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宁寺塔 | 如何给古建筑断代?

古建筑研究中,断代一直是个很重要的工作内容。在了解各时期建筑风格的基础之上,根据对实物的考察与相关文献的记载,断代就如推理解谜一般,倒也是一项充满乐趣的事情。

关于断代的问题,梁思成与林徽因在 1935 年合著发表的《平郊建筑杂录》中提到过一座砖塔,即北京的天宁寺塔。文中以此塔为例,详述了古建筑断代之法。中国古建筑的断代,无非两个方法:一看文献记载,二看建筑形制。当年,时人根据乾隆的碑记,断定此塔为隋代所建。梁思成觉得这些人纯属瞎扯,专门写了这篇文章,从文献和建筑本身两方面对这种说法进行了驳斥,并断定塔为辽代所建,实在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天宁寺塔是北京城内现存最古老的塔,最早可追溯到北魏时期,现存的塔为辽代重建,乃八角形十三层密檐式砖塔,其上雕刻尤为精美。

北京天宁寺塔

先来看文献,这方面疑问是挺多的,翻阅关于天宁寺塔的记载,唐以后只有明末清初的记载,中间各朝代的修缮并没有提到。也就是说,没有直接证据可表明现存的天宁寺塔为隋代所建。

既然文献解决不了问题,那就再看建筑的形制与风格,而这自然以现存的建筑为标准来比对。既然传言说现存的塔建于隋代,那么就应该拿它和隋唐时期的塔来比较。就平面来说,初唐遗存下来的塔,无论是楼阁式的大雁塔、玄奘墓塔,还是密檐式的小雁塔,都是正方形的。像天宁寺塔这样的八角形塔,唐代唯有天宝年间所建的净藏禅师塔这一座,这也是现存年代最早的八角形塔。再看立面,像天宁寺塔这样的密檐塔,唐代及以前的遗存都没有天宁寺塔这样满是雕饰的须弥座,而且屋檐大多为叠涩出檐,不施斗栱,与天宁寺塔相异。

北京天宁寺塔 | 如何给古建筑断代?_第1张图片
唐代的塔:从左至右依次为慈恩寺塔(大雁塔)、荐福寺塔(小雁塔)、兴教寺塔(玄奘墓塔)、净藏禅师塔

再从建筑细部看。斗栱是最能体现建筑建造年代的物件,天宁寺塔檐下斗栱较为复杂,包括计心造与斜栱,从遗存的塔来看,这样的构造直至五代宋初才出现。唐代及以前的塔斗栱都很简单,像大雁塔、小雁塔这样的只有斗而无栱,而玄奘墓塔的斗栱为一斗三升交蚂蚱头,完全不如天宁寺塔这样复杂。倒是辽代的房山云居寺南塔(已毁于战争)和金代的正定灵济寺青塔和天宁寺塔较为接近。除斗栱外,圆门券、门扇、雕刻、平坐栏杆和须弥座上的壶门,都能与其他同类的塔相互印证,以判定天宁寺塔的大致年代。

天宁寺塔斗栱与雕刻细节
北京天宁寺塔 | 如何给古建筑断代?_第2张图片
左为房山云居寺南塔,右为正定临济寺澄灵塔(青塔)

通过这些实物的比较,梁思成完全排除了现存天宁寺塔建于隋代的可能性,最终断定其应建于辽末,同时指出了壶门、力神、狮子等很可能是明清时期重修的。而天宁寺塔的建造年代直到上世纪 90 年代初的大修才得以揭晓。1992 年 4 月,天宁寺塔大修清理塔顶时发现一块汉白玉石碑,经考证,这就是辽代的建塔碑,根据碑文记载,该塔的建造年代最终被确定为辽天庆九年(1119 年)。至此,梁思成的断代被证明完全正确。

由此可见,实证精神在考察古建筑中是非常重要的,正如梁林在文末所言:

我们希望「从事美术」的同志们,对于史料之选择及鉴别,须十分慎重,对于实物制度作风之认识尤绝不可少,单凭一座乾隆碑追述往事,便认为确实史料,则未免太不认真,以前的皇帝考古家尽可以自由浪漫地记述,在民国二十四年以后一个老百姓美术家说句话都得负得起责任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北京天宁寺塔 | 如何给古建筑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