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记日记#1023 大关师傅又来北京了

2019/11/25 星期一 北京

李少红拍了一个和京剧有关的电影《进京城》,讲了京剧形成初期的一个故事,其中有皇家格格和戏曲艺人的一段暧昧,估计这是为了电影好看编的,皇家格格奉旨外出京城这事在清朝是不会有的。

#开始记日记#1023 大关师傅又来北京了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京剧有一阵也叫平剧,因为北京不是首都了那段时间叫北平特别市,所以京剧也变成了“平剧”,京剧还被叫成过“国剧”,中国的戏剧,对应的是外来的话剧。不过现在都是叫京剧了,北平成了首都,北平也就变回了北京,京剧也就固定了名称。

中午在北京宴华贸店吃饭,顺便和狗爷讨论视频拍摄的内容和要点,期间不免要说到北京菜。品牌方要求视频中一定要说到“创新”,在我看来,创新无时不在,发展就是一个融合创新的过程。北京宴华贸店是京剧主题餐厅,就拿京剧这件事说,不就是融合创新才有的吗?当年徽班进京,结合了湖北的汉调,还有昆曲和秦腔的一些内容,才有了今天的京剧。北京菜也是如此,作为几百年的帝都,官员商人移民来到北京,定居北京,家乡风味也随着这些人的留守,融合进北京风味里,北京菜就是各地风味融合的结果,有游牧民族的烧烤,有皇家的宫廷筵席,有在地风味的堂馆饭庄,还有日常的坊闾家常,单一简单的风味很难说明北京菜,融合是特征,融合的过程结果就是创新了。

北京宴的烧海参

#开始记日记#1023 大关师傅又来北京了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饭后和三联周刊的记者聊了聊面食,她说要写写杂粮,因为小麦面粉类的食物北方变化不大。可是杂粮变化就更少了,目前能见到的杂粮也不多,玉米、小米、高粱、糜子面、白薯、土豆、各种豆类,生活中这些杂粮也不再成为主要食物,多数是小吃或者是吃着玩的东西了,找到写出来,算是留下一个记录。真不知什么时候这东西就没有了。

晚上和朋友去了八潮吃日本料理,见到了几年前认识的大关师傅。大关师傅15岁开始学习做寿司,到今天已经做了五十多年了,前段时间大关师傅回日本了,每每吃寿司时都会想起他,不自觉会把产品和大关师傅的比较一番。这次又能吃到大关师傅的寿司,很是开心。

菜单

#开始记日记#1023 大关师傅又来北京了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鲫鱼寿司,据说是考验一家寿司店的标杆,这个做得好,就可以放心了。

#开始记日记#1023 大关师傅又来北京了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开始记日记#1023 大关师傅又来北京了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开始记日记#1023 大关师傅又来北京了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图片发自App图片发自App图片发自App图片发自App图片发自App图片发自App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大关师傅工作中

图片发自App

吃完饭,朋友找了一个中医给我把把脉,说我肺中有痰,心肌缺血,其他毛病都不太重要,这两项要抓紧时间治治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开始记日记#1023 大关师傅又来北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