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三天内两位新华社记者突然离世,他走时外套还搭在椅背上

痛心!三天内两位新华社记者突然离世,他走时外套还搭在椅背上_第1张图片


3天内,2位新华社记者离世。


11月20日,新华社国际新闻编辑部专特稿专线新闻采编中心主任徐勇在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不幸去世。


11月22日,新华社江西分社图片总监宋振平同样未到退休年龄因病离世


明天和意外,你永远不知道哪一个先来。


徐勇走时,一张照片在同事间刷屏: 他的 黑色外套还搭在椅背上,但他永远走了,再也不能回来。
痛心!三天内两位新华社记者突然离世,他走时外套还搭在椅背上_第2张图片
很多同事缅怀徐勇,他做事认真、严厉,让人不得不服。
徐勇对于稿件要求很高。他说: “不要色彩,形容词是色彩,评价也是色彩,色彩会失真,伴随日月、角度和心情而失真,唯有轮廓,刻骨铭心。
这样的风格,锻炼了很多新华社的年轻人。他们写的国际新闻,普遍洗练,干净,一目了然。
像他这样拼、这样资历还写一些小稿件的人,真的不多。


痛心!三天内两位新华社记者突然离世,他走时外套还搭在椅背上_第3张图片


同事眼中,他头发灰白,下巴刀削一样锐利,弓着腰,身板精瘦,看人时总带着一种洞察和批判。他还帅,帅得那么凌厉、尖锐,忧郁中带着一丝不容置喙的权威


他才56岁,还远没有到退休年龄。 那么帅那么年轻的人,也渐渐地老了。



而在徐勇离世三天内,又一位新华社记者突然走了。11月22日傍晚,新华社江西分社图片总监宋振平因病离世。


痛心!三天内两位新华社记者突然离世,他走时外套还搭在椅背上_第4张图片
宋振平今年3月的文章《情倾梦里老家 定格醉美乡村》文中,写道:


我是新华社记者,采访报道对象范围遍及全国。但在25年的时间里,我到一个县调研采访了将近200次。这意味着,25年来,我平均每个月几乎有超过60%的概率是在这个县里。那里,是我的“梦里老家”,是我呼吸新闻空气、焕发工作激情、挥洒青春汗水的地方。那个地方也就是中国最美的乡村——江西婺源,也就是人文鼎盛、油菜花飘香、烟云醉人、茶醇诱客、珍珠山屹立不倒的地方……

这篇婺源文章中,配了很多他拍摄的美图。


痛心!三天内两位新华社记者突然离世,他走时外套还搭在椅背上_第5张图片 痛心!三天内两位新华社记者突然离世,他走时外套还搭在椅背上_第6张图片 痛心!三天内两位新华社记者突然离世,他走时外套还搭在椅背上_第7张图片 痛心!三天内两位新华社记者突然离世,他走时外套还搭在椅背上_第8张图片


三天内,两位新华社记者离世,令人惋惜。

11月22日,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办公室向新华通讯社办公厅发去慰问信,向不幸因公突发疾病去世的国际新闻编辑部专特稿专线新闻采编中心主任徐勇同志表示沉痛哀悼,向其家属表达诚挚慰问,向坚守奋战在宣传报道一线的广大新闻工作者们致以崇高敬意!


痛心!三天内两位新华社记者突然离世,他走时外套还搭在椅背上_第9张图片

悲痛之余,还有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


痛心!三天内两位新华社记者突然离世,他走时外套还搭在椅背上_第10张图片

徐勇工位上摆满了悼念的花束


徐勇改文章让人信服,因为他对文章要求高。“的”字能省则省,中文不能用译文风,半文半白的字词需要删,标点符号半角还是全角不能糊涂,一千出头的文章,他改过往往剩下几百字


老一辈编辑们像是手工艺时代,所有的工作是done by somebody,由某人来完成,这个人就很重要。
而如今的形式更像是工业时代,好卖就大规模生产,done by anybody ,谁都可以来做。
手工艺还有那么重要吗?
文笔和演技,在工业时代都成了屠龙之技吗?

还是如某码字界大咖说,写作还是有根“金线”,达到了就流传,不管在手工时代还是工业时代。


理论上来说,手工艺在工业时代能活得不错的,都在奢侈品行业。要做成码字界的爱马仕,金线还跟从前一样吗?


徐勇教会我们的,是每个人对自己的字负责。他带出来的队伍,个个对文字都有些要求,每个人拿出来的最后都是个人作品。


媒体行业,每个人也都要为自己的劳动负责,不能总指望还有编辑把关。尤其是流量大的平台,求快时犯错更可怕。


作为记者,心中都要有紧绷的弦,对自己的作品负责。


点亮“在看”

绷紧心中的弦



综合整理自公众号:牛弹琴、第三者NOWHERE、许庸人又自扰之

编辑:蕾蕾


痛心!三天内两位新华社记者突然离世,他走时外套还搭在椅背上_第11张图片


新时代青年聚集地


你可能感兴趣的:(痛心!三天内两位新华社记者突然离世,他走时外套还搭在椅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