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所关注的 -不只是一 个公众号
2019.5.12 ▏刘喜旺
来源:大声嚷嚷啦啦啦(dissqueens)
前段时间,看了香港TVB一部纪录片《没有起跑线》。
不看这部纪录片,你根本不知道香港的妈妈们有多拼。
二胎妈妈lrene,大儿子才21个月,就早早地为他准备幼儿园,教他读英语:
为了让小女儿赢在子宫里,早早地开始英文胎教,每天对着肚子读英语,从小灌输到大:
在女儿还未出生,就四处奔走,索要了五六十家幼儿园的报名表:
其实lrene只是香港妈妈们的一个缩影,她们为了孩子的教育费尽心力:
“希望孩子进好大学,所以要选好的中学;
怎样才能进入好的中学,就要有一间好的小学;
要有好的小学,就要有好的幼儿园;
要进入好的幼儿园,就要先进好的育婴院;
要有好的育婴院首先要排期,所以一定要赢在子宫里。”
其实,赢在子宫里不算什么,在当地妈妈圈流行的金句是:要赢在射精前!
没错,赢在射精前,每个妈妈要精心计算好孩子出生的月份,这样孩子才能在幼升小的时候,拥有年龄优势。
她们为了给孩子挑选最好的幼儿园,挤破了头。
学校周五报名,周四晚上就已经排起长队:
有人为了孩子入读心仪的学校,自己去面试当校工:
有人为了幼儿园的一个面试机会,砸50万港元申请费:
其实不止是香港妈妈,美国妈妈们也很拼。
毕业于耶鲁大学的人类学博士薇妮斯蒂·马丁,写了一本书《Primates of Park Avenue(我是一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里面真实地展现了纽约妈妈们育儿的故事。
在美国纽约上东区,住在这里的人都是精英阶层,这个与富有、完美、精英等等词汇挂钩的地方,依然没有摆脱教育的问题。
从孩子出生到择校,纽约妈妈们就像是打响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战役。
备孕时,要按照“正确的月份”备孕,以免生出来一个“错误的孩子”。
怀孕后,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环境,物色学区房需要填写资料、面试重重考验。
接着,为了进入最好的幼儿园,妈妈们需要提前一年排队加面试。
不止如此,等待她们的是孩子漫长的成长过程:
两岁,孩子要上各种兴趣班,学习音乐课程;
三岁,需要请家教,应对幼儿园严格的入学考和面试;
四岁,需要请专门的游戏顾问,教导不会玩游戏的孩子;
......
她们给孩子规划了满满的行程,在托儿所放学后,孩子还要学习法语、中文、烹饪、高尔夫球、网球种种课程。
这和我们印象里,那个散漫、效率低、孩子放养的西方,完全不同。
从香港妈妈到纽约妈妈,她们的拼命隐隐指向一个变化:
在我们还未察觉的时候,有钱人早从拼奢侈品变成了拼教育。
2
大家都知道王诗龄,那个一直被李湘富养着的小公举,她就读的,是北京一所星二代扎堆的学校:德威国际学校。
同样在这所学校就读的,还有华谊老总王中磊的儿子威廉、奥运冠军田亮的女儿森蝶、李亚鹏的女儿李嫣。
之前,王诗龄安排紧凑的课程表曾上过热搜。
“ 周一、周五钢琴课,周二学织毛衣,周三文化课和瑜伽;周四学国际象棋,周六书法,周天学大提琴和油画......”
很多人都对王诗龄的课程安排感到不可思议,但其实,年仅6岁的英国小王子乔治,他上一年级时,课程表上就排满了数学、英语、法语、科学、历史、地理、计算机、戏剧、艺术、体操、游泳、击剑、高尔夫、陶艺、芭蕾等十几门科目。
有很多人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小孩子而已,为什么要这么拼?可是你看,有的人,他本身就住在罗马,却还在努力奔跑。
这些越精英的阶层,越看重孩子的教育。
比起爱马仕,比起跑车,比起形形色色的奢侈品,他们愿意把更多的钱和精力,投入在孩子的教育上。
有个作者曾经讲述了她加入某个国际学校择校交流群的经历,就读于某著名国际学校的孩子,小学二年级,全英文教学,出国可以给父母当翻译,还学着第二外语,每周上20课时的课程。
教育的投入,就像一座坚实的壁垒,隔绝开精英阶层与平民阶层。
它最终所呈现的,是层次和思维的天差地别。
还记得王思聪和花千芳的骂战吗?
花千芳觉得英语是一项废物技能,而王思聪认为,学英语非常有用。
看起来,这是一场关于“英语有用无用”的分歧,但实际上,正如网友所说,这更像是一场穷人和富人的认知的差距。
作家何加盐解释过这种差距的形成:
对于王思聪而言,从小留学,生活在英文环境里,朋友,获取知识的途径,甚至长大后的生意客户,都是需要用英语的。他体验过英语的好处,所以必然觉得英语非常有用。
但对于花千芳而言,从小生活在农村,长大了写网文,从小对英语的作用没有体验,也不需要,所以他会觉得,英语没用。
两个人,或许从外表穿着打扮上来看不相上下,但一开口说话,暴露出的认知,阶级与层次之分高下立判。
阶级与阶级之间根本的差距,不是奢侈品,而是教育。
那些有钱人,他们成功,见过世面,懂得成功的价值,知道没有人的成功是一蹴而就的,所以他们也格外看重对自己孩子的教育,希望自己的下一辈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实力演绎什么是赢家通吃。
3
当有钱人家长在不吝金钱地想法设法给孩子更好的教育时,好多家长却在想着怎么带孩子打王者再上一个段位。
现在很多家长希望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孩子想学什么不想学什么全听孩子的,快乐就好。
虽然我不提倡过度教育,但是我也反对快乐教育,我觉得一个孩子六岁之前教做人,可以少学一些东西,多树立一些价值观,六岁之后教做事,无论学什么课更希望孩子学会的是坚持和在挫折中成长的能力,我们不提倡过度教育,却不等于放任孩子的天性。
清华一个教授就说过:中国教育的最大骗局就是快乐教育、学历无用以及释放孩子的天性。这三个骗局,正在一步一步扭曲中国孩子的成长。
或许,现在对孩子来说,玩乐是最容易满足的那一级快乐。
但是,孩子哪里懂那么多。
他哪里知道不学习的人,未来要多吃多少苦,要经历多少生活的磨难。
他只会觉得,眼前的快乐最重要。
你现在不逼他,将来他长大了只会埋怨你:
为什么当初你们什么都不逼我学?
在我小的时候,我爸妈送我去参加奥数班,一开始我很喜欢,也很主动积极,觉得奥数的框架体系训练了自己的思维,当时还获得过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相关的奖项,后来到了中学,发现奥数就是在超前学,中学就要学高数。
难吗?太难了。
我决定放弃了,非常抗拒看那些奥赛相关的书籍,甚至将资料撕掉,并对父母吼,“我平时学习都应付不过来了,看这些奥赛书有什么用?”那个时候,父母看我学得很痛苦,就妥协了。
后来,我上了一所很普通的大学,毕业后从事一份普通的工作,在乏味的人生里循规蹈矩地生活,每天还要挤一个小时的地铁上班。
前段时间,听说小时候一个朋友,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从事金融行业,在北京有车有房,说不羡慕是假的。我还记得小时候,我奥数得奖她没有得奖,在我旁边哭得稀里哗啦,可如今,人家是TOP美元基金的投资经理。
其实这些年,我一直为自己的没能坚持感到遗憾,是自己浪费了数学上的天赋。
如果柯洁的妈妈没有逼他学围棋,那么就不会有现在的天才围棋手;
如果郎朗的妈妈没有逼他学钢琴,那么就不会有现在惊艳全场的钢琴王子;
如果周杰伦的妈妈没有逼他练琴,那么就不会有现在亚洲流行乐坛的天王;
如果刘诗诗的妈妈没有逼她学舞蹈,那么就不会有现在的绝佳气质;
如果董卿的妈妈没有逼她读书,那么就不会有现在博学的“央视一姐”;
......
一个人从孩童长成能照顾好自己、对社会有用的人,需要学习太多的东西了。
而这个过程中,如果做家长的,放任孩子自我成长,那还要家长有何用?
柯洁的爸爸曾说:如果能再来一次的话,可能会让柯洁有个不一样的幸福的童年,但如果还是只有一次机会的话,他还是会这么选择。
或许,逼孩子一把看起来很残酷,但让孩子逐渐长成毫无竞争力的人,来面对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更残酷。
有句话说: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虽然说,做一个清洁工也是可以快乐的。
但是因为你啥都不会,被迫做了一个清洁工,会快乐吗?
对于孩子而言,他们不过是依照自己的天性在生活,可是父母的作用,就是引导孩子去做对于他们当下而言最正确的事情。
当你发现自己的存款微薄时,请问问你的孩子,他希望未来的生活要不要也像你这样窘迫?
当你看到那些有钱家长,在教育孩子用知识和技能去赢得高质量的生活时,请问问你的孩子,是否甘愿接受这一生的平庸?
别让你眼中的快乐教育,毁掉下一代的未来。
THE END
作者简介
刘喜旺
能大声嚷嚷的,绝不小声哔哔。本号长期提供最优质的哔哔叨,噬魂削骨,盼君回首。微信公众号:大声嚷嚷啦啦啦(ID:dissqueens)
好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