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kedHashMap 的实现原理(分享)

LinkedHashMap 的实现原理

LinkedHashMap 概述

HashMap 是无序的,HashMap 在 put 的时候是根据 key 的 hashcode 进行 hash 然后放入对应的地方。所以在按照一定顺序 put 进 HashMap 中,然后遍历出 HashMap 的顺序跟 put 的顺序不同(除非在 put 的时候 key 已经按照 hashcode 排序号了,这种几率非常小)

JAVA 在 JDK1.4 以后提供了 LinkedHashMap 来帮助我们实现了有序的 HashMap!

LinkedHashMap 是 HashMap 的一个子类,它保留插入的顺序,如果需要输出的顺序和输入时的相同,那么就选用 LinkedHashMap。

LinkedHashMap 是 Map 接口的哈希表和链接列表实现,具有可预知的迭代顺序。此实现提供所有可选的映射操作,并允许使用 null 值和 null 键。此类不保证映射的顺序,特别是它不保证该顺序恒久不变。

LinkedHashMap 实现与 HashMap 的不同之处在于,LinkedHashMap 维护着一个运行于所有条目的双重链接列表。此链接列表定义了迭代顺序,该迭代顺序可以是插入顺序或者是访问顺序。

注意,此实现不是同步的。如果多个线程同时访问链接的哈希映射,而其中至少一个线程从结构上修改了该映射,则它必须保持外部同步。

根据链表中元素的顺序可以分为:按插入顺序的链表,和按访问顺序(调用 get 方法)的链表。默认是按插入顺序排序,如果指定按访问顺序排序,那么调用get方法后,会将这次访问的元素移至链表尾部,不断访问可以形成按访问顺序排序的链表。

小 Demo

我在最开始学习 LinkedHashMap 的时候,看到访问顺序、插入顺序等等,有点晕了,随着后续的学习才慢慢懂得其中原理,所以我会先在进行做几个 demo 来演示一下 LinkedHashMap 的使用。看懂了其效果,然后再来研究其原理。

HashMap

看下面这个代码: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ap map = new HashMap();

    map.put("apple", "苹果");

    map.put("watermelon", "西瓜");

    map.put("banana", "香蕉");

    map.put("peach", "桃子");

    Iterator iter = map.entrySet().iterator();

    while (iter.hasNext()) {

        Map.Entry entry = (Map.Entry) iter.next();

        System.out.println(entry.getKey() + "=" + entry.getValue());

    }

}

一个比较简单的测试 HashMap 的代码,通过控制台的输出,我们可以看到 HashMap 是没有顺序的。

banana=香蕉

apple=苹果

peach=桃子

watermelon=西瓜

LinkedHashMap

我们现在将 map 的实现换成 LinkedHashMap,其他代码不变:Map map = new LinkedHashMap();

看一下控制台的输出:

apple=苹果

watermelon=西瓜

banana=香蕉

peach=桃子

我们可以看到,其输出顺序是完成按照插入顺序的!也就是我们上面所说的保留了插入的顺序。我们不是在上面还提到过其可以按照访问顺序进行排序么?好的,我们还是通过一个例子来验证一下: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ap map = new LinkedHashMap(16,0.75f,true);

    map.put("apple", "苹果");

    map.put("watermelon", "西瓜");

    map.put("banana", "香蕉");

    map.put("peach", "桃子");

    map.get("banana");

    map.get("apple");

    Iterator iter = map.entrySet().iterator();

    while (iter.hasNext()) {

        Map.Entry entry = (Map.Entry) iter.next();

        System.out.println(entry.getKey() + "=" + entry.getValue());

    }

}

代码与之前的都差不多,但我们多了两行代码,并且初始化 LinkedHashMap 的时候,用的构造函数也不相同,看一下控制台的输出结果:

watermelon=西瓜

peach=桃子

banana=香蕉

apple=苹果

这也就是我们之前提到过的,LinkedHashMap 可以选择按照访问顺序进行排序。

LinkedHashMap 的实现

对于 LinkedHashMap 而言,它继承与 HashMap(public class LinkedHashMap extends HashMap implements Map)、底层使用哈希表与双向链表来保存所有元素。其基本操作与父类 HashMap 相似,它通过重写父类相关的方法,来实现自己的链接列表特性。下面我们来分析 LinkedHashMap 的源代码:

成员变量

LinkedHashMap 采用的 hash 算法和 HashMap 相同,但是它重新定义了数组中保存的元素 Entry,该 Entry 除了保存当前对象的引用外,还保存了其上一个元素 before 和下一个元素 after 的引用,从而在哈希表的基础上又构成了双向链接列表。看源代码:

/**

* The iteration ordering method for this linked hash map: true

* for access-order, false for insertion-order.

* 如果为true,则按照访问顺序;如果为false,则按照插入顺序。

*/

private final boolean accessOrder;

/**

* 双向链表的表头元素。

*/

private transient Entry header;

/**

* LinkedHashMap的Entry元素。

* 继承HashMap的Entry元素,又保存了其上一个元素before和下一个元素after的引用。

*/

private static class Entry extends HashMap.Entry {

    Entry before, after;

    ……

}

LinkedHashMap 中的 Entry 集成与 HashMap 的 Entry,但是其增加了 before 和 after 的引用,指的是上一个元素和下一个元素的引用。

初始化

通过源代码可以看出,在 LinkedHashMap 的构造方法中,实际调用了父类 HashMap 的相关构造方法来构造一个底层存放的 table 数组,但额外可以增加 accessOrder 这个参数,如果不设置,默认为 false,代表按照插入顺序进行迭代;当然可以显式设置为 true,代表以访问顺序进行迭代。如:

public LinkedHashMap(int initialCapacity, float loadFactor,boolean accessOrder) {

    super(initialCapacity, loadFactor);

    this.accessOrder = accessOrder;

}

我们已经知道 LinkedHashMap 的 Entry 元素继承 HashMap 的 Entry,提供了双向链表的功能。在上述 HashMap 的构造器中,最后会调用 init() 方法,进行相关的初始化,这个方法在 HashMap 的实现中并无意义,只是提供给子类实现相关的初始化调用。

但在 LinkedHashMap 重写了 init() 方法,在调用父类的构造方法完成构造后,进一步实现了对其元素 Entry 的初始化操作。

/**

* Called by superclass constructors and pseudoconstructors (clone,

* readObject) before any entries are inserted into the map.  Initializes

* the chain.

*/

@Override

void init() {

  header = new Entry<>(-1, null, null, null);

  header.before = header.after = header;

}

存储

LinkedHashMap 并未重写父类 HashMap 的 put 方法,而是重写了父类 HashMap 的 put 方法调用的子方法void recordAccess(HashMap m) ,void addEntry(int hash, K key, V value, int bucketIndex) 和void createEntry(int hash, K key, V value, int bucketIndex),提供了自己特有的双向链接列表的实现。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讲解了HashMap的put方法,我们在这里重新贴一下 HashMap 的 put 方法的源代码:

HashMap.put:

public V put(K key, V value) {

        if (key == null)

            return putForNullKey(value);

        int hash = hash(key);

        int i = indexFor(hash, table.length);

        for (Entry e = table[i]; e != null; e = e.next) {

            Object k;

            if (e.hash == hash && ((k = e.key) == key || key.equals(k))) {

                V oldValue = e.value;

                e.value = value;

                e.recordAccess(this);

                return oldValue;

            }

        }

        modCount++;

        addEntry(hash, key, value, i);

        return null;

}

重写方法:

void recordAccess(HashMap m) {

    LinkedHashMap lm = (LinkedHashMap)m;

    if (lm.accessOrder) {

        lm.modCount++;

        remove();

        addBefore(lm.header);

        }

}

void addEntry(int hash, K key, V value, int bucketIndex) {

    // 调用create方法,将新元素以双向链表的的形式加入到映射中。

    createEntry(hash, key, value, bucketIndex);

    // 删除最近最少使用元素的策略定义

    Entry eldest = header.after;

    if (removeEldestEntry(eldest)) {

        removeEntryForKey(eldest.key);

    } else {

        if (size >= threshold)

            resize(2 * table.length);

    }

}

void createEntry(int hash, K key, V value, int bucketIndex) {

    HashMap.Entry old = table[bucketIndex];

    Entry e = new Entry(hash, key, value, old);

    table[bucketIndex] = e;

    // 调用元素的addBrefore方法,将元素加入到哈希、双向链接列表。 

    e.addBefore(header);

    size++;

}

private void addBefore(Entry existingEntry) {

    after  = existingEntry;

    before = existingEntry.before;

    before.after = this;

    after.before = this;

}

读取

LinkedHashMap 重写了父类 HashMap 的 get 方法,实际在调用父类 getEntry() 方法取得查找的元素后,再判断当排序模式 accessOrder 为 true 时,记录访问顺序,将最新访问的元素添加到双向链表的表头,并从原来的位置删除。由于的链表的增加、删除操作是常量级的,故并不会带来性能的损失。

public V get(Object key) {

    // 调用父类HashMap的getEntry()方法,取得要查找的元素。

    Entry e = (Entry)getEntry(key);

    if (e == null)

        return null;

    // 记录访问顺序。

    e.recordAccess(this);

    return e.value;

}

void recordAccess(HashMap m) {

    LinkedHashMap lm = (LinkedHashMap)m;

    // 如果定义了LinkedHashMap的迭代顺序为访问顺序,

    // 则删除以前位置上的元素,并将最新访问的元素添加到链表表头。 

    if (lm.accessOrder) {

        lm.modCount++;

        remove();

        addBefore(lm.header);

    }

}

/**

* Removes this entry from the linked list.

*/

private void remove() {

    before.after = after;

    after.before = before;

}

/**clear链表,设置header为初始状态*/

public void clear() {

super.clear();

header.before = header.after = header;

}

排序模式

LinkedHashMap 定义了排序模式 accessOrder,该属性为 boolean 型变量,对于访问顺序,为 true;对于插入顺序,则为 false。一般情况下,不必指定排序模式,其迭代顺序即为默认为插入顺序。

这些构造方法都会默认指定排序模式为插入顺序。如果你想构造一个 LinkedHashMap,并打算按从近期访问最少到近期访问最多的顺序(即访问顺序)来保存元素,那么请使用下面的构造方法构造 LinkedHashMap:public LinkedHashMap(int initialCapacity, float loadFactor, boolean accessOrder)

该哈希映射的迭代顺序就是最后访问其条目的顺序,这种映射很适合构建 LRU 缓存。LinkedHashMap 提供了 removeEldestEntry(Map.Entry eldest) 方法。该方法可以提供在每次添加新条目时移除最旧条目的实现程序,默认返回 false,这样,此映射的行为将类似于正常映射,即永远不能移除最旧的元素。

我们会在后面的文章中详细介绍关于如何用 LinkedHashMap 构建 LRU 缓存。

总结

其实 LinkedHashMap 几乎和 HashMap 一样:从技术上来说,不同的是它定义了一个 Entry header,这个 header 不是放在 Table 里,它是额外独立出来的。LinkedHashMap 通过继承 hashMap 中的 Entry,并添加两个属性 Entry before,after,和 header 结合起来组成一个双向链表,来实现按插入顺序或访问顺序排序。

在写关于 LinkedHashMap 的过程中,记起来之前面试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问题,也是问我 Map 的哪种实现可以做到按照插入顺序进行迭代?当时脑子是突然短路的,但现在想想,也只能怪自己对这个知识点还是掌握的不够扎实,所以又从头认真的把代码看了一遍。

不过,我的建议是,大家首先首先需要记住的是:LinkedHashMap 能够做到按照插入顺序或者访问顺序进行迭代,这样在我们以后的开发中遇到相似的问题,才能想到用 LinkedHashMap 来解决,否则就算对其内部结构非常了解,不去使用也是没有什么用的。

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应用。

出处:http://wiki.jikexueyuan.com/project/java-collection/linkedhashmap.html

你可能感兴趣的:(LinkedHashMap 的实现原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