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 Apple 的产品放在 MUJI 里卖好像也没什么违和感

把 Apple 的产品放在 MUJI 里卖好像也没什么违和感_第1张图片


作者:爆米花上瘾的 Uli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买过 MUJI 的家电产品呢?用户体验好不好呢?

上两周 Uli 打算去瞄一瞄有没有适合当结婚礼物的家电,琢磨着下个月送给即将成为师奶的好朋友。但恰好自己又是个家电小白,平时鲜少接触家电购买这种事,于是 Uli 的朋友二话不说就拉着我去逛 MUJI,说什么去到那就能搞掂 blabla。


把 Apple 的产品放在 MUJI 里卖好像也没什么违和感_第2张图片

▲(image:archpaper.com)


后来我问他为什么偏偏是 MUJI,不是苏宁这些电器集合大商场。他跟我说:“确实像苏宁这些集合店有很多大牌子、高科技的家用电器选择,但MUJI 提供的不仅仅是功能,而且还会和用户情感产生互动,无意识地融入生活。呐,就像这个电饭煲吧,比起多功能的电饭煲这个设计简洁得有点过时的即视感,但你看看盖子稍微凸起的部分,MUJI 考虑到饭勺安置问题特别设计的。”


把 Apple 的产品放在 MUJI 里卖好像也没什么违和感_第3张图片

▲(image:muji.com)


“另外,你瞧这个电饭煲的形状,并不是简单的圆润。实际上是在电饭煲四角进行等距离偏移设计的结果,靠近人的一边会逐渐柔化,让电饭煲不断接近人......”


把 Apple 的产品放在 MUJI 里卖好像也没什么违和感_第4张图片

▲(image:muji.com)


说实话,当时我听完感觉打开了一片新世界。因为 Uli 从来没在 MUJI 买过类似电饭煲、水壶等这种家电,最最最接近电子产品的大概就是香薰机而已。后来留意它家家电方面动向才发现原来 MUJI 这种所谓的“无意识设计角度”和那位鼎鼎大名的设计师深泽直人息息相关呢~

说到深泽直人嘛,曾经为 Nike、夏普、东芝等设计的他可以称得上是当代日本工业设计的代表人物之一。但对于大众来说,最熟悉的身份非MUJI 的设计顾问莫属。


把 Apple 的产品放在 MUJI 里卖好像也没什么违和感_第5张图片

▲就是这位和蔼可亲的蜀黍~ (image:designboom.com)


和 MUJI 的 Less is More 大同小异,深泽直人的“无意识设计”理念认为没有多余的设计就是好设计,关注一些别人没有意识到的细节,把这些细节放大,注入到原有的产品中。我倒是认为这种改变有时比创造一种新的产品更厉害呢。

举个例子吧,这款 MUJI 的 CD 播放机大家再熟悉不过,它的外形就像一个带拉绳的风扇,曾获日本国家优秀设计奖和德国 IF 设计金奖。以拉线代替开关,人们会无意识地拉它的绳子,音乐响起,再拉动一下,音乐就会停止。


把 Apple 的产品放在 MUJI 里卖好像也没什么违和感_第6张图片

▲(image:muji.com)


这款台灯的设计很有意思,它的底座是个托盘,每当你下班回家后,无意识地把钥匙放到托盘里,灯就会自动亮起来。当你拿出了钥匙灯就会关上,非常人性化的设计。


把 Apple 的产品放在 MUJI 里卖好像也没什么违和感_第7张图片

▲(image:kaden.watch.impress.co.jp)


而最令我感到惊讶的是,在近段时间开张的 Apple Park 访客中心竟然售卖着一张由深泽直人设计的“广岛椅”,看起来平淡无奇,售价却高达 2500 刀。


把 Apple 的产品放在 MUJI 里卖好像也没什么违和感_第8张图片

▲Apple Park Hiroshima(image:gearpatrol.com)


现在想想,为什么深泽直人的作品会在Apple Park 里售卖呢?Apple 和深泽直人、MUJI 之间的设计理念和产品风格其实还蛮相似的,他们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吗?于是循着这几个问题,Uli 翻查了一些资料兼对比了一些产品后,开始有点恍然大悟了~

把 Apple 的产品放在 MUJI 里卖好像也没什么违和感_第9张图片


“师”出同门?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不难发现,无论是 Apple 还是 MUJI,产品都是走简约风格路线。而两家极为相似的简约风格设计的背后皆因 Steve Jobs 和深泽直人都是那位被誉为“20 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设计师之一”的 Dieter Rams 的迷弟,读的都是同一本“设计圣经”设计十诫


把 Apple 的产品放在 MUJI 里卖好像也没什么违和感_第10张图片

▲Dieter Rams ten principles for good design(image:detailsarenotthedetails.com)


另外还有一个巧合的事情,IDEO 这家全球知名的创意&设计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兼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的创建人 David M.Kelley 正是 Steve Jobs 的老铁。Apple 沿用至今的单键鼠标都是出自 David M.Kelley 之手。


把 Apple 的产品放在 MUJI 里卖好像也没什么违和感_第11张图片

▲David M.Kelley,大神长得还蛮接地气的呢~(image:alchetron.com)


那这和 MUJI 又有什么关系呢?巧就巧在这了,1989 年,那时候的深泽直人正在 IDEO 的前身 ID TWO 任职。直到 2002 年辞去 IDEO 公司的工作,跑去和原研哉开创 MUJI 时代了~


把 Apple 的产品放在 MUJI 里卖好像也没什么违和感_第12张图片

▲(image:muji.com)


这样子联系起来,两家公司的渊源还是蛮深的嘛~

把 Apple 的产品放在 MUJI 里卖好像也没什么违和感_第13张图片


Steve Jobs 曾说过,“你不能询问顾客,他们想要什么新产品,然后尝试给出他们所想要的。而是当你创造出顾客所要的产品时,他们就会想要拥有这个玩意了!”

而留意观察过 MUJI 和 Apple 朋友应该都清楚这两位大哥暗藏的秉性了。都说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方面 MUJI 和 Apple 确实是当中的佼佼者。


把 Apple 的产品放在 MUJI 里卖好像也没什么违和感_第14张图片

▲(image:muji.com)


每次走进 MUJI 都能发现他家产品关注的都是生活中的细微痛点,然后设计出为大家解决问题的产品。比如说有时候行李箱滑动的噪音比较大,MUJI 便推出这个双轮滑设计,且采用吸音性较高的材料的行李箱~


把 Apple 的产品放在 MUJI 里卖好像也没什么违和感_第15张图片

▲MUJI 聚酯纤维行李箱(image:muji.com)


又或者考虑到风扇会产生噪音影响睡眠,于是便有了这台大风量型的低噪音风扇。还可因应摆放位置和方向会产生不同的送风效果呢。


把 Apple 的产品放在 MUJI 里卖好像也没什么违和感_第16张图片

▲MUJI 低噪音风扇(image:muji.com)


我们再看 Apple 产品的每一次更新,不也是对消费者体验的优化升级吗?先来个最肤浅地例子,iPhone 的屏幕越出越大,难道不是因为大家对于手机的需求越来越大的原因?屏幕大了,看电影的效果好了,游戏界面视觉效果也提高了......


把 Apple 的产品放在 MUJI 里卖好像也没什么违和感_第17张图片

▲iPhone X(image:engadget.com)


又或者来看看 Apple Watch。或许不如 iPod、iPhone 这些新产品推出时震撼,但在设计上依旧很精彩。省去了解脱动作的表带更换系统,只需按住表背按钮即可滑出,这样的设计不就是懒人们的福利吗?


把 Apple 的产品放在 MUJI 里卖好像也没什么违和感_第18张图片

▲(image:businessinsider.com)


把 Apple 的产品放在 MUJI 里卖好像也没什么违和感_第19张图片


说到克制,Uli 想说两句题外话。有一家老字号椰子汁(懂的人应该知道我说的是哪家了)的包装一直困扰着我,虽然到现在销量还是蛮不错的,但全瓶身都是广告字样,这样花里花俏、不修边幅的设计真的好吗?

把 Apple 的产品放在 MUJI 里卖好像也没什么违和感_第20张图片

▲iPhone 的包装设计就十分简洁明了(image:dallaskwok.com)


看过 MUJI 和 Apple 广告的朋友应该印象还蛮深刻的,不同其他品牌会在广告或实体店售卖时明文列举产品的设计优点 blabla,这两家的广告基本都是通过生活场景或人物体验,从侧面呈现产品的设计


*Apple 这五则十五秒的活泼小短片,目的为了挖角 Android 用户投向 Apple 的怀抱。短片里没有台词,只有轻快音乐,用人物情景剧的方式讲述了五个从黯淡世界跨越到活力天地的小故事,没有明说却隐喻了许多 iPhone 的便利性和人性化优点,妙极了~


▲由于篇幅的原因 Uli 在这就暂且先放一条短片,更多大家可以到网上搜索关键字“iPhone-Fast/Privacy ”等观看哦~


*MUJI 这条超音波香薰机广告片《Fragrant Light》呢,大量使用各种场景和人物,香薰机自然融入大家的生活当中,将极致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你看完就会憧憬着未来总有一天自己能像广告里一样生活。




把 Apple 的产品放在 MUJI 里卖好像也没什么违和感_第21张图片


表面是在卖产品,实际上卖的是一种生活、一种哲学。Apple 美学和 MUJI 的日本哲学想必买过他们家东西的朋友多多少少也能从中感受得到。


简单来说 MUJI 关注和研究人与东西之间的学问和故事,通过产品唤醒人们去感受生活。随着经济的发展,尽管大家在消费能力上不怎么存在问题了,但努力培养人们拥有一双寻找适合自己生活的东西的眼睛,通过有节制、理智地去消费,体味生活过程的丰富性和充实感,是 MUJI 努力提倡的价值观呢。


把 Apple 的产品放在 MUJI 里卖好像也没什么违和感_第22张图片

▲(image:annecallahandesigns.com)


Apple 美学,拿 Apple 设计师Jony Ive 在 IOS7 发布时对于简洁说的一句话,“真正的简洁远不止删繁就简,而是在纷繁中建立秩序。”


事实上,市场不乏简洁的产品,但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Apple,就在于Apple 体验的统一性。可怕的是 Apple 这种简约的美学概念现在已经“荼毒”不少人,成为大家选择事物的重要标准之一了~


把 Apple 的产品放在 MUJI 里卖好像也没什么违和感_第23张图片

▲(image:annecallahandesigns.com)


把 Apple 的产品放在 MUJI 里卖好像也没什么违和感_第24张图片


众所周知,日本严谨、细心和注重细节的匠人精神无论是在球鞋、衣服还是科技等方面确实让人心悦诚服。

MUJI 公司内部就有一本员工手册,据说厚达 2000 多页,涵盖了从店铺经验、商品开发、卖场展示到服务规范,甚至是 MUJI 门店的收银台,这本员工手册也是白底黑字写明白:

定义:收银台服务就是接受客人采购商品的货款,并将商品交给客人的服务。

重要:收银台服务是占店铺业务 20% 比重的非常重要的工作。

何人负责:全体店铺员工。


还有一句话 Uli 觉得必须和大家分享,“这里是有最多机会让客人感到‘把东西买下来太好了’、‘这真是好店铺’的地方。”虽然这个好像没必要写在员工手册上,但就因为这个小细节,会让员工得到一种尊重和责任感。


把 Apple 的产品放在 MUJI 里卖好像也没什么违和感_第25张图片

▲MUJIstore(image:retailnews.asia)


另外,在商品名上 MUJI 也是严格规定,对于产品名称规范就有 2000 字左右的条目了。要求商品名一定要简洁明了,让消费者一眼就能明白,比如说窗帘不能叫“窗帘”这么简单,要细化为“遮光窗帘”、“涤棉窗帘”等等。


把 Apple 的产品放在 MUJI 里卖好像也没什么违和感_第26张图片

▲(image:micheleanninjapan.wordpress.com)


而 Apple 虽然是美国品牌,但在细节方面却展现出日本匠人精神。就拿 Apple Store 里一项独具特色的品牌服务,以一对一的方式为顾客提供技术咨询和售后服务“GeniusBar”来说吧。


虽然对比起手机里面各种零件,这个服务看似很琐碎和简单,但 Apple 对这岗位的员工依旧严格要求,培训手册内容中从角色定位到心理掌控,从手势指导到禁语等多个领域,条款之细、要求严苛想必是谁做谁知道的体验了吧~


把 Apple 的产品放在 MUJI 里卖好像也没什么违和感_第27张图片

▲(image:hiveminer.com)


值得一提的是在 Apple 广告中的小细节。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产品上展示的时间“09:41”。这可不是 Apple 随便设置的,因为这是 2007 年 Steve Jobs 发布第一个 iPhone 原型机的时间呢~


把 Apple 的产品放在 MUJI 里卖好像也没什么违和感_第28张图片

▲(image:ibtimes.com)


另外传统的手表通常会在手表上显示“10:10”这一时间,因为这是最能展示手表样式的时间。但 Apple Watch 显示的却是“10:09”,因为 Apple 希望自己能在时间展示上领先别人 1 分钟。


把 Apple 的产品放在 MUJI 里卖好像也没什么违和感_第29张图片

▲(image:inews.co.uk)



看到这想必大家也有不少话要说。


Apple 和 MUJI 两个虽然身处不同国家,但却有千丝万缕说不清的牵连。同样是极简的外表,Apple 在简洁之中更带有精致的感觉,而 MUJI 在简洁之中更偏向日式的内敛、含蓄之意。但哪怕把 Apple 的产品放在 MUJI 里卖,我想大家也不会察觉到有什么违和感吧?


把 Apple 的产品放在 MUJI 里卖好像也没什么违和感_第30张图片

把 Apple 的产品放在 MUJI 里卖好像也没什么违和感_第31张图片

把 Apple 的产品放在 MUJI 里卖好像也没什么违和感_第32张图片

把 Apple 的产品放在 MUJI 里卖好像也没什么违和感_第33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把 Apple 的产品放在 MUJI 里卖好像也没什么违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