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叔本华

重新遇见叔本华,笔者的意志又深感消沉,觉得这个话题很无聊,可前几天对此还激情昂扬呢。或是倾向于寻找浩荡的历史,或者战争和盛世繁华更有趣味。因为接触叔本华前,先看简介,他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先入为主,悲观这个词就像烙印,抹也抹不去。

叔本华,德国哲学家,唯意志论开创者,深怀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其母是一位小说家,并和歌德等德国名流来往密切。但是,他和母亲决裂了,对女人怀有极大的偏见,在论女人中可见端倪。

叔本华在二十多岁就已经确立了自己的思想体系,《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就是他的成熟与不成熟的思想全貌了。开篇是:世界是我的表象。开宗明义啊,一开始建立在康德的基础上,直言世界本质是表象,后来又绕到本质是意志。若要解脱痛苦,须得否定意志。一个年轻人,建立如此庞大的体系,尽心尽力去完善它,这要花费多少心血,具有什么样的品质才能如此?叔本华以社会谋福祉为自己的远方,所以自发地造就这伟业,也造就了自己。研究哲学,首先要解决的是温饱问题,这一点就让多少人趋于世俗。但,叔本华克服了它,因为叔本华继承了财产。

其实他的作品除了流露出淡淡的悲观和深沉的悲观外,还有散文般优美。其中,《论天才》一文不仅令人沉迷,还令人对号入座,觉得自己也具备某类品质,最起码带来无穷的自信。

叔本华认为人生是痛苦的,人的欲望是永恒不能满足的,而痛苦的终点就是死亡。要解决痛苦,有一种暂时的方法,投入艺术中;一种永久摆脱的方法,便是否定生命意志。否定生命意志意味着超脱生死,达到佛教的涅槃。

这是他的结论,精彩之处在于他的解释,他有自己的详尽的解释。

大致这样,首先一个问题,意志是自在之物,不同于现象,也就是表象,意志独立于时间空间,故而恒常不变。意志也是生命力,生命力不灭,故而意志不变。而生物的本质是什么,是意志。生物的本质恒常不变,而改变的都是非本质的东西。其次,意识有生灭,意识是机体生命的产物,随大脑腐烂而消亡。

叔本华怎么看待死亡呢?在悲观主义的基础上,他认为死亡更新了意识,死亡能够摆脱恐惧的阴影,对自己性格恒久不变的厌恶,对生活的厌倦。死亡惩罚利己主义,那些将个人意欲看作至关重要的,损害了他人利益的自我主义者和邪恶者,都随着死亡而消逝。说到底还是因为死亡致使意识丧失。所以,这一切都是在悲观的影响下形成的,这与个人深切的感受则是关联密切的。

要不然怎么说他是悲观主义哲学呢!还有意志是世界的本质,唯意志论。人的各种情绪是欲望,动物的欲望,自然界事物的目的,这种神秘之物称为意志。

叔本华最终回归对死亡的态度上,如何克服死亡的恐惧?还是两种观念,一种是热爱生命认为生命意志永存。他们热爱享受生命,因为意志的不灭,所以来世继续享受,毫无畏惧之感。一种是否定生命意志。真正彻底的否定意志,通向解救之路,这条路必经死亡这一过程。他也多次指出:死亡是生活的目的。

叔本华树立的终极目标是否定生存意志,原因是人永远受苦。就这么简单!那为什么他不走第一条路呢?可能是因为他的悲观导致他认为第一条路很少有人走,而他的宗旨是为社会大众谋福祉!也可能是本着一种负责精神,因为自己的悲观主义思想,必须对其负责到底,生存的痛苦和虚无啊!

最后,奉上一句话:事物的本身是不变的,变的是人的感觉。

差不多叔本华的个人问题就解释完了。有叔本华必然涉及尼采,这是后话。

其实,死亡可怕吗?死亡就是一个瞬间。而真正可怖的是痛苦,痛苦无时无刻存在,于是寻求对痛苦的和解便是我们生存的目的。什么各种各样的宗教信仰,什么玩乐,最重要的品质幽默感,都围绕着这个主题,都对抗这个问题。所以,人最重要的可能不是艰苦卓绝的品质、向死而生的激情、不忘初心的坚定,而是苦中作乐,是幽默感。

你可能感兴趣的:(遇见叔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