就是分发的阶段了,我们开始把前半生收集的东西分发出去,去关心自我以外的他人,关心我们的下一代。我们会从下一代的繁衍中获得人生意义,获得一种新的可能性。否则,我们的生命就很容易陷入停滞的状态。繁衍是在中年期要完成的发展课题。这种繁衍,既发生在家庭的领域,也发生在工作和社会领域。
繁衍:塑造下一代
繁衍感的本质是我们把自己奉献出去,让自己成为孩子的一部分。有些父母不但没有奉献自己,反而是把孩子拉进来,把孩子变成自己的一部分。这是两种不同形式的爱。前一种的爱,是奉献式的,而后一种的爱,是占有式的。前一种爱,是从孩子的需要出发,承认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真正关心他们。而后一种爱是从自己的需要出发。他们关心的,仍然是关系中的自我。只有前一种奉献式的爱,才会发展出繁衍感。否则,子女关系中就会出现停滞。其实,占有式的爱和青春期的自我中心很像。它都是过度关注自己,而忽略了别人的需要。只不过,中年期所关注的东西,从自我形象,变成了通过孩子来满足“我”的需要。
那么,真正有繁衍感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呢?
首先,需要具备有繁衍感的奉献,会尊重孩子的独立性,这也是尊重自己的独立性。
其次,当你把目光从自己身上移开,去关心孩子的成长时,你的自我看起来削弱了,但同时也增强了。
你失去了一些自我关注,甚至失去了一些满足自己需要和欲望的机会。但同时,你获得了另一种品质,就叫关心。这种关心,会变成自我新的部分。它的对象既可以是孩子,也可以是自己。也就是说,你其实是在通过爱孩子,学习怎么爱自己。所以,在奉献自我的同时,你也在加强自我。这种奉献式的爱是我们克服中年期的发展障碍,走出中年危机的方式。
繁衍不仅在家庭里,还发生在更广阔的工作和社会领域。
繁衍:传承人生经验
繁衍的核心含义,就是我们能够借助这些活动,突破自我的限制。否则就会在衰老的恐惧中陷入停滞。这些活动包括在工作和休闲活动中保持活力、对生活怀有热情和好奇心、积极教导和关爱他人、为社会和他人谋福利等等。
繁衍的形式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种繁衍的形式,是创造性的工作。创造就是通过你的劳动,把某些你之外的东西带到这个世界上来,而一旦它诞生了,它就会独立于你存在。也因为不断把独立于你的新东西带到这个世界上,创造就变成了一种突破自我限制的形式。
第二种繁衍的形式,是传承。年轻的时候获得年长者的帮助,人到中年时开始帮助更年轻的人,这种传承,广泛地发生在工作领域。这种传承,也意味着从年轻时的新手,向中年时的专家的转变。师徒既是一种工作关系,也是一种包含情感的家人关系。传承这种繁衍形式,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种是技术上的,一种是关系上的。这两种传承都包含了某种形式的自我超越,因此都有繁衍的含义。越是重要的技术或者经验,你越有传承的责任。
传承还不仅是技术上和关系上的,还有那些有经验的老人,愿意辅佐年轻人,帮助他们成长,成为他们的榜样和领路人。这是一种带着敬意的担子,它需要你的付出,而你也是在这种付出中,超越了自我。
第三种繁衍的形式,是回报社会的使命感。繁衍也是一种互惠。年轻人在寻找身份认同的阶段,需要一个榜样和领路人,而老年人在面对衰老的时候,也需要一个指导对象帮助他发展繁衍感。年轻人通过被培养、照顾、教导获得了帮助。而年长的医治者,则通过从追随者那里获得子女般的爱、尊重和安慰,而获得帮助。回报社会,无论是何种形式的技术、武功、管理经验,都有超越个人的存在价值。它不该随着你的老去而消失。即使这些经验是你总结的,或者是你在工作中摸索出来的,它们在本质上还是不属于你一个人的,而是属于全人类的。你只是它们的保管人。越是重要的技术或者经验,你越有传承的责任。如果你接受了这样的责任,那你就通过传承超越了自我。
人是有很多限制的,会老去,会死亡,可是,当我们突破了这种自我中心,发展出广泛的繁衍感以后,当我们真正学着关心他人的时候,我们就突破了这种与生俱来的限制,拥有了一种超越衰老和死亡的豁达。
另外,繁衍还是一种互惠。年轻人在寻找身份认同的阶段,需要一个榜样和领路人,而老年人在面对衰老的时候,也需要一个指导对象帮助他发展繁衍感。年轻人和老年人相互需要,这是人类发展出来的,突破自我限制,传承文明的特殊形式。
晚年期使命:整合自己的人生
走过建立身份认同的青春期、建立亲密感和职业认同的成年早期、在繁衍和停滞的矛盾中挣扎的中年期,我们终于到了人生的最后一个阶段——老年期。这时候,我们就要面对最后一个人生课题,对人生的整合。
整合意味着,你能接纳自己唯一的生命周期,并将其作为不得不存在,且不允许有任何替代的事物。无论你一生是否顺利,经历了哪些快乐和痛苦,你都把它作为一段独特的经历接纳下来了。你能接纳自己的生命是完整的、独一无二的。而如果不能完成整合,个体就会感到生命苦短,因为还有很多事没有来得及完成。在我们这短暂的一生,我们永远会错失一些人一些事,也会收获一些新的东西,遇见新的人,在我们选择新事物的同时,也是在与旧事物告别。
在自我发展的可能性和生命的有限性之间存在着一种永恒的张力,这种张力永远都需要你做出自己的选择。通过选择,某些可能就变成了现实,也有些可能性会离我们渐行渐远。通过选择,我们每个人都在编写着关于自我发展的独特的人生故事。就像在试卷上写下最后一个答案,给出一个满意的答案,就是我们整合人生的过程。
这里的整合有两种含义。
第一种含义,是回顾自己的人生,并找出一种意义来源。
斯多葛派哲学家塞内卡有句名言,只有当死亡来临的时候,你过去的所作所为,才显示出它们的意义。
能否顺利整合自己的人生,跟我们前面是否顺利完成了人生的课题,尤其是否获得了繁衍感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你在成年期找到了足够的繁衍感,你不会那么害怕死亡。因为你知道,你关心的下一代,你自己创立的事业,那些你爱的、把生命寄托在上面的东西,都还会继续。
整合的第二种含义,就是把自己纳入到更大的人类群体中,把自己看作是某种人类演化进程的一部分。
自然以超越自我的方式演化,而我们只不过是这个宏大剧目中的一环。这个剧目,在我们出生之前早已开始,在我们离开之后,也还会继续。我们的去世就像一滴水放入大海,你可以说它消失了,也可以说它获得了另一种形式的生存。就像佛教所说的,人痛苦的根源,是把“自我”看作是一个实在的东西,因此产生了对自我的执着,觉得自己的快乐痛苦需要欲望都是重要的。
我们前面所讲的人生发展阶段,也是一个走向“无我”的过程。只不过这个“无我”不是通过打坐冥想这样的方式来实现的,而是通过不断扩大自我的社交半径,通过建立亲密关系、投入职业、关心下一代,通过把自己交付出去来实现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人生每个阶段最大的难题,就是克服各种形式的自我中心主义。生活教会我们放手和舍弃。而人生发展的最后一个课题——整合,就是要克服最后一个自我中心主义,对“自我”本身的执着,也就是对生命的执着。
斯多葛的生活哲学中有一个“向死而生”的概念,永远把今天当成生命的最后一天,做好当下的每一天。可能现在我们的年纪还小,我们的生活可能正陷入某个难题困扰。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我们已经垂垂老矣了。我们现在怎么做,怎么选择,到老的时候,你才可以骄傲地说,我不后悔呢?
纵使落日转瞬即逝,也无法消解它那刻的美。如果说,生命的有限性有什么用处的话,也许就是让你意识到,你所在的每一刻,都那么美丽。
至此,《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的全部课程内容分享完毕,感谢这段时间,每个阅读到这篇文章的你的陪伴,谢谢,衷心祝福你也能走出自己的自我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