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连岳学简约写作(三)

跟着连岳学简约写作(三)_第1张图片

接下来的三课,学习连岳老师近期的三篇文章,分析特点,做少量仿写和对比。

第一篇是《择业的两大误区》,此文是回答读者来信,提问者是一个三线城市的年轻人,TA面临择业的两难,回老家做公务员,生活无忧但是自己不甘心,留在大城市创业,内心向往却违背家长意愿。连岳为TA解开困惑,原文如下。

这邮件体现出的择业观,犯了90%的人都会犯的观念错误。由于这种错误观念符合大多数人的直觉,尤其不容易改变,所以,以后估计还有大量人的将继续持有这错误观念。

择业观错误之一:当公务员,或进事业编,则生活无忧。

我年轻时,从老师到公务员,到有保障的记者(当时应该算事业编制),耗费了十年时间。那是我人生浪费率最高的十年时间,那也是我必须付出的成本,因为从小到大的观念来源,都在告诉你,只要有了保障,你就可以舒服地混到死了,没什么比这更体面更神气。要得到新观念,要挣脱前人给你的错误观念,只花十年,我觉得幸运了。

那十年的收入,肯定不低于平均线,但深刻的感觉还是一个穷字。每月月光,年底一点奖金,不够过年回家折腾,觉得人生太没意思。记得有次小学老师组团来厦门旅游,我透支请他们吃了顿像样一点的饭,后面几个月,气都喘不过来。按现在厦门的标准,吃得留点印象,菜钱四千块,喝三瓶茅台,七八千块了,也是现在一个公务员几个月的积蓄,困难指数并未下降多少。

至于有人说,公务员时间多,我可以用来长学问长技能,那更是空想。在无压力、无竞争、无实战的情况下,你不会有长久的动力训练自己。当你身处的环境,主流是只求安逸,三五年后,从观念到技能,落后是必然的。

结论一:公务员(事业编),不是生活无忧。而是到了后面,你连解决忧虑的能力都要消失。一个年轻人,能不当公务员,千万别当。别抱着“我姑且当之,哄哄父母”这念头,当了,就难离开。

择业观念错误之二:大城市对年轻人不友好,我迟早要逃离,回到家乡。

逃离北上深广,此类噱头,媒体最爱玩。房价每涨一次,就可以玩一次。

是啊,大都市、热点城市,一间房的价格是家乡一套房的价格,当然要逃离。

我的观点是:把你扔到一个陌生的星球,你要找个最好地方,简单有效的办法是去房价最贵的大都市。房价贵,意味着财富多、机会多,越接近财富与机会,你就越容易得到。

年轻人,逃离乡村与小城市,奔向北上深广和热点城市,才是对的。你的流向相反,命运就相反。

厦门的房价,一直上新闻。

我最近想,是不是真到了媒体说的水深火热?年轻人再没机会,只好逃跑?我是不是脱离现实,不了解实情了?

为解决这个疑问,我还真花了不少时间研究了一下厦门的楼市。一个年轻人要在此地扎根,以现有的房价,50来万,新房可买到25平米左右的最小房型,首付十来万,这很难凑出来?

年轻人起点低,刚开始时,买小一点,偏一点,旧一点的房子,不是应该的吗?难道要买千万以上的房产才满足?

结论二:想要过得更好,想要过得更自由,永远不要离开大都市和热点城市。世界范围内,更符合人性、更多机会的大都市都在持续生长,就是人口负增长的日本,东京人口也在增长。

祝开心。


心得

咱们从观点、构思、例子三个方面总结。

1.观点

文中提到两个错误观点。

一是当公务员,或进事业编,则生活无忧。
作者的说理逻辑是:为什么公务员生活无忧是错的?--因为很穷--虽然穷,但是时间很多--没有压力,空有时间,不会有收获--结论是,你的观念和技能都会落后

二是大城市对年轻人不友好,我迟早要逃离,回到家乡。
作者的说理逻辑是:为什么逃离大城市--因为房价高--房价高意味着财富多--离财富近才更有可能获得财富--举例,厦门的房价虽高,但年轻人买得起最小的户型,这很合理,年轻人不应过分要求--结论,大城市财富多、机会多,房价并不高,是你眼光高,年轻人应该留在大城市。

小结:
1.观点符合常识,形成了因果闭环,能自圆其说。
2.抓住key
说理不能贪大求全,连岳在表达观点时,总是会抓住一两个key(关键点),反驳第一个观点,抓住“穷”和“技能落后”两个key,反驳第二个观点,抓住“房价”这个key,其实还有其他要素,但是他抓主要矛盾,舍弃次要矛盾,不失为一种智慧。

2.构思

文章反驳两个观点,自然分成两部分,细看,两部分的写作思路是一致的。

反方:当公务员,或进事业编,则生活无忧。
正方:有这样的错误观念不怪你。我当过公务员,公务员很穷,现在也一样。(说理+举例)
反方:公务员虽然穷,但是时间多,可以充实自己。
正方:扯淡!没压力,不可能坚持学习。
正方败!反方胜!

反方:大城市对年轻人不友好,我迟早要逃离,回到家乡。
正方:有这样的错误观念不怪你。大城市房价高,财富多,到那里才能得到更多财富。
反方:可是我买不起房。
正方:扯淡!大城市房价虽高,但是最便宜的那种你买得起。你还年轻,凭什么买大房子?
正方败!反方胜!

小结:
1.先诉诸情感,再回归理性。连岳没有一开篇就反驳观点,而是先和读者一起感受错误观点。他告诉读者,有错误观点不是你的错,是“从小到大的观念来源”和“媒体”给你洗脑了;其次,他和读者一起犯错,他举自己“当公务员,浪费十年”的例子,他模仿读者的口吻说“是啊,大都市、热点城市,一间房的价格是家乡一套房的价格,当然要逃离。”,这种写法使说理更顺畅、不生硬,宛如太极,以柔克刚。
2.制造冲突,步步为营。冲突是读者的最爱,说理文也不例外。连岳对反方步步紧逼,每一步都踩得很准、很实,不仅显得内容更丰满,也使文章有意思。有冲突的文章更精彩。

3.例子

此文一共有三个例子,刚好分属三种类型。
1.经历
连岳当记者的经历,当了十年,很有代表性。
2.假说
“把你扔到一个陌生的星球,”,这种例子要尽量苛刻,甚至极端,如此方能突显效果。
3.引用
文中关于厦门房价的例子。类似的还有书中读到的、新闻听到的、路上看到的。

举例子讲两个原则——契合主题、说服力足够。


佳句

由于这种错误观念符合大多数人的直觉,尤其不容易改变。
直觉,这个词用的特别准确,我仿写时想写“根深蒂固的观念”,没悟到“直觉”,名词用处很大,要多用,尽量远离形容词和副词

我年轻时,从老师到公务员,到有保障的记者(当时应该算事业编制),耗费了十年时间。......要得到新观念,要挣脱前人给你的错误观念,只花十年,我觉得幸运了。
首尾两个“十年”,前者强调时间长,后者却说时间短,但都说的在理,有对比,有呼应,可见逻辑思维之强,文字构思之妙。

那十年的收入,肯定不低于平均线,但深刻的感觉还是一个穷字。
先扬后抑,“肯定”是一种强力表达,“但深刻的感觉”是强力转折,这样的转折更加有力!

至于有人说,公务员时间多,我可以用来长学问长技能,那更是空想。
“有人说”写了两个句子,反驳只有四个字:更是空想。语气加重,短促有力。

公务员(事业编),不是生活无忧。而是到了后面,你连解决忧虑的能力都要消失。
不是“无忧”,是“忧虑的能力都消失”。同样的文字,解读出不同的含义,不跑题,不做作,这是文字功力。

一个年轻人,能不当公务员,千万别当。别抱着“我姑且当之,哄哄父母”这念头,当了,就难离开。
“千万别当”、“当了就难离开”,从正反两面思考,更全面,说服力更强。我私下认为,把“别抱着”那一句去掉也是可以的。

是啊,大都市、热点城市,一间房的价格是家乡一套房的价格,当然要逃离。我的观点是:把你扔到一个陌生的星球,......
段落之间是转折关系,但不见转折词。

简单有效的办法是去房价最贵的大都市。房价贵,意味着财富多、机会多,越接近财富与机会,你就越容易得到。
“房价贵”--“财富多”--“接近财富”--“得到财富”,注意句子之间的递推关系,联系特别紧密。

择业观念错误之二:大城市对年轻人不友好,我迟早要逃离,回到家乡。
逃离北上深广,此类噱头,媒体最爱玩。房价每涨一次,就可以玩一次。......
年轻人起点低,刚开始时,买小一点,偏一点,旧一点的房子,不是应该的吗?难道要买千万以上的房产才满足?
整个第二部分,全是在谈一件事:房价。你要注意,连岳反驳的观点里可没提“房价”这个词,连岳隐含的逻辑是,大城市对年轻人最不友好的地方就是“房价高”,这个逻辑明显立得住,所以后边的论述也立得住,而且文字全部围绕房价,显得十分紧凑,不散。

以现有的房价,50来万,新房可买到25平米左右的最小房型,首付十来万,这很难凑出来?
摆事实,尽量具体。具体的事实比抽象的概念要好的多。

年轻人起点低,刚开始时,买小一点,偏一点,旧一点的房子,
“小一点,偏一点,旧一点”,为了表意丰富、深刻,可以用排比短句,但含义不要重复。

世界范围内,更符合人性、更多机会的大都市都在持续生长,就是人口负增长的日本,东京人口也在增长。
一方面是要积累更多知识,学会查资料(也许连岳也是现查的),另一方面,要学会切换视角,从不同的空间、时间、人物、事件上,看到更多的可能性。最后的这一句,真的把我震撼到了。

我的拙作

最后,我红着脸把自己仿写的一段贴出来,我相信,这段文字肯定是反面教材的“佳作”。

错误观点一:公务员的工作很稳定,进了公务员队伍就可以衣食无忧、安稳地过完一生。
得到这样的错误观念,不是偶然,是父母和社会灌输给我们的,我也没能幸免。我曾在公务员队伍服役十年,还有很有发言权的。
首先,公务员谈不上生活无忧,因为公务员很穷。我记得当年我在厦门做编辑时,有个老友来看望我,我狠狠心在一家高档饭店招待了他,这一顿饭迫使我后半个月节衣缩食,钱紧的滋味,真的很苦。
有人会说,公务员时间宽裕,可以用下班时间干点副业,既能陶冶情操,也能赚赚外快。这想法不错,但真正做到的,凤毛麟角。没有任何压力,谁会坚持不懈?脆弱的肥皂泡,轻轻一碰,瞬间破掉。
更可怕的是,时间久了,你对压力变得麻木,最终将失去忧虑的本能,只能继续赖在公务员队伍里。

缺点太多,最主要的一点是缺少构思。整段文字,平铺直叙,没有前后呼应、没有先扬后抑、没有冲突、没有文字的妙用,什么作料都没有,做出的菜自然没味道。
唯独一个小小的亮点——我想到了比喻:脆弱的肥皂泡,轻轻一碰,瞬间破掉。 不管比喻的好不好,起码想到了,算是一个小小的进步。

码字好累,不由得想到连岳老师的话:过睡个觉有时有帮助,别太累。
嗯,听老师的,这一课就酱。

但是我还不能睡,老婆下班回来了,接她去喽~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跟着连岳学简约写作(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