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麒麟
图片提供|BottleDream
2012年的一个广州夏夜,在天河立交桥下的海鲜大排档,衷声第一次见到阿菜(蔡延青),一个「瘦高个,话不多、很安静」的男生。衷声后来发现,这个男生用业余时间捣鼓了一个叫BottleDream的博客型网站, 集合了一群志愿者朋友,编译国外社会创新故事和好设计。
所有关于创新和团队的故事都从这个网站开始。
2010年,担任腾讯设计师的阿菜在香港「 MaD 创不同」组织的一次公益讲座中第一次接触到「社会创新」,至此之后,这个概念便像磁铁般牢牢吸引着他,「闪过我脑海的是无穷的可能性和创造力。它来得是那么适时,在我还在寻找自己的时光里。当时(2010年前后)中文世界里几乎没有专门关于『社会创新』的网站和资料,所以我想要自己做一个。」
2011年6月1日,BottleDream的网站正式上线。阿菜一个人包揽了所有工作,用业余的时间精力分享那些「哇,原来做好事可以这么酷」的案例。
有趣的人总能吸引相似的灵魂。不到一年,BottleDream发展为11人的志愿团队,逐渐形成编辑、设计、技术的分工;成员多数在海外求学,迫切地想把身边的社会创新案例介绍给国内读者。
在外网读得越多,阿菜就越期待与创变者真实接触,寻找世界领先的社会创新方式。
BottleDream上线后的第二年,他踏上为期两年多的「环球社会创新纪实计划」——用摄像机记录发生在4大洲,30多个城市, 100多个用独一无二方式解决社会问题的年轻人的故事。
这部关于自我改变与改变世界的纪录片被命名为《创变者》。「创变者」是推动社会创新人群的特殊称号,在纪录片《创变者》的结尾,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75岁的穆罕默德 · 尤努斯身着孟加拉民族传统服饰对着镜头说:「你们这一代年轻人掌握着高科技,比任何一个时代的年轻人都更有能量」,他越过镜头看了一眼后面的阿菜,「就像你这样的年轻人,必须去思考要用这种能量做什么,切勿浪费。」
阿菜的环球社会创新之旅
2013年末,阿菜回到国内,BottleDream的网站因为阿菜的环球行程而暂停更新半年多。在路上遇到的创变者塑造着阿菜对BottleDream的思考。阿菜迫不及待地想让BottleDream开始进化——由一个简单编译国外创新案例的博客型网站优化为专业报道社会创新的独立网络媒体,连结社会创新者与社会资源,成长为一个年轻创变者的行动平台。
阿菜需要一个得力的搭档。
「衷声!我有一件特别特别兴奋的事情告诉你!」
「你说。」
「我先不告诉你。」
「……」
「等我今晚给你邮件。」
当时还是记者的衷声曾对旅途中的阿菜有过两次远程采访,「这两次,让我们辨认出了对方:基于某个更大目标的互相理解,某种无需多言的默契。」 那一通莫名其妙的电话,以及深夜里的邮件往来,衷声确定加入BottleDream,担任主编。
BottleDream开始固定节奏地产出原创稿件,除了编译国外内容,更加入对华人世界年轻人的一手采访,累计传播超过400位创变者的故事。这个阶段的BottleDream是一个无边界协作团队,设计师、记者、工程师、动画师等19个成员分布在全球11个城市,用业余20%的盈余时间,一起协力,跨界打造BottleDream。
一方面,BottleDream逐渐成长为读者心目中「中国最有趣的传播社会创新的媒体」。另一方面,阿菜和衷声也洞察到社会创新在中国面临的尴尬境地,过去十年,社会问题在自媒体赋权中被放大、被更多人看见、被更多人重视,「创新公益」也随之开始走进公众视野。但很多时候,人们还是觉得公益不好玩、不好看,甚至充斥着一种自上而下的同情心。
BottleDream 孕育于这样的大环境,需要找到一种全新的与年轻人的沟通方式。
「以往我们解决某个社会问题,可能是以捐物、捐款等传统方式,而且这些方式跟自己原本的生活联系甚少。」衷声说,「BottleDream想告诉大家,你的创造力可以来自你的专业能力,改变世界可以从关心你身边的一个朴素的问题开始。」
原来做好事可以很酷,帮助一个所谓的弱势群体可以用有趣的体验、美妙的设计、真正尊重对方的平等来完成。基于此概念,在BottleDream会经常读到类似的故事——
台湾设计师姚彦慈,心疼生病的奶奶,为奶奶设计了一套色彩分明的Eatwell餐具,让更多患阿兹海默症的老人,可以像奶奶一样,干净、有尊严地吃饭。
汪剑超原是微软工程师,结合自己研发与运营产品的经验,发明了一套垃圾银行系统,让垃圾回收变得像游戏一样有趣。
出生在南非的广告创意人Max Pazak看到街头流浪汉的处境,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用自己设计和推广的技能创造了马路商店(street store):海报被设计成衣架或鞋盒模样,挂起了善心人捐赠的衣物,流浪汉在街头也能像逛商场一般自在挑选,也欢迎所有人用更平等的心态捐赠。
Max 创造的马路商店
创新模式确立后,衷声与阿菜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是:在 BottleDream 读完故事,受到感染,想要参与到社会创新行动中时,下一步应该做什么?
「读者对社会创新没有清晰认识,我们就做一个3分钟的科普动画《什么是社会创新?》,再推出一个『30天社会创新词条脑补计划』,用轻松好玩的方式让读者有进一步认识。针对有社会创新想法的年轻人,制定为期3个月的『一起开瓶』创变者孵化计划,链接跨界课程、联合办公空间、驻点导师、众筹平台等资源,目标让有潜力的社会创新青年真正具备用商业思维、设计思维解决社会问题的changemaker能力。」 BottleDream的内容总监范范,曾是BottleDream忠实读者之一,从阅读文章到加入团队,角色的转变让她清晰看到BottleDream的发展路径。
让范范特别骄傲的是纪录片《创变者》全球众包放映会的实现。阿菜走访全球社会创新者的故事制作成纪录片,BottleDream发起了「《创变者》众包放映会」。BottleDream设计了一个简单的规则:任何人,只要有播放电影的空间,只要能征集到50个观众,就可以申请成为《创变者》的放映主人。BottleDream设计出开源工具包,《创变者》第一季像滚雪球般,蔓延到了全球150多个城市的660个空间。
「开源」概念从IT业开放源代码的做法衍生到社会创新,开放开源让创变者找到更多同行的人,实现更大程度的社会卷入。创造马路商店的Max也是这样。他把所有相关的设计素材与使用指南一起放上官网,任何人都可以下载,照着他的工具包就能在自己所在的城市创建一家马路商店。这一方法让马路商店「开」到了全球450多个城市,超过270万志愿者加入其中。
「社会创新不是一个具体而微的专业领域,更不是一个圈子。现在我对社会创新的理解是:一是资源流动方式, 金字塔顶端聚集的资源如何顺畅流动到金字塔底端人群;」衷声说,「二是一种思维方式,它打破专业界限、以人为中心,让普通人看见一个可能性:任何人可以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善用资源,做出改变」。
老赵是衷声在今年春节认识的一位朋友,天娱传媒的高管。他让衷声对社会创新及创变者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二十岁出头时,老赵去海南旅游,意外上了一辆黑出租车,被蒙着头劫持到荒郊野岭。他机智脱险,一波三折。脱险后的他心有余悸,心心念念想要给年轻人拍一部紧急情况下自救的教育短片,但计划一直没有成型。老赵告诉衷声,双胞胎女儿出生后,他突然觉得这件事迫在眉睫,他一定要为他女儿以及像女儿一样的年轻人,创作出简单易懂但行之有效的自救小短片。
他用半年时间做到了。在娱乐公司担任高管的他,调动起可用的导演、演员、摄像等资源,拍摄出八个不同情景下年轻人自救小电影,在2016年春节前播出,想让年轻人们在春节回家时拥有更多的自我保护。
「老赵这组电影最后的点击量有5000万。这是一个多么好的故事,在BottleDream的精神基石里,有一句重要的话:聪明是天赋,善良是选择。上帝给每个人的礼物不一样,但如何使用这个礼物,选择权完全在自己的手里。」衷声说。
自救小短片的剧照
2016年春天,一直以志愿团队形式存在的 BottleDream 正式注册为公司,定位为「为美好改变而存在的企业」。发起人、联合创始人阿菜负责连结各种资源;作为另一联合创始人的衷声则担任CEO,总爱戏称自己是「Chief Everything Officer 」。精干的全职团队加上遍布全球的志愿者们,形成了BottleDream 现在的组织架构。
山山是目前全职队伍中最晚加入的成员。本科毕业后,她一直在寻找自己的方向,从纽约大学学习社工专业回国后,在高校做行政工作。但她一直找不到答案。
表妹大川是BottleDream的志愿者设计师。2015年秋天,两姐妹的一次深谈,山山突然意识到BottleDream就是她期待的模样:「 BottleDream是社会创新生态圈里的活跃有机体,经由BottleDream的辐射,可以连结更多的个体、组织,形成更大的力量,一起推动美好社会。我以前一直认为慈善行为和商业行为是泾渭分明的,理应保持纯粹性,现在不这么看了,公益也好商业也好都会往一个中间态去靠拢,不是割裂的:或许在不是很久的未来,仅凭接受捐赠、缺乏自造血功能的慈善机构,或单纯追逐商业利益、拒绝承担社会责任的商业组织都会式微。前者已经有公益市场化的趋势,后者或许是传统企业转型的出路,大家都在寻找真正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在BottleDream可以看到很多价值观相似的同行者,以至于不觉得孤单。」
「BottleDream是这个潮流中的一朵浪花,我想在这朵浪花里体会、观察这种探索和转变。」山山说。
山山暂停了申请博士学位的计划,通过表妹联系上衷声,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她,如愿加入。
现在的她,是BottleDream的项目总监。她与其他成员一起探索,希望找到可持续的发展路径,实现「从个人到群体到公司,每个人都是美好创变者」的愿景。
作为一家为美好改变而存在的社会企业, BottleDream试图构建出一个更可持续的创变者行动体系。
「BottleDream致力于成为中国最棒的社会创新潮牌,提供各种美好行动的入口,你可以:读一篇文章、传播一个故事、购买一份美好商品、用你的技能做一件好事,甚至独立发起一次美好行动,让改变发生。 」 与五年前相比,BottleDream有了更清晰的未来图景与商业框架。
「我们在努力探索BottleDream的各种可能性。报道创变者故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许多具有『美好属性』的物品,有的对环境更友好,有的链接起了一个弱势人群……我们相信,每一次购买实际上都在为我们想要的世界投出一票。因此我们创造了『美好商店』,专门收集这个世界上又美、又酷、又善良的产品。不久以后,你可以通过『美好商店』,重塑你的消费习惯和价值观」,衷声介绍。
7月2日将在广州举办的「瓶行宇宙」,是BottleDream正在进行的一个重要尝试。
「我们相信梦想需要行动,所以我们创造了『瓶行宇宙』这个属于全球创变者的线下大 Party ,让创变者们从故事里走出来,和中国年轻人面对面,开启更多人的美好行动。」 衷声介绍道,这次活动得到了联合利华可持续发展部门的支持,这符合BottleDream的努力方向之一:善用商业力量,共同放大影响力。「瓶行宇宙」将成为BottleDream一年一度的重要线下产品,聚集创变者,并提供社会创新的最新趋势。
五年前的六一儿童节,阿菜点击按钮, BottleDream网站上线。「小时候,每个人都有一个装着梦想的漂流瓶。长大以后,有人把瓶子弄丢了,有人再没了打开瓶子的勇气。」
五年后,这只瓶子打开,让更多人重拾善良,开始对世界温柔以待。衷声相信,善良本身就是强大的生产力。时间会给每个人最终的答案,「就像创变者们都暗暗洞悉的一件事:你给世界的,最终是给自己的」。
BottleDream赠送给人物15张瓶行宇宙入场券
给我们留言,谈谈在你心中
「创变者」需要什么样的气质和特质
或者你对活动的期待
我们将在评论者中随机送出15张 瓶行宇宙 的入场劵
瓶行宇宙邀请了每周为流浪汉剪发的理发师MARK,发明「可以喝的书」的化学博士Theresa,给南非流浪汉创造了 Street Store的广告人,社会企业 GiveMeTap 的创始人Edwin,绿色地球执行总裁汪剑超,你将倾听他们的故事,并有机会与他们进行互动
点击下图可了解瓶行宇宙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