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二线住宅市场烈火烹油之时,商业地产正遭遇寒冬。
曾经有着“外资第一店”美誉的百盛商业集团,正陷入巨额亏损的境地。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该公司亏损1.24亿。今年上半年,百盛已经关闭了两家门店。当前公司总市值只有17亿港元左右,比峰值时已经下跌超过九成。过去两年已经频繁出现的大型零售商关店潮,进入2016之后,愈演愈烈。
而潘石屹此前在业绩发布会上关于出售上海商业地产项目的表态,给热火朝天的商业地产泼了一盆冷水。与此同时,诸多港资业地产商也正在频繁抛售物业。
关店潮与抛售风同时来袭,商业地产正在上演一幕幕“生死大逃亡”的戏码。
继续关店!零售业的冬天漫无尽头
经历多年转型的实体零售业,并没有在2016年迎来春天。继续上演着更大范围的关店潮,范围遍及一二三线城市。以下是面包财经(微信公众号ID:mbcaijing)根据财报以及公开报道整理的今年以来部分百货业关店记录:
2016年8月:百盛集团将关闭重庆万象门店,上半年已关闭西安东大街和重庆大坪店两家门店。
2016年6月:华联商厦关闭开业22年的成都店。
2016年5月:南京八佰伴停业。
2016年4月:友谊商店关闭广州南宁店。
2016年4月:世纪金花关闭银川店。
2016年3月:来雅百货关闭泉州中骏世界城店。
2016年3月:喜乐地购物中心关闭长沙万家丽路门店。
2016年2月:摩尔百货关闭成都天府店。
2016年2月:新华百货关闭银川东方红店。
2016年2月:NOVO百货关闭重庆大融城店。
2016年2月:天虹商场关闭深圳深南君尚店。
2016年1月:新世界百货关闭北京时尚店。
……
不仅百货公司面临关店的窘境,连锁超市和家电企业这两年同样难过。
苏宁云商:2016年上半年大陆市场关闭各类门店114家。
联华超市:2015年净关闭408家。关店数量约占门店总数的一成。
北京京客隆:2015年关闭1间综合超市、12间直营便利店、16间加盟便利店。
人人乐:2015年集中关闭11家门店、处置1家门店。
卜蜂莲花:2016年上半年亏损超过6200万。
……
卖楼卖项目 商业地产公司抛售资产
百货和零售大范围关店之时,很多商业地产公司的日子也不好过。一些商业地产公司,尤其是港资或者在香港上市的地产公司,正在大手笔出售商业地产项目。
2016年7月, SOHO中国整体出售SOHO世纪广场。8月召开的中期业绩发布会上透露,将出售凌空SOHO、虹口SOHO和SOHO天山广场三个地产项目,总建筑面积达到39.42万平方米,占公司项目总建筑面积的23.18%。
2016年5月,瑞安房地产45亿出售武汉在建商业项目,包括写字楼、酒店等。
2016年1月初,华人置业以124.48亿元的总价出售位于香港的美国万通大厦。在去年7月份,华人置业就曾以65亿港元的售价出售位于成都的三个地产项目。
2015年12月末,周大福与恒大地产签订5份协议,出售位于青岛、上海及北京的房地产项目,涉及资金131亿元。
2015年12月初,新世界以135亿元人民币的总价,出售位于武汉、惠阳与海口的三大地产项目予恒大。
2015年7月,在大量出售内地资产后,长实地产拟转手上海浦东综合体世纪汇广场,据了解该项目是长实地产在陆家嘴最后的自留商用物业。
2015年7月,新鸿基以18.6亿港元的价格转让广东佛山最大的旧改项目股份。
……
萧条背后:冲击不仅仅来自电商
电商冲击被认为是传统零售衰落的一大推手,但如果做进一步的拆解,很难将原因都归结为电商的冲击。当营收下降之时,实体零售商的成本依然节节攀升。
以百盛商业为例,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员工成本约3.78亿,比去年同期增加约4560万,而营业收入则减少了1.25亿。旗下拥有大润发和欧尚两大品牌的高鑫零售,今年上半年销售货品的营业额增加4.2%,同店销售持续下滑,但员工成本增加了9.4%;员工成本增加的速度相当于营业额增速的2倍多。营收下滑与成本飙升共同发威,让已经疲弱的实体零售商压力倍增。
商业地产、尤其是大型购物中心的严重过剩,则让实体商业的转型更加举步维艰。这在很多程度上也解释了部分房地产商主动或者被动抛售物业的原因。
以华人置业出售项目的成都为例。根据第三方的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成都计划开业的商业项目有34个,但实际开业的只有两个。由于招商困难,大部分商业项目不得不延期开业。
同为省会城市的长沙情况更为严重。新华网此前刊文称:截至2016年3月,长沙市已建和在建的综合体共计44个,城市综合体总面积超过1500万平方米。而按照国际惯例,商业面积与人口的配比是“人均1平方米”,这不仅包括综合体,还包括了社区商业。而2015年底,长沙的常住人口仅743万。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则显示,过去几年全国商业营业用房的销售面积和销售额持续处于高位。下图是面包财经(微信公众号ID:mbcaijing)根据国家统计局绘制的商业营业用房销售变动趋势:
过去3年,每年销售的商业营业用房面积均超过8000万平方,去年更高达9252万平方。当一二线城市住房价格飙涨之时,商业地产正面临严峻的过剩压力。
即便是上海,情况也不容乐观。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4月底,上海商业用房可售面积为1023.04万平方米,同期住宅可售面积为915万平方米。商业用房库存已经超过住宅。
一边是身陷亏损的实体商业,一边是迅猛过剩的商业地产。生死大逃亡难道只是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