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令之梦丨天命

在这个无声的世界里,他的呼吸越来越急促,想要挣脱却浑身无力。此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低沉深邃如佛音似的人语,像是死水中投掷的一块石头,随着水波推进,越来越响,越来越响,他终于听清楚了这两个字。

天命。

这是一种预示吗?或是跟这次飞出太阳系有关?


琅琊令之梦丨天命_第1张图片


1.  飞天梦

2195年10月1日,酒泉发射基地。

随着整个发射中心大厅响起的国歌声,“天命一号”飞往太空,这是中国人第一次挑战把载人宇宙飞船送出太阳系,而此次升空的宇航人就是柳青陵。

自从十五岁那年登上月球,飞上太空对于天才航空人的柳青陵早已经习以为常,在之后的二十五年间,他的足迹踏遍了太阳系的其他八颗行星。

在深邃浩瀚的太空中,蔚蓝的地球只是沙漠中一粒渺小的尘土,他每每从飞船的舷窗向外望去,地球与深不见底、漆黑一片的宇宙形成鲜明对比,这种感觉对于他来说,是如梦如幻的交响乐,恢弘大气、令人沉迷。

他目光有些许迷离,脑中闪现出进入发射基地前,夫人的泪水和那个惊魂的梦。

“青陵,早些休息吧,明天就要出发了。”夫人丝绸推门而入,此时他正坐在台灯下沉思,而时钟刚刚指向十点,这是柳青陵固定休息的时间。

他仰头看着自己的夫人,眼中有不舍,有柔情,这次任务的计划完成时间是三年,也就是说三年间,丝绸将要又一次独守空房,提心掉胆地等他回来。想到这里,他起身拉住丝绸的手,然后把她拥入怀中,在她耳边轻声地说了一声:“对不起。”

这是他第十次对她说对不起。

第一次,他和她在宇航学院少年天才班培训,两小无猜的他们情窦初开,正准备揭开爱恋的薄纱时,他就接到登月任务。那次也是秋风萧瑟,他们登上香山去看漫山遍野的枫叶。他牵着她的手到了山顶,盯着她如水的双眸,低声地说:“我喜欢你。”然后青涩地吻了她,当时丝绸的双颊立刻挂上了两片娇红,他在她耳边低声地说了句:“对不起,马上要去执行任务,不能陪你了。”

记忆最深的一次,是他要飞向最远的冥王星,那是没有人类登过的净土,他将作为宇航第一人在上面留下自己的足迹。离开前的那晚,他在床上与丝绸温存过后,看着她眼角不知何时爬上的细纹,轻抚着低语道:“对不起,又要留你一个人照顾家和孩子。”丝绸的眼泪已经润湿了他裸露的肩头,却微微哽咽地说:“你我间没有什么对不起,你的飞天梦,亦是我的飞天梦。”

四周静谧,只闻时钟滴答作响,和两人渐渐凝重的呼吸。


一团团白茫茫的浓雾,从四周升腾,漫空飘散。

在柳青陵的脚下,乳白色的雾气就像是温泉一般汩汩地涌出,瞬间就把他包围了,像是无法抖开的衣衫,紧紧地裹在他的身上。

倏忽间,整个世界好像都被浓雾笼罩,已经分不清天地的界限。而被浓雾裹得严严实实的柳青陵,就像大海中的一叶孤舟。

在这个无声的世界里,他的呼吸越来越急促,想要挣脱却浑身无力,此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低沉深邃如佛音似的人语,像是死水中投掷的一块石头,随着水波推进,越来越响,越来越响,他终于听清楚了这两个字。

天命。

从梦中醒来时,柳青陵已经惊出了一身冷汗,身旁丝绸的位置已经冰冷,她应该是在厨房给他准备早餐。他倚在床头开始回忆这个梦,其实这个梦已经缠绕了他接近四十年,打他记事儿起,就时不时会做这个梦,但是只能听到人语,却无法听清楚内容,这次却真真的听清楚了这两个字:“天命。”

这是一种预示吗?或是跟这次飞出太阳系有关?

他百思不得其解,甚至在到达发射基地时,精神还有些恍惚。

此时,在驾驶舱的柳青陵收回有些凌乱的思绪,目光开始专心地盯向仪表盘,心情由刚刚的动荡变为异常沉稳,显示屏上此时显示出卫星拍摄的影像,飞船在太空中平稳行驶,就像一艘巨船航行在海上。


琅琊令之梦丨天命_第2张图片


2.  航海梦

永乐三年(1405年)7月11日,江苏太仓刘家港。

太阳从海面上露出头脸,然后懒洋洋的上升,灿灿的金光洒在海面上,笼罩着港口驻泊的大大小小200多艘船舶,其中领头的一艘宝船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像是一条巨龙巍然耸立着昂首望向朝阳。

船首一个身着白袍黑色披风的魁梧高挑男子眺望着平静的海面,阳光洒在他棱角分明的脸颊上,显得异常坚毅果敢。

“正使,刚才司天监五官灵台郎来报,今日正午会起风。”一个身量不高、有些鸭嗓的侍从低头作揖,不急不缓地陈述。

那人没有转身,而是声音洪亮地说道:“终于等到起航了。”不远处的海鸥们在海上轻盈地盘旋,有几只顽皮的海鸥还围着船头垂头丧气的黄旗玩耍嬉戏。

随着红彤彤的日头渐渐爬上了中天,刚刚还毫无精神的黄旗开始缓缓地舒展,后来竟然迎风招展,旗面上昂首挺胸的金龙像要从旗中跃出直冲蓝天,海鸥们在风中努力地平衡着双翼,再无玩耍的心态,而是严阵以待。

“起航了!”那人调转头,迎着夏日的海风,高声大嗓地吼道。

宝船的船头响起了号角,随后此起彼伏的号角声传向了远方,200多艘船陆续起锚,向深海驶去。

那人就是七下西洋的郑和,随着船队的整装航行,他想起皇帝在他出行前的一段长谈。

那时刚刚过完新年,南京还飘着几丝零星的冰雨,地面有些湿滑,郑和急匆匆地赶进宫,因为皇帝召他觐见。

穿过重重的宫殿,郑和见到了永乐帝朱棣,皇帝此时背对着宫门,正着盯着王座深思。郑和轻手轻脚地进去,在青砖地上深深地叩首。

许久,皇帝才转过身。

“出行,已经准备妥当?”朱棣的声音如洪钟大吕,虽缓而深邃。

郑和依旧跪在地上,恭敬地答道:“除了再精选一遍上船人员和船上所带物品,所有事情都已准备妥当。”

皇帝踱着坚实有力的步子,走到郑和面前,单手轻挽郑和,柔声说道:“三宝辛苦,快快请起。”

郑和就着皇帝的手起身站立。

“你可知朕这次下西洋的真实目的?”皇帝炯炯地目光照在郑和的身上,让郑和有惶恐和不适。难道皇帝听说什么了?关于朝野和民间都流传着朱棣刚刚抢了侄子的位置,就着手派郑和下西洋,只是为了沿路确认侄子朱允文是否真的死了。

郑和斟酌着,直到皇帝加诸在自己身上的目光越来越焦灼了,他才缓缓地回复:“臣想,陛下是为了像汉武帝打通西域那样,打通一条海上贸易之路。”

朱棣眼中一丝精光一闪而过,他有些狡黠地问:“难道三宝不知道他们怎么说朕吗?不是为了找人,才耗人耗财耗力的让你海上西行?”

郑和不知道皇帝今天是怎么了,一味地考验他,顿时额头冒出了丝丝冷汗,他继续低头小心回着:“这些无稽之谈,臣不屑一听,请陛下也别放在心上。陛下天纵英才,鸿图伟志,哪能如谣言所说?”

朱棣忽然仰头大笑,轻轻地拍了拍郑和的肩膀,“三宝现在也学鬼了,跟在王府时的心直口快不一样了。确如你所说,这些都是无稽之谈,朕全当笑话听了。不过,你说的出行理由只是其一,朕确实还有其他目的。”

郑和听完皇帝前半段话,情绪刚刚缓和,随这后半段话,心又悬了起来。跟随皇帝这么多年,他大概了解这位皇帝的脾性,只要皇帝不问,他就不答,等着对方告诉自己想要说的话。

朱棣扫了郑和一眼,看他毕恭毕敬地等着自己的训示,轻轻地摇了摇头。当上九五之尊以后,明显感觉原来的亲近旧臣,变得越来越疏离了,他偶尔会有些落寞,但是也接受这种变化。于是,他清了清嗓子,说了以下这些话。

“国家久经战乱,刚刚统一,元朝余孽还在北部没有被全部消灭,现在需要周边国家的四海臣服,才能让国民休养生息。所以西行的主要目的是:扬威耀武、震慑四方。

其二,如你所言打通海上丝绸之路,开眼看世界。

第三,传播汉人的文化,万古留明(朝)。”

郑和听完,顿时热血澎湃,豪情万丈,他跪倒给皇帝磕了三个响头。他知道自己也会跟着这万古流芳的功绩,在史册上留名,最主要可以圆自己一个缥缈的梦。

在梦中,有一只金色的手指,一直执着地指向西方。郑和为了破解这个缠绵了自己几年的梦,还曾询问过神僧加太子少师姚广孝,只见神僧低头晗目、捻动佛珠,稍顷,只在他手上写了两个字:

天命。

也就是说,这只金手指让他向西去寻找天命。

此时,仍旧站在船头的郑和,喉咙里低吟着自己的疑惑:“何为天命?”这也是他当时问过姚广孝的,可是神僧也疑惑地摇头说:“老僧也堪不破,只有你自己向西去亲自找寻了。”说完,他把自己手中的佛珠放到了郑和的手中,“愿老僧带的这串随身宝珠,可以保佑三宝平安。”

这串宝珠此时就揣在自己贴胸的位置,郑和用手抚着胸口,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


琅琊令之梦丨天命_第3张图片


3.  求真梦

公元627年初秋,莫贺延碛(位于罗布泊和玉门关之间)。

天边的火烧云随着沙漠蒸腾的热气翻滚,玄奘一连走了五天五夜,滴水未尽,此时浑身像被烤焦的鱼,眼中已经有了层层雾气,然后雾气变成了火星,他一头栽倒在沙漠中,马也因干涸而卧倒在沙中,粗重地喘着气。

此时,僧袍里揣着的佛珠硌着玄奘胸口生疼,本来几近晕厥的他,突然一激灵,硬是撑着自己的身体站起来。今天要是再走不出这片沙漠,断粮断水的他和马儿也许永远都不能离开了。

他起来拍了拍马臀,马儿也心有灵犀般地强撑着站立,驮起他是不可能了,只有一人一马相伴而行。

天色渐渐昏暗,却还没有走到沙漠的尽头。

此时,地平线遥遥地出现了一个马队,玄奘赶快加紧步伐,连滚带爬地终于赶上了马队。他们扔给他一个皮袋子,玄奘仰头咕嘟咕嘟地喝起来,马儿眼巴巴地看着他,咂吧咂吧嘴。他赶快把水倒在钵里喂给马儿,只听一阵呼噜之声,一碗水很快见底了。

傍晚十分,他们终于踏进了西域伊吾国(今新疆哈密)地界。疲乏困顿的玄奘在客栈里倒头就睡着了,这一觉就是一天两夜。

他被各种形形色色的梦缠绕着。

时而是在长安跟其他僧人激烈的辩法,时而转换成自己的师傅临终前对自己的嘱托,时而又成了一尊耀眼的金佛慈目颔首地对他微笑,佛祖手里执着一个法印。玄奘睁大眼睛,还是看不真切,他的脚就不停使唤地一步一步往前走,最后终于看清法印上面刻着的梵文:

天命。

佛教之天命为因果,为业报,为缘生。而佛教摄论、地论两家关于法相之说各异,多年以来争论不休,玄奘每每思之,觉得两家学说各有长短,如果想要弥合两法,只有到摩揭陀国那烂陀寺求得佛法真谛,这也许就是梦中佛祖提示的“天命”。

可西行之路并不顺畅,贞观元年初(627年)玄奘结侣陈表,向唐太宗李世民请允西行求法,未获批准。只能混在长安流散、外出觅食的饥民中出城,然后一路向西,经过凉州、瓜洲,终于出了玉门关,直到进入了此时的西域伊吾国。

一抹阳光从窗户泼洒进来,玄奘终于从床榻上睁开了双眼,等他收拾好僧袍推门而出时,发现门口立着十几个浓眉深眼的异族人,他们见到玄奘出来赶快给他行礼,有一位懂汉语的人,用生涩的汉语为他讲述。原来高昌王听说大唐高僧住宿于此,特派使者请玄奘去高昌讲授佛法。

玄奘以宣扬佛法为己任,当然不会推辞,欣然赴高昌国。高昌国王连听了十日玄奘讲述的佛法,对玄奘佩服不已,不仅要把他当活佛供养,还要做他的徒弟。玄奘此行的目的是奔赴摩揭陀国求得真经,已绝食明志逼迫高昌王放他北去。

北行之路异常艰辛,不仅有连绵的沙漠,还有千年不变的雪山,可是从沙漠走出去的一刻,玄奘就发誓,只要活着,他爬也要爬到那烂陀寺去。


琅琊令之梦丨天命_第4张图片


4. 疆土梦

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夏末,大月氏国。

随着康居使臣,一行人终于进入了此次西行的目的地,大月氏国。

在夕阳的映照下,张骞眺望着熠熠生辉的圆形城垣,两行热泪瞬时泼洒下来。

不负十年时光,不负皇帝嘱托,他终于到了心心念念的国家。

城外早已经有一队白色皮肤、黄发碧眼的士兵列队迎接,在他们的引领下,张骞终于见到了金碧辉煌的宫殿,还有银白色卷发、浓眉蓝眼的国王,而国王旁坐着一个颧骨略高、面色黝黑、一脸落腮胡子的光头老翁,他一直闭目不语像一尊塑像。

张骞向国王深深一揖,义正言辞地说:“匈奴长期骚扰西域各国和我大汉朝边境,让人民生于水深火热之中,我汉朝皇帝愿联合西域实力最强盛的贵国夹击匈奴,保你我家园安定。”他向国王申明此行的目的,这也是汉朝皇帝的谆谆嘱托。

国王沉思了片刻,微微一笑道:“贵使可能不知,我大月氏被乌孙国攻城略地,西迁到此,国力已大不如前。此地远离匈奴,更与汉朝万里之隔,现今国泰民安,并不想再兴战事。”

张骞眼中掠过一丝失望,正想再次劝说国王。而国王却抢先转移了话题,向给他介绍起身旁的光头老翁。“贵使,这位是大月氏的国师波罗颇,他从天竺(印度)为弘扬佛法而来。”

“佛法?”张骞在康居国就听说大月氏信奉佛法,但他自己对于佛法却知之甚少,毕竟汉朝立国时,以老庄为治民根本,而如今的皇帝,以孔孟治国。

此时,光头老翁突然张开双目,眼光深邃悠远,紧紧地盯着张骞,像要把他的魂魄摄入。张骞微微一怔,再定睛看时,老翁的眼中慈祥安定,像是要跟他促膝长谈。

老翁经国王的授意,开始给张骞讲述佛法的要义,张骞听得如云雾里,却有几个词让他印象颇深,“慈悲”、“修为”、“参悟”、“渡劫”。原来在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思想之外,还有这么一家思想,并且在西域诸国颇有影响力。这一点,等他回到长安,一定要禀明皇帝。

夜晚,天空如墨,繁星点点。

张骞从形制如行军毡帐似的房屋中出来,仰头看向星空。他回忆着出使西域前,皇帝说到一统山河的雄图伟业,说到让匈奴和西域都归附汉朝的灼灼斗志,说到要建立一条贯通南北东西的贸易之路,说到以后汉朝的人都可以扬鞭立马到版图的每个角落。

而今,出行十年,他自己却在匈奴被扣押多年,而联合大月氏的计划也渺渺无期,心中空旷落寞。他想到此,不由地长叹了一口气。

静谧的四周,飘来了一阵低声吟唱,他竖耳细听,总觉得似曾相识,这是梦中听过的一段安神曲,而随着曲调,他曾隐隐听到有人碎碎低语,却没法辨识内容。

随着越来越近的曲调,白日的光头老翁踱着不急不缓的步伐走到他的身旁,与他并肩而立,嗓子间还继续哼唱着。张骞盯着老翁,恭敬地问了一句:“国师可有指教?”

老翁没有看他,却抬臂指向天际,张骞顺着老翁手指的方向,看到了墨黑的星空。他完全不懂,心里却暗暗嘀咕着,也许这就是所谓佛教的参悟。

此次西域之行,张骞并没有完成皇帝的任务,却带回了西域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故事,并记录成册,也让西域各国了解了在他们疆土的东南方向,有一个声名赫赫的帝国,就是汉朝。

而在张骞从大月氏离开之际,老翁派人送给他一片丝绸,上面写着异国文字,他找了一个月氏人询问才得知,这是月氏字。

天命。


5. 破解天命谜题

深邃的天空永远都是寂静无声,飞船行驶很长时间,舷窗外的景色基本是一成不变。

柳青陵除了每日固定的工作,如观测和整理数据等,很多时候,他都会一个人守着窗子向外眺望,思考这宇宙的终极秘密。

这个秘密可能与梦中的天命有关,可能与自己,以及很多的宇航人的飞天梦有关。

我们不停地向更远的地方飞,到底为了寻觅什么?

在长时间孤独寂寞的思考中,这个问题不停地在他的大脑中回旋,已经变成了一个哲学问题。他没法解释,却认为应该由更高眼界和思维的人才能阐明这条哲理。如果这一世,他不能参透,那只能记录下来,由下一世继续寻觅。

在太空中飞行了很久,久到柳青陵如果不是每日必须的记录,他已经不愿去计较时间。过着毫无变化的生活,重复着早已飞行过的老路,看着程式化的风景,这些都让他无比乏味。

航行的久了,他甚至已经不再做梦,即便是缠绕他多年的那个天命之梦,也很久都不再出现了。

他碎碎念着:看!连梦都倦怠了,沉睡了。可自己呢,日复一日的到底做着什么?

莫名的烦躁把他无情的包围缠绕,甚至有时他必须依靠智能心理辅导程序,可是程序毕竟是固定的模式,冷冰冰没有感情的操作,只能增加他的烦躁。

这是头一次,让他这个老宇航员不能调整并控制自己的情绪。正当柳青陵环视四周想要找一个能听到响声的物品向地上摔去时,眼前突然闪闪发亮,晃得他一阵眩晕。

只见整个墨黑平静的天空中突然出现了一块通天巨幕,像是电影一样,正在播放着一个个片段。

柳青陵被眼前的场景震撼了,刚刚烦躁的情绪突然一扫而空,他开始目不转睛地盯着幕布中显现的内容。

他看到了自己。

那是接受这次任务时,他的上司对他的谆谆嘱咐,“完成这次任务后,你就退居二线,专事教学吧,还是要兼顾一下家庭的。这些年,你对国家对航空事业付出了全部时间和精力,却对家庭亏负了太多。”他默默地含泪点头同意。

往前,是夫人丝绸跟他站立在瞭望塔上,看着满天繁星,无限憧憬地对他说:“我多想能飞上天空,用手和脚轻触这漫天的星辰啊!”他把她拥入怀中,同为天才宇航人的丝绸为了他的事业,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回归家庭,他确实亏欠她太多。

还有柳月眼巴巴地看着他,委屈地说:“爸爸,你说带我去看看香山,什么时候才能去呢?”他轻抚着她的头发,却发现女儿已经由蹒跚学步的婴孩儿,长成了身高到他下巴的大女孩儿。

再往前,他看到大幕中呈现出,一个个身负天命的人,艰苦而又辉煌的一生。

......

第一个飞上天空的宇航人杨利伟。

......

第一颗成功研制出原子弹,释放出蘑菇云的钱学森。

......

第一次远程航海的郑和。

......

第一次远赴印度取经的玄奘。

......

第一次出使西域的张骞。

......

这一生,在大幕中顶多出现一两分钟,却展现出他们的艰苦无畏。

这一生,比起浩瀚渺渺的宇宙发展,不过只是一粒微尘。

这一生,比起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也不过只是转瞬即逝。

但就是有这些人,做出了这些努力,才让文明一步步前进,达到现在的状态。

原来这就是“天命”的含义。

顿时,柳青陵的四肢百骸像是彻底贯通一样舒爽。这么说自己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天命”,而天命其实就是千秋万代人不断地求索,才促成了文明车轮的持续前进。

此时,飞船里响起优美的旋律,恢宏的国歌声响起,同时伴随着一段机器人程式化的声音:“天命一号已经成功飞出太阳系。”

(本文完)

武侠江湖专题

琅琊令第三十期:梦

琅琊令目录

你可能感兴趣的:(琅琊令之梦丨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