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SpaceX和特斯拉:跨越世纪的火星对话

以下内容来自合作伙伴——

gogo




「关于我正在建造宇宙飞船返回老家火星的谣言完全不真实。」

— 埃隆·马斯克(Elon Musk)


北京时间2015年12月22日9时29分,埃隆·马斯克的SpaceX成功发射新型火箭「猎鹰9号」并在发射10分钟后完美回收了一级火箭。这是人类第一次火箭在荷载发射后返回地球。SpaceX的这次成功,预示着更多人将有机会通过商业航天进入太空。而埃隆·马斯克的野心,是将百万人送上火星。


以下内容节选自新上市的gogo杂志书《大宇宙》,书中记录了埃隆·马斯克与尼古拉·特斯拉对火星探索的执念和传奇连接。


【推广】SpaceX和特斯拉:跨越世纪的火星对话_第1张图片

《埃隆·马斯克VS.尼古拉·特斯拉:跨越一个世纪的火星对话》


2012年5月,「龙飞船」进入太空,完成了它具备历史性的第一步。这艘人类史上第一个研发自私人公司的飞船,名字来自美国名谣《Puff,The Magic Dragon》里的那条「小神龙」。而就在这几个月间,为「人类踏出一大步」的宇航员逝世。当这“个人一小步”化为尘埃,正式宣告登月年代终结之时,SpaceX亦为另一世纪的私营航天年代揭开序幕。


龙飞船的缔造者、SpaceX创办人兼总裁埃隆·马斯克推特发道:「尼尔·阿姆斯特朗是全人类的英雄。他的精神将继续引领我们穿越星际。」


与阿姆斯特朗回望地球视野有别,「龙飞船」的目标可比月球遥远千倍:SpaceX与NASA合作的「红龙」(Red Dragon)火星任务,原定预计2018年启航(当地球和火星处于最短距离35,800,000英里),为红色星球生命存活寻找证据。然而,埃隆的野心甚或使命感,却是可往返的星际大迁徙——他相信,到了2040年,火星已准备好让人类定居。


媒体报导着这位野心家的说法:一世纪的火星殖民工程,需要上百万不同界别的人协助建设,即每年得送走八万余新移民,再加上大量物资材料,也许是超级飞船十万次的「星际迷航」。他在推特解释到:「我知道这听起来多疯狂,我不认为SpaceX能独力进行。但如果人类希望成为‘多星球’(Multiplanetary)物种,我们先必须解决如何将百万人送去火星。」


他又澄清:「我并非要执行什么火星殖民(也没这能力),我只致力于在技术性上把人类送抵那里。」


其实,他已尝试设想一个在其离世后仍能继续任务的SpaceX。


【推广】SpaceX和特斯拉:跨越世纪的火星对话_第2张图片

下一代载人龙飞船(Crew Dragon)内部首次曝光,能将七位宇航员送至地球轨道以外,可推进式着陆地球,补给燃料后可速迅再用飞行,将为21世纪太空探索带来新革命


当理查德·布兰森、杰夫·贝佐斯或Mars One的Bas Lansdorp等企业家正积极开发消费大空或火星的旅游大业,收取天文价“单程票”要让贵客送死时,埃隆的保险“双程票”愿景却有着某种急切和关键性:一旦地球有天突然灭绝,他构想的「火星殖民运输器」能在远方开拓人类新文明。


SpaceX的起源,始于2001年某个深夜,当时仍是PayPal创办人的埃隆搜索NASA网站,发现竟没任何未来载人火星计划,于是红色浮土上实验耕作的「火星绿洲」就在其脑中萌芽。


「如果他在做梦,至少梦得正确。」当年法国雷达工程师Emile Girardeau给予对手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的评语,同样适用于埃隆。「电力年代之父」如果是粉丝眼中上世纪最cult的怪咖,那么从某种意义上看,埃隆也可能是21世纪的尼古拉,但拥有双学位(物理和经济)带来双重力度,因此更懂将科学以天文速度经济化,比如研制可重覆使用的火箭。两人的交接点发生在埃隆最终成为特斯拉汽车公司(Tesla Motors)总裁,特斯拉跑车的交流发电机源头正是尼古拉发明。


【推广】SpaceX和特斯拉:跨越世纪的火星对话_第3张图片

1899-1900年:尼古拉在科罗拉多山上兴建实验室,因为纯净空气让实验高频高压、大气电、人工闪电和无线传输更有效,在此生产过135英尺长的火花、11万马力的电流,附近居民和动物都感受到他所谓的「地球脉搏」,其助手更担心会被电死。某个晚上,他发现莫名讯号干扰。「我感觉到新知识仿佛诞生,或者真理正在揭示,这神袐东西将对人类有着难以估计的影响。」


拥有全球近三百项发明专利,怪咖电机工程师对外星的想象,绝不是随意天花乱坠。1901年1月1日,纽约一则标题为《尼古拉·特斯拉跟火星讲话?》的新闻中引述了尼古拉对未来百年将带来什么重大发见的看法:

「有一意念主导我的大脑,即使模糊不确定,却给予我深切信念及先见——不久将来,地球上所有眼睛,将带着爱与尊崇之意凝视苍穹,为这消息振奋:我已收到来自另一世界的短讯,遥远且未知,它显示:1—2—3。」


「电机奇才能否以某种神祕方式接收来自火星的讯号?」报章抛出这样的反问并解释道,数月前尼古拉于远离人迹的科罗拉多山脉中进行多项实验,这期间他把「其他星球是否有生物居住?」这个把玩多年的梦想理出头绪。


这则爆炸性新闻引发了欧美科学家和天文学者的争拗和嘲讽,有专家认为这说法太荒诞无知。尼古拉回应,「我们没理由怀疑太阳系二十或二十五颗行星的进化比人类先进」,他正实验以地球作传送导体与外星沟通的方法。尼古拉在《与行星交谈》中反驳各种冷嘲热讽:

「太阳系中似乎只有金星和火星能维持如我们一样的生命,但这并不代表其他生命形态不能存在,化学作用在缺氧下可能仍能运作,冰封行星上的智慧生物可能居住在内部而非表层。」


他认为,人类不应受我们对生命概念的认知所束缚限制。


【推广】SpaceX和特斯拉:跨越世纪的火星对话_第4张图片

1901年:纽约科幻杂志《新黄金时刻》连载J. Weldon Cobb短篇《跟特斯拉去火星,或,神袐隐匿世界》,现实中「电流之战」的死敌爱迪生竟当上尼古拉助手,两人被疯狂科学家骑劫上宇宙飞船,当科学家声称着陆火星,尼古拉知道那只是美国西部某大坑。两人逃出生天后向火星发放讯号,故事以等待火星回音作结


尼古拉与星际沟通的欲望从未停止,1907年《纽约世界》杂志以标题《以尼亚加拉声音与火星通话》报道尼古拉企图与尼亚加拉电力公司合作,以800,000,000马力发射穿越100,000,000英里的讯号,接连地球与火星的鸿沟。当时他致函《纽约时报》回应抨击:

「人类仍可依赖地球中心论继续前进,不过天文学家的工作将会受挫,因部份推论基于谬误假设之上——只要认知准确,我们的逻辑就是真的——这样,我们永没法洞悉事物的隐密本质。毕竟,无人能估计,一个人所传递的知识,对人类思想发展以至将来的发展起着怎样的作用。」


72岁尼古拉最后一项专利发明是关于空中运输方法:VTOL(ve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aircraft,垂直起降飞行器。即使「火星交流」之梦最终没能实现,但老人家离世后真的冲上苍穹成为跨星际一份子:月球陨坑以其命名,还有小行星「2244 Tesla」。


【推广】SpaceX和特斯拉:跨越世纪的火星对话_第5张图片

1917年:在J.P.摩根投资下,尼古拉1900年开始计划兴建187英尺高的无线电塔Wardenclyffe Tower,落实以地球作导体的想法,企图将电报讯息传送至英国。主建筑大楼内设有实验室、图书馆以至各种机电包括X-ray装置等,后因设计大改导致资金出现问题,1917年电塔还未正式建成便被地主炸掉


八零后漫画人Matthew Inman2012年发起众筹,希望抢救WardenclyffeTower原址,修建成特斯拉科学中心,捐款者包括埃隆。捐出百万美元之余,埃隆更承诺在博物馆外建造超级充电站,让它成为这电动车品牌全球充电网络一员,期望可吸引更多「在路上」的参观者。


埃隆与尼古拉两位超级工作狂,一个被视为「疯狂企业家」,另一被看作「疯狂科学家」原型,对火星的渴想和在地的实干态度,的确有不少可「交流通电」之处。


【推广】SpaceX和特斯拉:跨越世纪的火星对话_第6张图片

1957年:根据尼古拉遗愿,其外甥将舅舅80箱写着N.T.的遗物送回故乡贝尔格莱德,1952年政府决定为他修建博物馆。除超过十六万文件档案原稿、数千件发明和绘图等,博物馆的灵魂是1957年从纽约送回家的骨灰,安放在尼古拉至爱的几何形——如火星般的球体里


尼古拉将所有专利版税收入投资到实验和发明,逝世时欠下一身债;埃隆将PayPal赚来的1亿美元投入SpaceX,2008年SpaceX和特斯拉汽车差点让他溅落深海,他说:「如果你只跟权力打滚,革命是不会发生,得为你所相信而战。」;早就预视「国际冲突源自地球中心论无尽扩张」的尼古拉晚年成为素食者;埃隆相信气候变化的罪魁祸首就是人类,力推电动车之余,亦投资太阳能供应系统SolarCity;尼古拉早就公开示范他称之为「Teleautomaton」的无线电波遥控船、实验电磁波时空传输;埃隆正研发未来运输形态Hyperloop,他称之为「假想的亚音速飞行器」,以最高时速1220km为火星大迁徙作好准备。


【推广】SpaceX和特斯拉:跨越世纪的火星对话_第7张图片

2010年:总统奥巴马参观当时位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的SpaceX总部


2015年4月14日,SpaceX为太空站执行第六次补给任务(其中包括为宇航员特制的咖啡机)再次受各地媒体关注,因这已是猎鹰9号第三次尝试回收及精准着陆,虽然期望再度告吹。


埃隆在推特直播:

「火箭今日成功着陆的机会仍少于50%,经多次测试后,年底成功率将是80%。」

「因靠近的大片云层有雷电风险,发射延期。」


4月15日:

「成功上升,龙正往太空站途中。火箭在驳船浮台着陆太硬,难以幸存。」

「Ok,我们收到来自追踪机看似的凶手片段。大海,小船。很快会转贴。」


埃隆口中的「小船」,正是回收猎鹰9号垂直降落的驳船浮台(ASDS, Autonomous Spaceport Drone Ship),也是其远距传送「多星球」梦的窍门。年初首次测试失败后的维修,埃隆把它命名「Just Read the Instructions」,并在甲板涂上大名,示意火箭要瞄准指令。西岸另一正在建造的姊妹船则命名「Of course I Still Love You」。两个呼号,取自Iain Banks的科幻小说《文化》系列第二部《游戏玩家》中,人工智能指挥的宇宙飞船。


在这个后物质年代的银河星系社会中,机器人类、外星者和人工智能各自过着仿似无政府主义生活,当然,文明的理想总会受到各种挑战。这也是埃隆孤注一掷憧憬的大未来。


撰文 | Lo

图片提供 | SpaceX、The Tesla Memorial Society

编辑 | 周赟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推广】SpaceX和特斯拉:跨越世纪的火星对话_第8张图片

从登月时刻开始,覆盖报道全球超过22个地区的宇宙幻想,深度访谈记录包括NASA前宇航员焦立中、「土星之父」叶永烜、科幻作家刘慈欣、多领域的前卫艺术家、资深陨石猎人、民用航天推动者、航天城建设者、星战迷等近20位地球居民的太空故事……所有的一切,都指向一个关乎人类命运的终极命题:为什么我们要仰望星空?

你可能感兴趣的:(【推广】SpaceX和特斯拉:跨越世纪的火星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