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全世界的电影都是法国新浪潮的儿子,当今的艺术导演们初出茅庐之时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王家卫的毒害。这样的师承关系看似常见,不过能够被毒害到拿了奥斯卡小金人的,恐怕《月光男孩》是第一部。
▲《月光男孩》在第89届奥斯卡一举夺得最佳影片、最佳改编剧本和最佳男配角三个奖项
现在已经是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导演巴里·杰金斯,不止一次地表示过,他是墨镜王的资深迷弟。他在访谈中讲过王家卫对自己电影生涯的决定性作用:家境一般的他虽然学习了电影,却从没有想要担任电影导演。对他来说,这个职业太高不可攀了。直到在网络上看到昆汀·塔伦蒂诺安利《重庆森林》的视频,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情租来了碟片,深深受到了震撼。从此,巴里·杰金斯才真正下定决心要成为电影导演。
“我从没去过香港,也不懂广东话,甚至连字幕都没细看,但我通过画面就能够感受到细腻的情感。这部电影真的太棒了,它让我了解世界之大,也让我明白世界其实很小。我也开始意识到,这才是我要拍的电影!”
▲《月光男孩》在第89届奥斯卡一举夺得最佳影片、最佳改编剧本和最佳男配角三个奖项
作为投资仅500万美元的小成本电影,《月光男孩》在筹资阶段的艰难也是可想而知。为了说服投资者,巴里·杰金斯直接在PPT中插入《春光乍泄》的剧照和街景。
在后来的《月光男孩》里,你能看到王家卫味道的那些场景。而在两个黑人青年的眼神里,在暧昧不清的情愫中,在欲言又止的对话间,我们都能察觉到墨镜王的影子。
▲《月光男孩》海边最具代表性的一场戏
而片中的慢镜头、人物特写、高饱和度的色彩,都是巴里·杰金斯对偶像的模仿,他甚至直接用了《春光乍泄》的片头曲作为电影的插曲,以示致敬。
文艺青年们究竟如何拍出墨镜王的高逼格电影,有的人选择喝酒,有的人选择写诗。在我看来,都不如直接研究他的电影来得实在。
是爱情故事,也有对社会的焦虑
《月光男孩》是奥斯卡最佳影片历史上第一部LBGT题材的电影。这是巴里·杰金斯的第二部长片,他选择了和王家卫《春光乍泄》相近的题材。
总的来说,《春光乍泄》和《月光男孩》都属于爱情电影。不过,爱情可能也并不是他们最大的主题,寻找自我才是。
▲男主角在挫折中成长,最终找到了自己
王家卫的电影剧情各不相同,但都有相似的主题,也就是,“过去挥之不去,以至于现在和未来都无法到来”。主人公周旋于不同的情人之间,和A谈天说地,和B逢场作戏,原因恰恰是心中那个无法忘记的C。
有的时候,与其说是忘不了那个人,不如说是走不出那一段过去。寻找新的生活方向和自我是王家卫电影主角穿插全片的“行动主题”,只是他往往选择让人物留在原地,让故事无疾而终。《春光乍泄》结尾张震的出现,更像是一种冥冥之中的巧合,是黎耀辉退而求其次的一种选择。毕竟,这本应是一场关于黎耀辉和何宝荣的爱情故事。
▲所有人都承认,何宝荣才是黎耀辉的挚爱
《月光男孩》虽然涉及黑人、贫穷、贩毒等问题,但故事的重心并不在种族、政治,而是讲述了一个普通内向的小男孩的成长故事,侧重的是男孩成长中的自我发现与觉醒。与王家卫的电影相比,《月光男孩》的设定显得更加积极鲜明,结尾处两个男孩相依偎的镜头更是给人一种苦尽甘来的希望感。
其实,两部电影在创作初期都同样传达了对社会现状的焦虑。《春光乍泄》里,黎耀辉和何宝荣选择在1997年前逃离香港,选择一个离香港地理上最远也最近的地方——阿根廷。《月光男孩》故事的发生在贫困却拥有美丽风光的迈阿密,正是这种处于梦幻和混乱之间的生活记忆推动了故事的发展。
黑人版的黎耀辉和何宝荣
不仅题材相近,角色设定上,《月光男孩》和《春光乍泄》也有诸多相近之处。《月光男孩》里的一对男主角奇伦和凯瑞,可以看作黑人版的黎耀辉和何宝荣。
奇伦低调沉默,不爱说话,年纪小小却不随波逐流,有自己的态度和看法。梁朝伟所饰演的黎耀辉沉稳内敛,嘴上不说,心里却什么都清楚。凯文的角色虽不如张国荣饰演的何宝荣那么自由奔放,但也同样开朗自信。就像何宝荣游走于不同的男人之间,凯文在意识到对奇伦的感情之前,也曾和女性逢场作戏。
长大后的凯文成为了一个厨子,与奇伦再度相见之时为他准备了厨师特供套餐。这种处理方式和《蓝莓之夜》中男女主角的最后相遇非常相似。
▲蓝莓派是《蓝莓之夜》两位主角的情感纽带
其实,王家卫的电影里一直不缺乏美食和厨师。《重庆森林》里王菲在快餐店做厨师色拉。《春光乍泄》的黎耀辉也一个厨师,他表达爱情的方式和凯文一样:为对方做饭。
▲《重庆森林》里,王菲每天都为梁朝伟准备厨师色拉
干脆用了《春光乍泄》的片头曲
王家卫对于音乐的挑选非常独到,他的电影原声至今依旧被许多电影所沿用。当年《春光乍泄》剧组因为买不起《Cucurrucucú Paloma》的版权,不得不让配乐大师钟定一翻唱了一个版本。翻唱版《Waterfall》的开场加入了瀑布的采样,这是为了配合电影开场两人向往伊瓜苏大瀑布的剧情。《月光男孩》也选择了《Waterfall》作为男主角奇伦谅解母亲打开心扉的象征,并在原曲基础上再改编,增加了弦乐和弦增加了层次感。
多年后再度相见,当奇伦问起凯文为什么想见他,凯文在唱片机上为他点了一首《Hello Stranger》。↓
同样的情景也出现在《重庆森林》的酒吧场景中——相似的场所,相同的点唱机播放着陌生人点播的《Things in Life》。↓
两首歌一首是R&B,一首是雷鬼,虽然曲风略有不同,但都给人轻松回忆往事的自由之感。
相似的场景、构图、镜头和恋物癖
场景和构图最能看出《月光男孩》和《春光乍泄》的相似之处。
比如用踢球这一看似男性化的运动传达男性之间的友情。↓
接下来,两组男主都进行了简单的对话,镜头语言也十分相近。↓
王家卫对于交通工具的着迷也直接影响了巴里·杰金斯,后者也爱用夜晚地铁上孑然一身的身影表达孤独的情绪。↓
或者让两人共处狭小的汽车空间里增加亲密感。↓
一个人在家吃饭,都用全景来强调寂寞感。↓
在餐厅用餐的对称构图也极其相似。↓
王家卫的电影构图喜欢用前景遮挡主角,表达人物低落的心情,再用摄影机搭配轨道移动,营造一种娓娓道来的氛围。这一组铁丝网的镜头就是例子,恐惧绝望的心情一览无遗。↓
电影里出现二级画框,意在表示强调,另外,这一组镜头都使用了小高速(也就是慢镜头)。王家卫用这样的镜头来窥视苏丽珍的生活,巴里·杰金斯则着重表现母亲的无视对于男主角的伤害。↓
《春光乍泄》著名的海报使用了两人相互依靠的镜头,《月光男孩》选择了同样的动作作为结尾。↓
墨镜王是有名的“恋物癖”,这些小细节,“黑人王家卫”也没有错过。固定电话是王家卫电影里重要的道具之一,几乎他的每部电影都会出现打电话的戏份。《月光男孩》的两位主角也是靠电话联系上的,奇伦用的是手机,凯文则是固定电话。↓
先闻其声再见其人也是常见手法之一,这个时候镜头通常会对着电话线和拨弄电话的手指。↓
下面这组靠墙抽烟的高速镜头搭配令人心悸的小提琴曲,简直是王家卫电影标配,梁朝伟时常出现这个桥段,要是再搭配一点内心独白,就更像了。↓
还记得《2046》的结尾,梁朝伟伴随着音乐梳理头发吗?还记得张国荣在《阿飞正传》著名的舞蹈片段吗?这种通过镜子反思、观察自我的拍法,在《月光男孩》里也同样有效。↓
看到这里,许多人不禁要问:学了王家卫这么多,又有多少是《月光男孩》自己的?其实,每部电影都是导演当下心境的产物,没有一部电影能够与另一部完全相同。就像主人公奇伦一样,他只是在自我寻找的过程中,却始终不会成为别人。
话说回来,这两年墨镜王自己,又在拍什么样的电影呢?
责任编辑:李妙多
微信:oneyingyin 微博:@一个App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