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是怎么学会的

英语是如何学会的

先看两个案例:

案例1:高考发展趋势

曾经我们的学习是在研究什么是非谓语动词啊,虚拟语气,在黑板上大量的用汉字加英语的形式写了很多语法规则,回去背,刷题,但是我们现在的学习就像游泳一样,你的泳姿如何,要开多少度,那是专业学习,平常老百姓只要不沉下去就行。国家的学习越来越向这个方向走,以能力为先,以意义为先,不需要你把英语本身的规则,词法,句法了解到什么样的程度,但是需要你能够运用这门语言,以能力为先。在运用的过程中,迅速的去应答,去应对你这个语言环境里对你的诉求。

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需要更新一下自己的认知,不要一节课学完了之后,问老师,这节课学完了之后,我孩子学了多少个单词。如果还问出这样的单词,其实反向是被时代淘汰的。所以:中国不缺教英语的老师,但是缺一些真正把英语当作教育的老师

案例2: 欧洲人的M+2(mother tongue+ two foreign languages)

欧洲人能做到M+2的原因,可以从情感态度、学习内容和方法以及教学理念上来看:

情感态度上

因为可以跨国家工作,收入可能会是本国的三倍,所以一个学生学习新的语言的时候,他的情感态度是积极的。

学习内容和方式上

欧洲学习的内容以及他们的学习方式非常强调即学即用,但是中国这方面则是学用分离的,会有一定的滞后性,很难做到即学即用。

教学理念上:情景和语言相结合的教学理念CLIL(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

国内很多时候教学是“过河拆桥”,也就是同学们,课文拿出来,我们把生词生句子找出来,而对于语言后面的人文以及可迁移的能力是不太注重的。举个例子:我们学习"沉浮" 的时候很多时候是在闪卡,而国外的教育可能是老师准备水缸,老师往里面扔水果,孩子先猜测是沉还是浮,给予孩子真实的场景,并进行容积,体积的一些延伸。

他们在授课的时候,不但是知识的本身,而且同时在培养对文本的审美。因为外语学习的本身不仅仅是他的技巧,更多的是他的人文属性。也就是我们在学习这门语言以后,我们要培养出各种能力,不仅仅是语言能力,还有他可迁移的能力。

所以我们在学习第二语言的时候,我们从欧洲人的学习模式里得到一些启示:学习需要有积极的心态,要在或者创造即学即用的场景,同时在授课的时候我们可以采取CLIL的教学理念。

从上面两个案例可以看出:外语是在真实语境的体验里,在交际需要的驱动下,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在积极情感的配合下,通过长期大量的接触学会的

TIPS:
1.在交际需要的驱动下:一定要多表扬学生。英语和数学,语文不一样,他是一门外语,在我们的生活中基本用不到。如果你总是批评他,孩子对这门学科会产生排斥,孩子学得很好的可能性不大。即使你的孩子学的很好,但是如果他对这门语言讨厌,一旦家长不逼着他学,他就会立刻迅速退步。
2.长期的大量的接触: 讲座李老师所在的北外要求学生一天阅读量至少8000字

我的孩子英语学成什么样算好?

那么,我们孩子的英语学成什么才算好?首先,我们需要知道语言学习的一般规律

英语是怎么学会的_第1张图片
image
不能替代

对于低龄的孩子, 不能替代十分重要。想象一个场景:

老师上课的时候,家长在后面做笔记,下课后进行交流:“如果家长您替孩子做笔记,那么孩子上课就不太学了。”家长说:“不会啊,我孩子能用我笔记做复习用。”

但是事实上不管家长承认不承认,孩子多多少都会对家长产生一些依赖,那么这种依赖对于语言学习本身是没有多少好处的,语言学习是不可能被替代的,必须由学习者自己来。

丢失率

不要认为自己现在学的不错就停止了学习,你会发现孩子会立刻退步,比如有些孩子小学达到了雅思六分的水平,停止了学习后,水平迅速下降。

MSE
英语是怎么学会的_第2张图片
image

如果从单词量来看,高中毕业掌握多少单词呢?3000个,但是如果你的孩子小学没毕业就考过了PET,单词量将近达到4000个.也就是说小学没毕业,就达到或者超过了高中需求,这也就是为什么北京的家长挤破头去参加这类考试的原因。在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如果你小学没过PET,好像就比别人落后几百里地了,所以这也助长了某些风气,你现在打开手机,打开媒体,就会发现英语学习这件事情好像变得越来越功利,家长们也被身边的一些同事,朋友,家长搞得无法心安理得看着孩子静待花开,因为牛娃太多了,小学没毕业通过了CAE,雅思过了八分,小学没毕业就被国外预录取,甚至于大学对他青睐有加,看到小朋友散发着自信的光芒,家长们攀比的心就出来了,但是李老师说这种从语言学习的角度,当然也是从一个家长的角度来看,这是不可取的。

李老师作为一个英语领域的专家,主要看下面这几个点:

英语是怎么学会的_第3张图片
image

这三个没有的话,是谈不上英语有多好的

  • 语言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
    英语和中文的发音是有区别的,主要是重音方面。正确的语言学习需要一些针对性的指导,而不是单纯的模仿

  • 交际能力
    英语学习怎么样算好,如果你只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有了扎实的基础,但是你不讲话,也不行,但是现状很多教材不培养这个。所以口语交际能力想要提高,平时需要大量听对话,在对话的过程中才能体会到什么是交际。

  • 跨文化交际能力
    语言是你外显的行为,像你的着装,你的定位都是外显的行为,是冰山一角。但是呢内隐的东西,你的价值观,时间的运用才是海平面下面的东西,老师的教学要进行冰山下面的挖掘。

英语是怎么学会的_第4张图片
image

所以希望家长们淡化这种级别,证书的疯狂,如果你想疯狂,请你疯狂孩子的能力。值得家长注重的是孩子自己能用英语去做的事情。

现在才开始补英语,是不是太晚了?

人脑学习的机理:树突

树突是接受从其他神经元传入的信息的入口。在学习(体验,操练,处理)过程中,特定的树突得以生长,从而联接待定的突触,并创造出特定的神经网络。这些神经网络就是“知识”,神经网络越大,也就是学识渊博。神经网络的数量越多,知识量越大,从而抬高了人脑的“上限”和“认知资源”。

但是这种资源的节省是不外显的,从行为的表现上根本看不到,根本无法判断是早学学的好呢,还是因为后天的发展,这个地方你是无法判断的,所以呢经常会出现早学的家长被后学学的家长嘲笑,说你看,学那么早有什么用啊,我们最后都是考一百分,你多交好几年的钱,但是那些嘲笑的家长不知道的是,为了完成同样一百分的卷子,那些学英语的孩子,他完成起来叫不费吹灰之力,因为他的大脑,在同一个脑区去处理这样的一些语言的解码和这种输出。但是晚学的孩子,他会很累。

第二语言确实存在敏感期,主要体现在语音,口音和语法。但是词汇这件事,比如很多家长让孩去背单词,我家孩子还没上小学呢,英语词汇突破了一千了,甚至两千了,那个不值得炫耀,值得炫耀的是,你看我这孩子啊还没上小学呢,语音会把握韵律节奏了。炫耀单词的量,那是完全不理解人的大脑发育的一般规律,词汇是可以终身习得的,就像很多家长这个年龄段,单词就背不上了吗?不可能。大脑对于语言学习的可塑性持续终身的。早学英语只是一个要素,学习方法,学习的频率,学习的时长,你遇到的老师本身的知识水平,操作能力,教学的环境,系统的要素都是对大脑有极强的作用,这种作用最终体现什么呢?是一个合力,与其关注几岁学,不如关注如何学。

所以总结下来:

  • 孩子需要良好的学习习惯
  • 孩子需要有向上的心。

学习良好的习惯去加持他终身学习的过程;主动的学习,主动的做事情让这件事做的更好,而不是单纯的说我早学,晚学的问题。

学英语到底要学习多长时间

人的大脑如何处理阅读这件事的,到底经历了什么样的过程?

英语是怎么学会的_第5张图片
image

看到一个单词,首先激活的后脑勺(枕叶),第二步正确的做法在大脑颞叶这个位置产生这个单词的发声,最后在额叶部理解意思和记忆拼写。

如果你想把英语学习符合大脑的正常运作规律的话,你看到一个单词想到不是他的拼写而是想到他的发音。就像拼音输入法在我们国家用的最多,我们想到一个字的时候,想到的不是他的字型,而是他的字音。所以自然拼读有这样一个优势,看到词,再到发音,到了发音,最后一步才到额叶去想他的意思和拼写。

人脑从刚出生的时候根本没有一个先天的阅读脑区,阅读这件事是人类后来有了文明,有了文化的传承之后,自己逼自己的。

阅读对于人的生存不是一个刚需,这也是为什么在基因当中我们并没有让一个孩子刚出生就认识字,文字是人后天培养的,那么后天培养的,就要抱现在的大腿-声音的感知和发声能力。

人天生就有声音的感知和发声的,但是没有阅读的神经通路,后天去培养阅读神经通路,你就必须需要借助声音的帮助,这也是为什么你不能看到一个单词,不是立刻想到他的意思,而是看到一个单词首先想到他的声音,这样学单词学的牢固,学的好。

一旦顺应从形-音-义的神经通路的话,那么英语学习将来所耗时间会大幅度缩短

国外的孩子达到C1至少需要1000小时,但是国内的孩子达到C1至少需要2000小时。

2000个小时按每周四节课内,四节课外培训的时间,大概需要六年的时间,但是六年之后为什么还是绝大多数孩子达不到c1的水平,只有a1或a2的水平。因为“频度”不够,学了忘,忘了学,效率很低。每天学习20分钟,好过隔天40分钟,效果好于每周集中学一下午。

所以时间,是英语学习者最大的投入。

孩子每天在英语学习上,能投入多少时间,和所能达到的水平正相关。这时间可以包括学教材,听音频,看动画,上口语课,读读物,即是沉浸在英语里的时间。

每天一小时:能到达外语中的高水平

每天两小时:能达到接近母语的水平

每天三小时以上:有可能达到母语水平

孩子学英语有没有突破口

最本原的突破路径:感知-注意-内化

可能我们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输入一大堆,输出一点点?

如果输入100的量,到了大脑中他会有注意,记忆,理解,联想,协同,加工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其中最为显化的因素,就是输入的时候,量是不是足够大。

最本原的突破路径第一点,你要充分的利用一个自然人的各个感官放大你想要学习的信息(多模态英语学习)

每个人的感官感知能力(感知域)不同,但只有进入感知域的语言输入才可能被储存,加工或长期记忆,最终为学习者的语言表达所用。

所以在整个学习中,我们一定充分利用好各个感官,借助内力和外力进行知识的内化。

英语是怎么学会的_第6张图片
感觉记忆

对于很多中国的家长而言,英语学习我们看的就是成绩,因为成绩很直接的能表现我孩子有没有学好。如果学校成绩还不能认同,就会去考大家认为更厉害的考试,但在这个过程中,很有可能没有注意培养孩子对于学习的正确认知,没有去留意英语学习后面所延伸的能力和习惯,从而造成孩子到了某一个点无法再往前。好的学习,都是细水长流。在孩子尚有闲的时候,心态,习惯,方法,有条不紊进行。

                      —— 北外李晨演讲整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英语是怎么学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