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读后感

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读后感_第1张图片

Part 1:关于作者

史蒂芬·柯维(Stephen Richards Covey,1932年-2012年),哈佛大学企业管理硕士。在领导理论,家庭与人际关系,个人管理等领域久负盛名,曾被美国《时代周刊》誉为“思想巨匠”,“人类潜能的导师”,得到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特别接见,是前总统克林顿倚重的顾问,《经济学人》杂志推举其为“最具前瞻性的管理思想家”。


Part 2:关于本书

中文译本《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1989年出版。该书曾雄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长达5年之久,并被翻译成38种语言,在全世界销售逾2,000万册。


Part 3:内容梳理

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中文译本是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但作者并没有直接就开讲7个习惯,而是先借用下面这个句子,帮我们理清一些基本概念:

Sow a thought, reap an action; sow an action, reap a habit; sow a habit, reap a character; sow a character, reap a destiny.

这句话的意思是: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养成习惯,习惯生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换句话说,我们若是想要改变现状,我们就要先改变自己;而要改变自己,关键是要先改变我们的思维模式和一些无效习惯。

思维模式(Paradigm)

我们小时候都听说过那则“疑邻盗斧”的寓言,自家的斧头丢了,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的,于是看那人的言行举止,怎么看怎么像“偷斧子的人”;过几天找到斧子后,再看邻居家的儿子,又怎么看怎么都不像“偷斧子的人”了。

When we open our mouths to describe what we see, we in effect describe ourselves, our perceptions, our paradigms.

当我们开口描述我们的所见所得时,我们其实是在描述我们自己的感知和思维模式。而我们现有的思维模式大都是“被动”而成,由我们过去的经历,家庭&学校教育,父母观念灌输而来,又有多少是我们主动思考而成的呢?是时候让我们停下来,对我们脑中既有的思维模式好好审视一番了,看看我们的思维模式是否已固化?对于某些观点是否太自我?对于某些行为是否太偏执?

This new level of thinking is a principle-centered, character-based, “inside-out” approach to personal and interpersonal effectiveness.

或许我们可以开始尝试一种新的思维模式,正如本书所阐述的,以原则为中心,以品德为基础,“由内而外”地实现个人及人际效能。

习惯(Habit)

习惯,可以定义为知识(knowledge)、技能(skills)和意愿(desire)这三个维度相辅相成的结果。

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读后感_第2张图片

Knowledge is the theoretical paradigm, the what to do and the why. Skill is the how to do. And desire is the motivation, the want to do.

知识是习惯养成的理论基础,告诉我们要做什么及为何而做;技能则是如何去做;意愿是内在驱动力,表明你有多想做。只要这三个维度相互作用,我们就完全可以改掉旧习惯,养成一个新的习惯,尽管这个过程会有点痛苦与不适。但正如那首歌里所唱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为了迎来一个焕然全新的自己,努力改掉些不好的旧习惯和旧观念,难道不是一件很值得期待很有动力去做的事情吗?

七个习惯概述

本书所要教给我们的七个习惯,也并非各自为王,独立存在,而是相互作用互相影响的,这也完全符合成长的自然规律,从依赖(dependence)到独立(independence),再到相互依赖(interdependence)。

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读后感_第3张图片

习惯一(积极主动)、习惯二(以终为始)、习惯三(要事第一)仔细解释了如何养成有助于达成个人领域成功的习惯(private victories),使得我们能从依赖期顺利进入独立期;

习惯四(双赢思维)、习惯五(知彼解己)、习惯六(统合综效)关注于养成有助于公众领域成功的习惯(public victories),使得个人的独立期能顺利上升到社会协作的互赖期,真正实现1+1>2的效能。

习惯七(不断更新)则是前面6个习惯的基础,是自我的更新迭代。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须得由内而外依次实现,才能收获真正高效能的工作与生活。

所谓的高效能,其实就是产出数量(production)和生产能力(production capability)的平衡问题,即 P/PC Balance。伊索寓言有一则很著名的“下金蛋的鹅”的故事,则是对这个产出/产能平衡原则的最生动的诠释。

农夫的贪婪使他不再满足于每天一个金蛋,希望宰鹅后可以一下子收获所有的金蛋,结果我们可想而知,农夫非但没有提高他想要的“产出数量”(金蛋),反而毁掉了自己的“生产能力/资产”(鹅)。因此,只有正确平衡产出/产能,才能收获最高效能,而这也是本书7个习惯的基础所在。

习惯一:积极主动(Be Proactive)

The habit of proactivity means more than merely taking initiative. It means that as human beings, we are responsible for our own lives. Our behavior is a function of our decisions, not our conditions. We can subordinate feelings to values. We have the initiative and the responsibility to make things happen.

积极主动性,不单指态度积极,还需要我们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责任感(Responsibility)是由 response-ability 这两个词构成,意即选择回应的能力。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格外关注的问题,例如健康,工作,子女教育,环境、国债、战争等等,我们将这些问题列入“关注圈” Circle of Concern, 区别于那些我们不关注或者不怎么关注的问题。

如果细看一下我们关注圈里的那些问题,会发现有些问题受限于外部条件,我们暂时无能为力;而有些问题则是我们力所能及的。对于力所能及的这些问题,可以归入我们的“影响圈” Circle of Influence,积极主动的人会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这个影响圈,借由积极正向的能量不断解决并扩展我们的影响圈,进而去影响关注圈里的问题。

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读后感_第4张图片

我们经常面对的问题无非以下三类,而积极主动的人都会从自己的影响圈着手,想办法解决。

direct control 可直接控制的(问题与自身行为有关)==》积极主动的人会直接通过培养正确的习惯来解决;比如习惯一二三就是为此而谈;

indirect control 可间接控制的(问题与他人行为有关)==》积极主动的人会通过自身的影响力来解决;后面的习惯四五六中会对此进一步论述;

no control 无法控制的(无能为力的问题,例如我们的过去或现实环境)==》积极主动的人会做的是改变自己的面部表情,以微笑、真诚与和平来接受这些问题,即便再讨厌的问题,也能泰然处之。

影响圈 Circle of Influence 的核心是做出承诺并信守承诺的能力,这也是积极主动的本质和最清晰的表现,一旦对自己或别人做出承诺了,那么就一定要说到做到。

践行 -- 习惯一:积极主动

  1. 有意识的留意自己的语言用词,培养积极主动的语言表达,避免消极悲观的用词。
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读后感_第5张图片
  1. 列出自己关注圈和影响圈的问题/挑战,判断问题类型(直接控制、间接控制 or 无法控制),并审视自己当下的回应。借由积极正向的能量不断解决并扩展我们的影响圈,进而去影响关注圈里的问题。(可参考如下例表)
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读后感_第6张图片
  1. 试行“积极主动”原则30天,总结自己的影响圈有什么变化。

习惯二:以终为始(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

在谈习惯二之前,让我们先来设想这样一个场景:

若我们有机会得以出现在我们死后的葬礼上,当我们审视着棺材里的自己时,我们会作何感想呢?我们会希望我们的亲朋好友同事们在我们的葬礼上如何评价我们呢?

我们在盖棺定论时所希望获得的评论,才是我们内心深处真正想要追求的目标。

To 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 means to start with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your destination. It means to know where you’re going so that you better understand where you are now and so that the steps you take are always in the right direction.

习惯二的“以终为始”(to begin with the end),需要我们对自己内心深处最终想要获得的目标了然于心,并时刻记着,一路走来一路审视,方能在前往目标的道路上不迷失,不走岔。简单的说,你想“得瓜”,就只能“种瓜”,而不能“种豆”。

“以终为始”的第一个原则基础是,凡事都要想好再做(All Things are Created Twice)。这是个客观原则无需置疑,但“谁想”则是个主观问题,值得深思。如果我们不能积极主动的为自己的人生规划蓝图,那我们就只能被动地过着别人为我们规划安排好的生活,成为“别人家的孩子”,实现着“别人的”目标。

“以终为始”的第二个原则是区分领导和管理的不同。领导(Leadership)属于第一次创造,即我们前面提及的思想层面的构思;管理(Management)则是第二次创造,也就是付诸行动的具体行为。

In the words of both Peter Drucker and Warren Bennis, “Management is doing things right; leadership is doing the right things.”

用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和领导学大师华伦·贝尼斯的话来说就是,“管理是正确地做事;领导是做正确地事。”

“以终为始”最有效的方法是,撰写我们的个人使命宣言(personal mission statements)。从我们的核心价值和正确原则出发,聚焦于我们影响圈的核心问题,结合我们在生活中担任的具体角色,思考我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character),以及我们想达到什么样的成就和贡献(contributions & achivements)。

同理,我们还可以和家人一起撰写家庭使命宣言(family mission statements),列出我们共同的价值观,理念和家庭目标。这个过程需要全员参与,no involvement, no commitment。

若是公司主管或者企业创始人,那么组织使命宣言(organizational mission statements)更是必不可少,直接体现了公司的企业文化,愿景和长期目标。只有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列出原则,方能确保全体员工都能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

People can’t live with change if there’s not a changeless core inside them. The key to the ability to change is a changeless sense of who you are, what you are about and what you value.

个人使命宣言因人而异,社会也是变幻莫千的,但只要我们信守自己的个人使命宣言,不触动底线和原则,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践行 -- 习惯二:以终为始

  1. 思考并写出我们在生活中担任的具体角色(为人子女,兄弟姐妹,妻子丈夫,为人父母,亲朋好友,老板员工......),并对比理想状态是否满意?

  2. 结合文中所描述的11种生活核心观(配偶、家庭、金钱、工作、追求物质名利、追求享乐、朋友、敌人、宗教、自我/自私、正确原则),从个人的安全感(Security)、人生方向(Guidance)、智慧(Wisdom)和力量(Power)方面出发,认真思考自己的生活核心是什么?

  3. 找个安静的时间地点,开始撰写个人使命宣言(personal mission statements)。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我们可以从现在开始,边思考边写。写完后还需要定期检查,是否言行一致。要注意的是,个人使命宣言不是什么大而空的口号,而是基于我们的核心价值上的具体可执行的原则。(可参考书中的两个范本)以柯维的朋友Rolfe Kerr为例,他的个人使命宣言有:家庭第一(succeed at home first);在诚信问题上决不妥协(Never compromise with honesty);未听取双方意见前不妄下定论(Hear both sides before judging);每年掌握一种新技能(develop one new proficiency a year);利用等待的时间(hustle while you wait);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maintain a posotive attitude)等等。

  4. 将习惯二“以终为始”的原则与家人或者朋友同事分享,并建议大家一起合作拟定家庭使命宣言(family mission statements)或团队使命宣言(group mission statements)。


习惯三:要事第一(Put First Things First)

习惯三 “要事第一” (put first things first)要解决的是自我管理和时间管理问题。经过对各种时间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检验,柯维推荐了“时间管理四象限”法,根据事情的重要性和紧急程度,我们日常的所有问题均可归类为以下四种:

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读后感_第7张图片

而真正具有独立意志(independent will)的高效能人士总能避免陷入第三和第四类事务中,因为不论是否紧急,这类事务都是不重要的;我们不能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过多的浪费在这类不重要的事务上,因此我们要学会对这类事务说“不”。

而第二类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务,列举的都是和我们的个人使命宣言及价值观有关的事项,因此我们需要将我们最主要的精力和时间都集中在这部分的践行上,如此方可有效能的实现我们的终极目标。

此外,对于有些不需我们事必躬亲的事情,可以进行适当的授权,这也是提高效能的秘诀之一。

授权有两种方式,指令型授权(gofer delegation)和责任型授权(stewardship delegation),可依据具体事情性质来确定何种授权更为高效,但是在使用责任型授权时,因为它聚焦的是事情的结果,所以需要双方详细明确具体的沟通过程,具体包括预期成果(desired results)、指导方针(guidelines)、有效资源(resource)、责任归属(accountability)和结果(consequences)五个方面。

践行 -- 习惯三:要事第一

  1. 列出我们生活中被忽略掉的“重要但不紧急”的第二象限任务(比如,锻炼身体,学好英文等),并承诺自己会开始立即行动。

  2. 列出我们自己的“时间管理四象限”,追踪并记录各象限的时间流向(推荐使用 app atimelogger2)。

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读后感_第8张图片
  1. 根据“时间管理四象限”表格,将可以授权给他人去做的事项积极分配出去,但要注意思考是否需要对被授权对象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指导。

  2. 制作下周计划表,根据自己所担任的具体角色制定目标,并分解成具体事项执行。当周结束后,评估计划实行情况。


习惯四:双赢思维(Think Win/Win)

人际交往的哲学,概括起来无非这6种模式:利人利己/双赢(Win/Win)、利己损人(Win/Lose)、舍己为人(Lose/Win)、两败俱伤(Lose/Lose)、独善其身(Win)、好聚好散(Win/Win or No Deal)。至于哪种更好则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依葫芦画瓢”的将某种模式套用于每一种情况。

Anything less than Win/Win in an interdependent reality is a poor second best that will have impact in the long-term relationship. The cost of that impact needs to be carefully considered. If you can’t reach a true Win/Win, you’re very often better off to go for No Deal.

但是从长远角度出发,在相互依存的人际交往过程中,双赢思维才是我们最需要时刻牢记在心的习惯。倘若做不到双赢,那便好聚好散吧,或许日后还有合作的机会。退一步,海阔天空,在生活上也是如此。比如说,一家人僵持不下周末看什么电影,那不如放弃看电影,一起商量做些其他的事情,也胜过“有人欢喜有人愁”,不是么?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好聚好散”的,因此我们还需要学习适当的“妥协”。这里的妥协并不是简单粗暴的让某一方认输,而是在不损人不损己的基础上各退一步的结果,即1+1=1.5(双赢思维的较低模式)。

The principle of Win/Win is fundamental to success in all our interactions, and it embraces five interdependent dimensions of life. It begins with character and moves toward relationships, out of which flow agreements. It is nurtured in an environment where structure and systems are based on Win/Win. And it involves process; we cannot achieve Win/Win ends with Win/Lose or Lose/Win means.

双赢的原则是所有人际关系交往的基础,包括五个独立而又相互作用的方面:“双赢品德”是基础,然后建立起“双赢关系”,并由此衍生出“双赢协议”,同时需要“双赢体系/结构”作为培育环境,通过“双赢过程”来完成。因此,简单粗暴的利己损人(Win/Lose),或舍己为人(Lose/Win)的方式是无法达到双赢的。

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读后感_第9张图片

践行 -- 习惯四:双赢思维

  1. 深度剖析自己的人际交往模式,是否太执着于自己的输赢,而忽略了其他人的感受。并仔细分析这种模式的形成和造成的影响。

  2. 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用“双赢思维”模式来解决问题。

  3. 审视自己的情感银行账户余额,并时刻提醒自己往里存入“礼貌(courtesy)、诚实(honesty)、仁慈(kindness)与信用(keeping my commitments to you)”。


习惯五:知彼解己(Seek First to Understand, Then to Be Understood )

习惯五 “知彼解己”,强调的是先充分理解对方,而后再寻求自己的获解。这无疑也是对现有的“自我”思维定式的一种敲打。诚如文中所说的,从小到大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如何“说读写”,却往往都忽略了“聆听”的重要性。尤其是现在这个所谓“快餐碎片化”的时代,我们甚至连听完对方整句话的耐心都没有,就急不可耐的打断或者匆忙回应对方了。这样的交流与沟通方式看似“短时有效”,实际上于对方是不尊重,于自己是无收获无所增长。

“Seek first to understand” involves a very deep shift in paradigm. We typically seek first to be understood.

“知彼”是人际交往思维模式的一大转变,因为我们通常会把寻求别人的理解放在首位。事实上,我们的聆听有5个层次:一是充耳不闻(ignoring),你说你的我做我的;二是装模作样(pretending)的敷衍了事;三是选择性接收(selective listening),比如应付父母及伴侣的喋喋不休;四是聚精会神(attentive listening)的听取每一个字,比如考前重点复习课;但是很少有人能做到第五个层次,移情聆听(empathic listening),即以理解为目的的聆听,能够站在说话者的角度倾听并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和感受,而这却是我们实现人际交往过程中“双赢”的最大关键点。

一旦我们真正听懂并理解了对方的关注点,我们就能获取有效的信息,迅速抓住事件的核心,建立彼此的情感账户,从而也就更容易寻求对方的理解,达到彼此的“双赢”。

践行 -- 习惯五:知彼解己

  1. 在工作生活中有意识的进行“移情聆听”的练习。

习惯六:统合综效(Synergize)

习惯六 “统合综效”(synergize),说的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即1+1>2。统合综效的精髓就是判断和尊重差异,取长补短,可以很广泛的运用于学校课堂,商业领域以及日常生活中。

基于不同层次的信任度(trust)和合作性(cooperation),我们日常的沟通有3种效果:

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读后感_第10张图片

最低层次的沟通(低信任+低合作)只会产生输/赢(win/lose)或者双输(lose/lose)的结果,这显然并不是我们所乐见的;

中等层次的沟通是基于彼此尊重避免冲突的交流方式,倾向于采取妥协的态度,即1+1=1.5,各有得失,只能算是双赢的低级形式(low form of win/win);

最高层次的沟通是基于高信任度和高合作性的统合综效(synergy),意味着1+1远大于2,如此才能达到产出和产能的平衡(P/PC Balance)。

The highest forms of synergy focus the four unique human endowments, the motive of Win/Win, and the skills of empathic communication on the toughest challenges we face in life. What results is almost miraculous. We create new alternatives—something that wasn’t there before.

统合综效的最高形式是聚焦于人类独有的四种天赋(自我意识self-awareness、想象力 imagination、良知 conscience 和独立意志 independent will),以“双赢”为目的,通过移情沟通的方式来面对生活中最难最大的挑战,结果往往是出人意料的,我们总能找到新的更合适的第三种解决方法。

践行 -- 习惯六:综合综效

  1. 回忆一下生活中那些曾与我们有不同看法的人,他们的不同想法是否能为我们为人处世提供一些“第三种选择”的考虑点。

  2. 列举一个团队合作和协同合作的情境,并思考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才能达到“统合综效”的合作效果。

  3. 提醒自己下一次与他人有意见不同或冲突的时候,尝试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思考问题,尽量寻求更有效的互惠互利的合作方式。


习惯七:不断更新(Sharpen the Saw)

Habit 7 is personal PC. It’s preserving and enhancing the greatest asset you have—you. It’s renewing the four dimensions of your nature—physical, spiritual, mental, and social/emotional.

习惯七就是个人产能,它保护并优化的是我们所拥有的最重要的资产-我们自己。我们需要从身体、精神、智力和社会/情感四个方面来不断更新完善我们的天性。

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读后感_第11张图片
  • 身体层面(physical):定期锻炼,健康饮食,无压生活;

  • 精神层面(spiritual):对人的本心,价值体系的认知和坚持,可通过持续学习,冥想等形式提升;

  • 智力层面(Mental):可通过教育来更新提升(包括正规教育和自我教育等);此外,阅读,写作,组织规划等也是对个人心智磨砺的有效方式;

  • 社会/情感层面(social/emotional):体现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具有服务意识,同理心,双赢思维,统合综效合作,内在安全感等。

其中,身体、精神和智力方面是和习惯一(积极主动)、二(以始为终)、三(要事第一)密切相关;而社会/情感则是和习惯四(双赢思维)、五(知彼解己)、六(统合综效)相关;习惯七(自我更新)则是一个逐渐提升的过程,呈螺旋式上升状态。

践行 -- 习惯七:不断更新

  1. 针对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四个方面,列出具体可执行的自我提升清单,列入周计划表,每日至少“磨刀”一小时,每周末进行总结评估。

Part 4:个人感悟

7月份参加了Eric的英文原版读书会,精读了 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在上写了19篇的章节笔记。这是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认真输出读书后感,且不论输出内容质量如何,先为自己点个赞吧,好歹是迈出了第一步。庆幸的是这个第一步,遇到的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也恰逢自己这个阶段也想着自我改变,算是天时地利人和了吧。

在阅读和写笔记的过程中,有几点想分享给伙伴们,也再次提醒自己:

如果可以的话,还是尽可能读英文原版,你会发现翻译不好的中文书读来真是让人够郁闷的,比如本书,有些中文版内容就被合并精简了,少了很多阅读的快感;

阅读英文书的过程,不要逢生词便查,这样很不利于对内容的理解。学会放弃一些生词,根据上下文猜测一些生词,哪怕猜错都没有关系;对于频繁出现的生词则要注意查词理解(建议查英英释义);对于有意思的习语,精彩的语句,就尽管摘抄下来,可再次欣赏,亦可仿写;

写笔记的过程,要避免不自主的“机械”翻译英文内容,要学会概括精炼内容,同时尽可能的反馈到自己的日常工作生活学习经验里,这样才能真正的“学以致用”(这一点暂时还做不好,需要进一步多积累多写多改进);

写笔记的过程,要避免追求“完美主义”,避免想面面俱到的写出所有的点,这样容易导致时间分配不均,影响到其他的日常工作生活,也容易让自己陷入读书写笔记的焦虑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