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降薪之旅,两次自我认知的重塑

5月27日是一个值得被自己铭记的日子,在这一天,我将实质性地结束自己的学生时代,正式踏入那片变幻莫测的新场域,在那里去习得全新的游戏方式和生存之道。

时间倒回到4天前,我带着择业的困惑前往“阅邻”寻求欢哥(联合创始人兼COO)的指导和建议,那时我正纠结于毕业后应当先去创业公司还是互联网大厂。

“阅邻”成立于2017年,那时我正值大二,经朋友介绍加入了“阅邻”的初创团队,并与源哥(联合创始人兼CEO)和源哥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印象中,他俩是完美的创业搭档,源哥思维活跃,他的创意和想法像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并且总能在恰当的时间把握赛道内“大势”的倾向;欢哥则是一个思虑周全、沉着冷静的人,善于将源哥一些近似天马行空却又扎根“大地”的想法细化成可操作的行动图谱。一动一静,一位善于谋划,一位精于执行,两位既是我的导师,亦是我寻找潜在创业伙伴的标杆。

欢哥在从宏观规划和微观执行两个层面给出中肯切实的建议之后,突然话锋一转,向我发出再度加入“阅邻”的邀请。思索片刻之后,我内心其实已经有了答案——那就干呗。大多数情况下,我是一个十分谨慎的人,尤其是在做重要抉择的时候,我会按照自己的方法论做一个类似SWOT的分析,但是在极少数情况下,我会完全按照内心即刻的喜恶,当机立断,作出回应。但即使是后者,也是建立在我已经对答复对象有了较为深刻且全面的了解之上。

为什么不加入呢?天时地利人和皆存:1、“二手经济”在中国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但无论是民众消费意识的变迁,还是资源消耗和匮乏大国的基本国情,这都让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二手经济”将迸发其强大而耀眼的活力;2、此时恰逢我处在决定人生第一份工作的十字路口,不早也不晚,恰到好处;3、比起前面两者,我更看重的是源哥和欢哥这对搭档的“硬核”能力,无论是商业思维、战略谋划,还是细化推进、落地执行,我都能从两位身上学到同龄人在这一阶段很难学到的东西,这带给我的快速成长是难以想象却又实实在在的。

虽然这份总经办助理的工作起薪只有10K,相比之前秘塔科技运营岗的15K又少了5K,但我能明显感觉到,这一次我比之前更加果断、坚决地作出了选择。背后支撑我作出选择的原因有二:一是通过4个月的跨行业实习,我从同事和上级处收获了很多反馈,这些正负面的反馈让我对自身的实力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为我的再次选择提供了基础和勇气;二是经过4个月的实践和反思,我比之前更加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以及又该如何去获得所想要的,没有什么比你真切地知道自己想要为何在选择中的作用更重要。这一次,我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时间回到去年的12月,在金杜20K的OFFER面前,我选择离开法律行业,去到运营行业。在此之前,我对运营一无所知,但是经过两段合计3个月的律所实习,我至少清楚的知道自己不适合这个行业,我的性格特点和能力优势无法在这个行业得到最大的释放和发展。这个时候,我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却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

两次降薪之旅,从20K到15K再到10K,数字在直线下降,但我能真切地感受到,自我认知被一次次推到又重塑——从混沌无知,到知道不喜欢什么,再到清楚想要什么。我想,这样一次对自我认知的巨大调整对于人生是有益的,如果我避免将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不喜欢的事物之上,那么便能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真正渴望的目标上。我选择用一时的失去换取对自身资源的合理配置,虽然无法预测未来,但时间会给我答案,无论是错是对,我已经做好承受结果的准备。

你可能感兴趣的:(两次降薪之旅,两次自我认知的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