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敬清寂

和敬清寂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读《茶之书》有感

                            文/陶蓉

  冈仓天心在1863年生于日本横滨的一个商人之家,七岁时开始学习汉语和英语,十六岁进入东京帝国大学就读。并熟读四书五经和各家经典。因受他老师的启发,毕生都为发扬日本传统艺术和美学而不遗余力。因此被日本美术界尊称为“日本近代美术之父”。这本书是在1906年用英文写成,精简如诗的文字,深入浅出,勾勒出茶史的梗概,溯探了茶道的核心精神,并具有强烈的文化观点。

  在日本人看来,茶并不仅仅是通过某种饮用方式体现一种理念,它更是对生活艺术的虔诚信仰。这本《茶之书》自问世以来就成为了论述日本茶道的经典之作,至今无人超越。在一边介绍茶历史的同时不仅批判了明治维新的日本过于西化,还批判西方人不懂东方文明。白人对于日本军士的“死的艺术”是持嗤之以鼻的态度。对茶是趋之若鹜,因为在寻常人家是无福消受,是上流社会以及王公贵族的娱乐享受和社交赠礼。但却甚少注意深深代表“生的艺术”的茶道。

图片发自App

  茶叶、道家、禅宗都是来源于中国,但在中国的茶文化里却没有这样一本书,来阐发茶道美学意境。冈仓在书中既表达了对陆羽的尊崇,也感叹了茶道在中国的衰落。在中国有过讲求境界的茶道,但在因经历兵燹战乱动荡,外族文化入侵,致使国人手中的那杯茶,虽花一般的美妙香色依在,然杯中却再也不见唐时的浪漫或是宋时的礼仪了。

   宋茶被荣西禅师带回日本后,由一休宗纯、村田珠光、南浦昭明、千利休等诸位禅师的发扬光大,渐渐发展成日本茶道,而“茶禅一味”也是被视为日本茶道的最高境界,日本茶道正式问世。

和敬清寂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在日本茶道中展现的淋漓尽致的生命观与艺术理念是源自道家。冈仓虽然没有完全区分宗教上的道教与哲学上的道教,但并不影响对“道”的概述。在解释“道”的意义时,时间追溯到了秦朝。在那时道家是最活跃,最有影响力的,对日本的影响更是不言而喻,柔术取名就是来自于《道德经》。但茶道仪式是由禅宗茶会发展而来的,同道家一样极为倡导个人主义。在禅宗丛林清规里,任何不起眼的环节中,无不要求做到尽善尽美。道家为各种美学理念的基础增添色彩,是禅学使它们得以在现实中实现,禅学所追求的是与事物内在的本质、与外在的点滴做到最直接的融合,由喜爱工笔彩绘的倾向而偏好非黑即白的水墨素描。

茶室,又称“数寄屋”,它的集大成者是茶道大师千利休。早期的茶室仅在客厅内由屏风隔出“围间”。茶室的摆设、玄关设计、房梁粗细都是选用上好的建材,简朴的外表下深藏着高贵,同时也藏着深刻的艺术。物品的摆设、茶室露地、石头青苔都力图显示着一种沉稳安静又富有力道的氛围。在茶道大师的眼中,若想真正欣赏艺术,唯有让艺术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才有可能。服装的裁剪、颜色选择、身体的姿势、甚至是走路的样子都需和整体氛围和谐融洽。居家的枝微末节、料理的做法、上菜食用的方法,都是深受茶人的影响。在我们认为不可能完美的生命中,是茶呈现出的完美让翻腾的人生浪涛在向永恒奔去的时候,美好与欣喜依在。

和敬清寂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本书是用秀吉和千利休的对决,千利休以从容自绝为结尾。这里也暗喻福泽(思想家、教育家)和冈仓的对决。千利休的死也是书中的高潮,在阐释茶道精神的同时,也引发我们读者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联想。也诗意的表达了东方文化对悲惨命运时的一种宁静的态度。“和敬清寂”是茶道的精神仪典,如参透仪典,人生便不会受各种愚昧困扰所苦。

你可能感兴趣的:(和敬清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