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不需要那么多「乖孩子」

世界上不需要那么多「乖孩子」_第1张图片


常常有读者朋友给我们留言,说自己的孩子「不乖」「难带」,羡慕别人家的「乖孩子」多么省心,问我们有什么引导的办法。


但其实,「乖」和「不乖」这个问题真的不能一刀切,毕竟把孩子变得很乖、让他百依百顺而失去自己的个性,并非我们教育的初衷。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鱼爸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希望你看完文章也能从中得到启发。


公号:养育男孩 (ID:breedboy


01


世界上不需要那么多「乖孩子」_第2张图片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为了让孩子乖一点,我们的父母还真的是费尽了心血。


可是却常常忽视了孩子内心的感受。

还记得有一次,带儿子在粉店吃早餐。


邻桌有一对父母带着孩子,因为妈妈忙着喂怀里的弟弟,而爸爸在忙着刷手机,这时孩子就不高兴了。


敲敲桌子,踢踢椅子,然后闹了起来。

这时妈妈不耐烦地跟她说了一句话:


还闹,小心那个卖粉的阿姨把你抓住卖掉。


这时孩子惊恐地看了那个阿姨一眼,乖乖地坐到了座位上。

我当时能想到孩子的迷惑和恐惧:那个阿姨真的会卖小孩吗?可我刚刚还吃了她煮的米粉呢。


可是孩子的妈妈不会考虑这些,她只想着让孩子乖一点,哪怕会伤害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我常常带着儿子在这里吃粉,闲暇之余我也跟老板喝茶聊天,而儿子偶尔也会插上几句,从开始的不熟悉到熟悉。

小家伙常常会跟这个阿姨聊天,就算是我们搬家了,在周末的时候还是会坐车来这吃早餐,不仅仅是早餐好吃,更重要的是人情味。

不能为了让孩子乖,把整个世界描述成妖魔鬼怪的世界。


因为孩子的心灵需要阳光和暖暖的人情味,这些会让孩子有安全感,更好地融入这个世界。


02


世界上不需要那么多「乖孩子」_第3张图片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心理学发现:孩子的成长中有一种违抗性突破地需求。


在这个时期中,个体一方面希望自主、独立,另一方面又希望依赖。


在孩子小的时候,会表现地非常明显。

我曾经在广场上看到一个两岁多的孩子,一个人在那里快速地跑着,还故意转圈圈。


妈妈看到了,当然在后面追着,很着急地叫唤着孩子,希望他停下来。


而孩子呢,一边乐呵呵地笑着,一边跑着,只是整个过程他会不停地回头看自己的妈妈,看妈妈是不是在那里着急地跟着自己。

这个过程中,孩子就期待着用自己地小脚丫跑得更快,更远,他想更加自主、独立,但是他需要妈妈的保护,他非常希望依赖。

父母要努力满足孩子这种违抗性突破地需求,也就是在这样点滴的细节中,孩子感受父母,而父母也感受到孩子。


那亲子关系会非常融洽,孩子也能发展出健康的人格。

可是我们还有的父母是这样做的,就算是在广场上玩,把孩子地手紧紧地抓住,一是怕摔,二是怕丢。


跟孩子说:


不要乱跑,小心大灰狼把你吃掉。


然后孩子就这样被拽着,内心却极力地想挣脱出去。


有时候,这样的控制不仅仅是手,而是心灵。


03


世界上不需要那么多「乖孩子」_第4张图片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当孩子反抗的时候,请认真地对待,因为你的做法对孩子影响太大。

一个孩子犯了错,父母和老师一般会进行规劝,如果孩子觉得自己没错而极力抗争或坚持。

很多人就开始抱怨孩子难应付,不好带,甚至预言孩子长大之后也会令人厌烦和难以驾驭,不是可造之材。


可怕地是这样地预言常常发生在教室之中。


记得小时候我们班有一个学习成绩很好的男孩,但是他也是最顽皮的那个,上课的时候常常跟其他的同学偷偷讲话。

有一次数学老师爆发了,骂道:


你是很聪明啊!但你如此不守纪律,以后也不会有什么出息,你要知道,很多坐牢的人都很聪明,你知道为什么吗?


那一次他被老师骂哭了,后来他中学毕业就没读了,因为自从老师预测他没有出息之后,他父母也常常拿这句话说他。

父母和老师为了孩子听话顺从,所以会责罚孩子,试图让孩子乖乖的。


但是这些责罚反而让孩子更加地反抗,甚至否认自己。

面对孩子的执拗,父母很容易被激怒,甚至失控,然后对孩子打骂,而事后对自己说的话及失控行为感到懊恼。


然后对孩子道歉,请求原谅,内心也对孩子的行为进行默许宽容。


这样的处理方式只会一步步强化孩子叛逆的行为然后就在打骂-道歉-打骂-道歉的恶性循环里徘徊。


04


世界上不需要那么多「乖孩子」_第5张图片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渴望别人的认同。

而孩子一直都在渴望被自己的父母认同,所以很多孩子努力让自己变成父母喜欢的那种孩子。

我们这一代父母,很多人童年就是这样过来的,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

有一个妈妈说自己跟母亲在一起就吵架。人家都说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但她觉得自己跟母亲在一起几乎水火不容。

比如母亲说做面条,她会说:


做汤圆吧,面条放久了不好了。


母亲说给孩子加一件衣服,她就说:


不要加,孩子不怕冷,又不是很冷。


虽然自己明白老人是一番好心,可就是控制不了。

后来她对自己进行了深刻的反省后发现,其实是自己内心的那个小孩在作怪。


因为小时候自己做什么,母亲都不同意,母亲那时是一个非常热情却强势的女人,家人都要按照她的要求。


小时候自己只能做乖乖女,跟爸爸一样,什么都听妈妈的,后来长大了,突然发现什么都能自己做主了,感觉真好,于是开始对妈妈说「不」。

这种冲突往往伤人很深,明明是自己最爱的人,可为什么还是控制不住去伤害呢?

如果孩子的童年成长的环境没有被尊重,没有话语权,一直做个唯唯诺诺的乖孩子。


多年后,往往会发现亲子间的隔阂越来越大。

强势的父母后边,往往站着一个乖孩子,他的内心是压抑的,却无人诉说。


他的主张往往被反对,但是每一个乖孩子,都渴望被认同,而且多年后,这样的心理伤害又会施加于下一代身上。


05


世界上不需要那么多「乖孩子」_第6张图片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一个人只有不失去自己,才能更好的融入这个世界。


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很多孩子被父母「吃」掉了,他们失去了宝贵的自我。

为了顺从父母的心意,或者满足父母内心的控制欲,宁愿自己成为一个附庸。


帕萃斯·埃文斯在《不要控制我》一书中提到了这样一个例子:


有一天,我和朋友正在一家咖啡馆喝咖啡,一位女士贝蒂和她的女儿苏茜,一起走了进来,女儿 7 岁左右。


他们看着玻璃柜台下的各种冰淇淋,贝蒂问女儿:


你要哪种冰淇淋?


苏茜说:


我想要香草的。


女儿的选择立马被反驳:


有巧克力的——贝蒂

不,我要香草的——苏茜

我觉得巧克力的更好一点——贝蒂

不,我就要香草的——苏茜

你不应该要香草的,我知道你喜欢巧克力的东西——贝蒂

我现在就想吃香草的——苏茜

你怎么这么倔,真够怪的——贝蒂


这这个故事里,母亲一直在否认女儿的感受,觉得女儿的判断是错的,并且一直将自己的判断强加在女儿头上。

她就是对女儿宣告:「你内心的想法、你自己的选择、你自己的判断,都是错的,你不要再反抗了,要乖!因为你不知道你的感受,只有我知道。」


看上去是爱,实际上是剥夺孩子的「自我」。

有谁能比我们更清楚自己的感受呢?我想,努力让孩子成为自己,才是真的爱吧。


本文来源:养育男孩

ID:breedboy

一个有爱的公众号

每天原创分享亲子养育常识

亲子阅读推广、家庭关系建造知识



世界上不需要那么多「乖孩子」_第7张图片

世界上不需要那么多「乖孩子」_第8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世界上不需要那么多「乖孩子」)